中老铁路开通背景下

2022-05-30 10:48李丹李龙欠艾政公杨一达陆梦颖
客联 2022年7期

李丹 李龙欠 艾政公 杨一达 陆梦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咖啡消费量也迅猛增长。以“咖旅”为代表的,围绕咖啡的新兴旅游消费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宁洱,作为“茶马古道”上的第一站,拥有绝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是茶叶和咖啡的重要原产地。中老铁路于2021年底开通后,通过发挥运力和成本优势,在助力沿线的经济、文化、旅游等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宁洱发展“咖旅”产业带来了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宁洱“咖旅”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维,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咖旅”产业可以成为宁洱的新经济增长点,以此促进宁洱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思路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茶马古道;中老铁路;咖旅产业

一、研究背景

本文是基于2022年7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行商思远实践队赴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开展的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成果分析总结而成,实践队历时七天,基于宁洱县的茶马古道的文化底蕴,围绕磨黑镇乡村振兴发展,开展了党团历史教育学习、国家政策普及、乡村建设调研、重走茶马古道、对茶马古道古今繁荣发展对比调研等活动。在学习宁洱县红色历史、调研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结合所学知识,为讲好宁洱故事,发展茶马古道沿线经济建设、文旅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少有的且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线性遗产,其沿线区域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茶马古道旅游带能够促进沿线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增长。在以往的茶马古道开发研究中,研究对象多为残破的古道遗址,忽视了众多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沿线古迹资源(袁三明,2020),这使得茶马古道沿线的开发存在基础薄弱和资源不足等问题。宁洱磨黑镇,曾是“茶马古道”上的第一站,是闻名世界的普洱咖啡豆(云南小粒咖啡)的重要产地。中老铁路开通后,宁洱可有效辐射很多周边地区,带动沿线经济、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历史上,茶马古道作为沿线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联系纽带,是边疆地区的重要贸易通路。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中老铁路”顺利开通的背景下,依托“咖啡旅游+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思路。宁洱可以依靠其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并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去,从而,进一步的促进社会经济健康且可持续的发展。

(二)中老铁路

1961年中老正式建交。在建交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近年来,中老双方在贸易、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互惠合作不断深入。由于中老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老挝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然而,老挝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严重依赖于陆路运输,成本极高,效率极低。中老铁路的建设,对于老挝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陆锁国”变“陆联国”的决定性因素。

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可以促进中老之间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还为国内段沿线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中老铁路物资班列、旅游班列的不断开行,使得铁路沿线城市一改往日的贸易冷清,实现了在贸易、旅游和科研等众多领域的新尝试。另外,中老铁路通过发挥運力和成本优势,助力途经城镇的农副产品更好地走向内地,走出国门,走进沿线城市更多民众的生活中,中老铁路对于“茶马古道第一镇”宁洱而言,是一条开放之路、产业之路,是一条将会衍生出许许多多“加号”的发展之路。

(三)咖旅文化

宁洱县被誉为“茶马古道的源头”,茶叶相关产业已经非常成熟。但近年来,咖啡似乎逐渐成为普洱乃至云南的另一张名片。宁洱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目前,宁洱咖啡的种植面积和咖啡产量位居全普洱市第一(普洱日报,2022)。从1892年第一粒咖啡种子在普洱澜沧县东河乡拉巴村种植,到2021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66.8万亩,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种植户从无到有,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将咖啡产量提高到了4.6万吨,综合产值更是达到了27.8亿元。此外,为推动普洱咖啡走出云南、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有关的一系列赛事、展会纷纷落地普洱。“咖旅文化”一词最早于2018年11月在《普洱咖啡》专业性杂志上被提出,随着一个个咖旅庄园、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深度的“咖旅融合”产业链将成为未来普洱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借助中老铁路,“快旅慢游”的时代已经到来,“散客自由行”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未来,普洱将建设一批集种植加工、旅游观光、咖啡餐饮为一体的咖啡特色庄园,打造咖旅文化线路,发展咖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让咖旅之路走得更好更远(中国日报,2022)。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一)研究意义

