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

2022-05-30 17:12:03林湘云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行云古诗词

林湘云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传承与理解传统文化。要让核心素养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每一项教学活动中,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这是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与前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感的能力,培养语言的建构与应用素养,从而实现對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以“语言运用”来说,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古诗词教学更应如此,所以,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朗读诗词来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要教学生能读懂诗歌。读懂诗歌,须多读。笔者从《唐诗三百首》里先选取一百首,印发给学生,要学生早读课大声的朗读,语文课前三分钟朗读,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诗词的语言,培养语言感悟力。其次,引导学生精读诗歌。学生有了读诗的语感,再带着学生精读诗歌。古诗是精粹的文学,一滴水可以藏大海,语言简练但意义丰富,只有逐字逐句精读细品,才能领悟它的深意,感知诗的奥妙。例如,在教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时,要学生抓住“积雨、空林、烟火、蒸藜、炊黍、水田、白鹭、夏木、黄鹂”等意象,细细品读,让学生把这些看似平常的景物,简要勾勒出来,组成一幅简笔画,然后要她们在自己的画上涂上适当的颜色,很多学生说这不成了一幅山水画了吗?对,诗中的意象连成一段话,加上颜色,其实就是一幅山水画呀。学生由此感悟到:精读诗词就能把平常之物中不平凡之意也读出来了。

二、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注重炼字来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古人写诗,把炼字作为写诗的第一要务,诗人写一首诗(词),往往会把那个(或几个)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匠心的字,反反复复推敲、锤炼;例如:张元幹《卜算子·风露湿行云》中“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的“湿”和“迷”字,在教学中,要学生把这两个字从诗中抽出来,变成“风露行云,沙水归艇”,读这两句诗,学生说这只是意象的罗列,看不出动感;然后让学生把“湿”字换成“沉”字,把“迷”字换成“分”字,变成“风露沉行云,沙水分归艇”,学生读后,感觉诗没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们觉得“湿”字,是“打湿”的意思,因为风吹动水面上的雾气、打湿了行云,使作者凄凉沉重的心情呈现在读者面前。“迷”字,是使动用法,使……迷失。因为水面有迷蒙的雾气使归艇迷失了航向,借朦胧、迷茫的氛围,写出了作者迷惘的内心。通过抽空、换字的活动,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原诗中“湿”“迷”字的用意。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抽空”文中部分词或用语,让学生填写、解说,与原诗词进行比照,这不愧为炼字的好方法。

三、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仿写拓展训练来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在诗词教学上,根据诗词的语句、意境,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之后,词中运用大量的叠词艺术手法,印象很深刻,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青砖红瓦的平房,一条小溪在房前缓缓地流淌。溪水潺潺,小草青青,清风徐来,荷香幽幽。”在描写中,学生连续用了四个叠词,营造出一种淡雅清幽的环境氛围,让人读后仿佛置身其中,有一种清新自然之感。古诗文仿写过程中,开始只有个别学生们提笔写,大多数学生尽管有兴趣,但无从下手。老师给出范围和建议之后,学生们会写出一些小文,鼓励他们互改互评,只最后老师再修改,多次尝试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加深,对文言文的语法现象也熟悉;品出诗意境美,充实学生语言文化积累。

总之,在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很好“沃土”,方法也是多样的,由读诗到锤炼诗句的关键字,再到仿写诗词,学生在古诗词教学的浸润中逐渐提高了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笔者在此,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点滴体会,求教大家,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发现!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语言建构与运用行云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行云曲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8:18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如何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8年6期)2018-01-18 07:15:59
取精用弘:“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有效路径
我和古诗词
把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