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廷华
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人民日报》国际版上常看到毕克官、华君武、方成等一批重量级漫画家的画作,尤其是米谷画的政治讽刺漫画令人印象最深。那时《人民日报》只要刊发米谷的漫画,我都会一幅幅地剪下来,贴在剪报集上,日积月累,积了厚厚一本。
不久前搬家,无意中发现这本久存的漫画剪报集,纸页虽黄,读之阅之,仍然忍俊不禁,那种讽刺与幽默、嘲弄与抨击,真是入木三分,让人惊叹。
被誉为“革命文艺猛将”的米谷,原名朱禄庆,1918年生于浙江海宁斜桥镇,祖辈以经商为业,4岁时其父因病去世,家境逐渐衰落。
米谷16岁考取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翌年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这里,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拓宽了思想视野、画画视野、观察视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上海美专待了两年多的米谷,背着画箱奔赴延安,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米谷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和创作时,遇到了他一生中的好友——华君武。两人睡同一个窑洞,出入同一个教室,一起创办了“漫画专修班”。米谷讲绘画理论,华君武则组织写生和创作,培养了一批青年漫画爱好者。这些青年画家后来在前线都有很大的发展。第一天上课,华君武将米谷介绍给大家,他说了一句日后广为人知的开场白:“这是我的兄弟,叫米谷……”
在解放战争时期,米谷创作了《口不出祸》《眼睛一眨,母鸡变鸭》等大量“反内战、反独裁、反迫害”的讽刺漫画,成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其间,米谷还创作了连环画《少年毛泽东》。这是米谷根据美国记者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中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于1948年下半年在香港创作的,翌年1月由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出版。
这部连环画是第一部反映毛泽东人生事迹的作品,是新中国成立前唯一公开出版的毛泽东生平传记的连环画。在画中,米谷娴熟地将漫画的手法运用到连环画创作中,既准确构图,又适度夸张,使得它享有“连坛神品”之称,被誉为连环画界罕见的超时代经典作品。他在后记中这样写道:“用我这支拙劣的笔,来描绘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故事,我是感到惶恐的。但是,在朋友们的鼓励与帮助下,我下了最大的决心倾尽所能,终于使这部作品与各位见面了。”
新中国成立后,米谷将画笔伸向国际时事,倾力关注世界风云脉搏,创作了许多抨击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漫画,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漫画家之一。1955年,米谷和张乐平等人创办的《漫画》月刊迁往北京出版,从此定居首都,开始了又一个旺盛的漫画创作期,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画报》《红旗》《瞭望》等几十家报刊。
“文革”期间,米谷在艰难的岁月默默地画了几千幅水墨鸭子,以“春江水暖鸭先知”期待着文艺的春天赶快到来,为此,他有了“千鸭堂”的斋号。
米谷的漫画构思巧妙,个性鲜明,寓意深远,人物形象生动,主要作品有《米谷漫画选》两集、《在天翻地覆的时代里——米谷政治讽刺画集》、《走马看英法》、《米谷画选》,另有连环画《小二黑結婚》等。他的许多作品被英、法、美和苏联等国的报刊转载,在国际漫画界享有盛誉。因他的画风与英国漫画家大卫·罗相似,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大卫·罗”。
可惜天不假年,这位家喻户晓的漫画家于1978年夏天突发脑出血,全身瘫痪,失去记忆,即便是对故乡的一点记忆也彻底化为虚无。他在卧床八年后与世长辞,终年68岁。
1992年1月15日,米谷画廊落成典礼暨米谷漫画遗作展在他的故乡浙江海宁举行,他的老朋友华君武千里迢迢专程从北京赶来剪彩。那宽大的展板上,米谷叼着烟斗微笑着。华君武久久伫立,凝望着这幅画像,眼眶湿润了。他又一次深情地说着当年那句话:“这是我的兄弟,叫米谷。”
米谷用画笔描绘时代风云,铸造了中国漫画史上的辉煌,他的艺术生命永驻人间。手中这本厚厚的剪报集,又随同我搬入了新家。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