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的纽带。其特征是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刘礼堂,2021)。这种互补关系使不同地区的人民之间形成了一种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良性机制。新世纪“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在我们看来是对茶马古道贸易模式的一种延续与传承。中老铁路的开通,极大地降低了经济贸易的运输成本,更加凸显宁洱县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宁洱县林产业、咖啡业、茶业等发展也将迎来新机遇,为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近年来,我国消费不断升级,咖啡消费量迅猛增长,2014-2018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咖啡行业市场情况分析,2020)。“咖旅”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范式,是将咖啡文化有机的融入休闲游的主题中去;基于宁洱作为咖啡重要产地与拥有绝佳自然环境的特征属性,具有特色的“咖旅”在未来必将会成为宁洱县发展的一个亮点。研究针对中老铁路开通对沿线,特别是对宁洱县的“咖旅”经济模式的影响,发现问题,提出积极的完善发展路径,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持续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的深入影响,为茶马古道旅游带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将为引导宁洱乃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研究目的

近年来,咖啡消费全面升级,无论是购买人数还是人均年消费额都快速提升,其中咖啡购买人数增加约五成(青年咖啡生活消费趋势洞察,2021),是最关键的驱动因素。在此背景下,依托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中老铁路开通的契机,结合研究小组对宁洱县咖啡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走访与调研,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维,提出中老铁路开通背景下宁洱县咖旅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的研究构想。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是基于对当前社会“咖啡文化”消费人数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依托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中老铁路开通的契机,结合对宁洱县咖啡与旅游产业的走访与调研,研究中老铁路开通背景下宁洱县“咖旅”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在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前提下,首先论述了茶马古道、中老铁路、咖旅文化三个方面的研究背景,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收集了相关文献研究资料,总结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访谈资料,论述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對策和实施建议,为宁洱县依托“中老铁路”开通的契机,打造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发展路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在知网、万方、维普等官方平台上,查阅大量与茶马古道、生态旅游、庄园经济、中老铁路经济发展等相关主题的研究文献资料,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前人对于相关主题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2)案例分析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咖啡企业(宁洱漫崖咖啡庄园)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其供应链上下游,探寻企业劣势及问题,结合当地特征与企业自身的优劣势,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案,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3)访谈法

通过了解宁洱县“咖旅”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结合全县经济发展趋势,找到咖啡供应链上各方开展访谈,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相关人士、咖农、咖啡生产企业负责人以及咖啡消费者进行访谈,编写一份详细的访谈提纲,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形成一份完整的访谈记录,与之相结合,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

四、宁洱咖旅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咖旅产业供给端--咖啡产品的供给

(1)宁洱县咖啡种植基本情况

宁洱县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非常适合咖啡的种植。自2000年开始,宁洱县开始大面积种植咖啡树,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咖啡种植面积6579.10亩,拥有计580户的咖啡种植农户,现有采摘面积约3800亩,产量约269.04万公斤,目前已形成了以把边江为主线、覆盖6镇3乡59个村325个村民小组,面积达10.35万亩的“把边江咖啡谷”热区经济带,走出了一条规模化咖啡产业发展之路,2021年实现咖啡总产值2.78亿元,2022年有望突破3亿元。

(2)现存问题及成因

1.咖啡种植端问题:基础设施薄弱、良种选育工作滞后。

一是园区基础条件差,缺乏灌溉、荫蔽等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咖啡园管理水平不高,中低产园比例达50%,综合生产能力低。二是物流仓储等生产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很好改善,缺乏咖啡仓贮物流中心,不利于咖啡保质贮存,农民自行存贮的咖啡容易变质。适宜咖啡种植的区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给咖农生产资料运输和企业咖啡原料运输带来诸多不便,制约了产业发展。三是咖啡生产加工的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加工技术和晾晒场地严重不足,也造成了产品质量下降。普洱咖啡30多年来生产主导品种均为“卡蒂姆”系列品种:P1、P2、P3、P4、P5、PT,品种单一、优良性退化较严重,抗病能力下降,导致锈病、旋皮天牛、灭字虎天牛等难以控制,现有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2.咖啡生产端问题:产业链短。

一是咖啡企业生产加工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二是咖啡关联产业发展滞后,咖啡食品、咖啡饮料、咖啡粉、咖啡包装制品等相关产品研发不足,咖啡馆、咖啡社区等业态不发达,咖啡产业的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三是销售渠道单一,90%以上以咖啡生豆原料销售,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缺乏话语权,对雀巢、星巴克等公司依赖度高,缺乏有知名品牌和实力的本地销售企业。

3.咖啡销售端问题:企业不强。

企业小、散、弱,规模企业少,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占有率不高。缺乏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明星”龙头企业。

(二)咖旅产业供给端--旅游服务的供给

(1)宁洱县旅游服务产业基本情况

宁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名茶、名道、名碑、名人”是宁洱的四大文化品牌。宁洱提出了“一轴三环一廊一带”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把环线的乡村旅游线路串点成线、串线连面、串面成域,推动“全县景区化、景区处处化,随处可游推动乡村游全面增收”目标实现。2021年,宁洱县共接待游客410.7万人次,同比上升29.9%;旅游收入34.6亿元,同比上升22.5%。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和民族工艺品店等,人均纯收入达1.85万元,靠山吃山的村里人吃上了“旅游饭”。

(2)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规划水平不高,统筹谋划不足。农村无序建设、私挖乱建现象存在。发展旅游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不够配套,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没有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

2.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服务功能不完善。目前宁洱县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硬件设施不到位,星级宾馆少且标准低,娱乐与特色购物没有形成规模,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3.产业融合度不高,辐射带动力不足。“旅游+”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留不住游客。四是旅游产品“包装”、营销手段不足。

(三)咖旅产业需求端

一杯来自中国云南的普洱咖啡,香气扑鼻,醇香浓郁、回味无穷。2020年,电影《一点就到家》的热映,让片中的“国货之光”普洱咖啡引起观众好奇,更让“远山树林的味道”成为了普洱咖啡的代名词,吸引了观众对中国咖啡原产地的向往。其中,宁洱漫崖咖啡庄园也成为了很多“咖迷”去到宁洱必须打卡的网红地(普洱日报,2022)。近年来,宁洱旅游产业呈现以下特征:

(1)中老铁路沿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极大地促进宁洱知名度,提升影响力;

(2)拥有来自国内国际旅游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急需扩大宁洱旅游产业规模;

(3)面临着“中老铁路”开通的重大历史机遇,亟待进一步发展创新旅游行业;

(4)宁洱旅游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一段时间,将迎来全新的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预计2021年国产咖啡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国内游泳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和快速发展的消费趋势。特别是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国内外旅客通过铁路客流大量进入宁洱,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可以一站式了解和体验普洱咖啡风味和文化的地方,有的時候要费尽心思。宁洱可以抓住时机,大力发展“咖旅”产业,宁洱立足发展咖啡产业有基础、有资源、有条件的优势,这些条件都为宁洱县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与咖啡产业融合发展,在咖啡体验、研学探索、庄园度假、养生旅游等领域带来很大帮助,如果可以把宁洱咖啡旅游做成一个集生产、加工、品饮为体验卖点,以旅游、度假、观光为区域经济增长链,那将成为带动宁洱经济增长的又一个手段。

五、实施路径与对策建议

(一)实施路径(见上图)

(二)对策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集中资源对咖啡生产和销售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参考景洪“橡胶”交易中心与呈贡“鲜花”拍卖中心的模式,对已经成立的“咖啡”交易中心进行提升,增强对咖啡交易的把控程度,尽最大可能降低不确定因素对咖啡价格的影响,最大化保护咖农利益,同时,也增进对咖啡供求信息的掌控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从而使本地咖啡供需匹配,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变化,从而迅速调整销售策略。

(2)创新技术研发,构建系统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创新技术的建设,按不同类别进行科学系统地构建体系,优化创新服务意识,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实现从基础创新到一体化的全方面融合,提高咖啡产量的丰产性,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种植技术,达到提高咖啡的丰产性效果。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标准认证体系,促进咖啡的提质增效。

(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进行产业互补

重视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销售渠道的培育,丰富本土咖啡产业链,借鉴国内外特色咖旅小镇的相对成熟的经验,再结合本地小镇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设计制定合理的可行性方案,在借鉴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与超越,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4)进行合理规划,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提高资源整合度

从不同区域、不同层面挖掘旅游资源、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此外,还应通过扩大旅游资源丰腴度,提高旅游资源组合、数目、质量、品味,提高资源观赏游览的旅游价值,从而提高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旅游吸引力。结合区域资源发展优势,将文化、艺术融入其中,从物质享受到精神休闲,打破传统农家乐同质化的竞争格局。遵循现有的历史和文化,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小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造知名品牌。

(5)打造旅游文化多样化产品,提高旅游产品品质

保证旅游体验活动和营运项目的多样化和丰富度,形成多样化的且富有特色的价值链及盈利模式。发挥区位优势,继续深度结合本地小镇特色旅游服务,扩大市场。通过完善政策环境、生态环境、增加旅游服务企业的数量、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完善旅游设施条件,使其与其他旅游地有所区别,从而树立自己的独有形象和特色,推动可持续发展。

(6)借咖啡文化的对外宣传加大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

咖啡文化旅游应该与本地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地方特点相结合,提高消费者生活品质,通过丰富和拓展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将咖啡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进一步扩大龙头产业的产业优势并巩固产业格局,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咖啡产品与旅游产品产生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果,是对本地小镇咖啡产业与旅游业产业丰富资源的优化整合,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发展空间,提高咖啡产业之间的紧密联合度。

(7)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咖旅产业规章制度

完善的政策体制是小镇发展的基础,让咖农充分了解咖啡产业政策,在关于咖啡产业完善的政治体制下,政府与咖农互相合作,能够掌握好政策下的新一轮契机,政府参与目的是弥补咖啡市场机制的不足,通过机制创新来带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8)加强领导,提升政府服务质量

政府扶持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的基本建设和旅游形象营销等方面,要突出本地小镇的特征,具有针对性和整合性。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外部相关联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此外,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提高质量标准,经营灵活且保证质量,遵从政府法律法规的引导,合法经营。

(9)加强对咖啡品牌化的意识,确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定位

采取积极的品牌宣传策略,推进特色旅游项目,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可能性,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独特文化,才能立足于市场,并且扩大市场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对品牌文化进行正确决策、科学设计,并对品牌进行强有力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高红霞.中老铁路:承载共同梦想的跨境通道[J].国际工程与劳务,2020(05):85- 86.

[2]杨扬,李欣怡.国际铁路开通对跨境物流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影响研究———以中老铁路为例 [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20,34(04):24- 32.

[3]黄欢,赵杰,苏婷婷“.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老挝跨境物流现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6):129- 130+133.

[4]黎丹妮.李学俊.价值链视角下的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评《云南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J].粮食与油脂,2021,34(5):163.

[5]刘礼堂,陈韬.西南茶马古道:汉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N].光明日报,2021-01-25.

[6]普洱茶马古道的历史脉络.普洱茶马古道的研究与保护[N].普洱日报,2022.6.28.

[7]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云南篇.中老铁路助力普洱市思茅区咖旅产业大发展[N].中国日报网,20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