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宇
欲识人,先知己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一次对话:
有一天,子路、子貢和颜回来聆听老师孔子的教诲。孔子向三个弟子提出了同一个问题:“知者若何?仁者若何?”意思是,明智的人是怎样的?仁德的人是怎样的?
子路抢先回答道:“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意思是,明智的人能使别人了解自己,仁德的人能使别人爱护自己。孔子听后,给出的评语是:“可谓士矣。”意思是,你可以称为有道德修养之人了。
子贡第二个回答道:“知者知人,仁者爱人。”意思是,明智的人能够了解别人,仁德的人能够爱护别人。孔子点头,给出的评语是:“可谓士矣。”意思是,你也可以称为有道德修养之人了。
颜回沉思之后回答道:“知者自知,仁者自爱。”意思是,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能自尊自爱。孔子大悦,给出的评语是:“可谓士君子矣。”意思是,你可以称为有道德修养之人中的君子了。
为什么孔子对颜回的回答给出的评语最好呢?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从回答“明智的人是怎样的”内容上比较,颜回的回答更根本,更深刻。子路的回答是“明智的人能使别人了解自己”,子贡的回答是“明智的人能了解别人”,颜回的回答则是“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其实,只有更好地认识自己,才有利于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只有更好地认识自己,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了解他人。
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己”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菲神庙上。有人问苏格拉底:“何为最难的事?”他答道:“认识你自己。”有人问泰戈尔:“什么最难?”他答道:“认识自己最难。”这就是说,尽管“能使别人了解自己”和“能了解别人”,都是明智者应该具备的品质。但更难能可贵的品质则是“有自知之明”,即“自知”。
二是从回答“仁德的人是怎样的”这一内容上比较,颜回回答得直指人性的根本,显得更深刻。子路的回答是“仁德的人能使别人爱护自己”,子贡的回答是“仁德的人能爱护别人”,颜回的回答是“仁德的人能自尊自爱”。其实,只有更好地自爱,才能被人爱。这正如古语所说:“欲人尊己先自尊,欲人爱己先自爱。”同样,只有更好地自爱,才能更好地爱人。
比如乘飞机时,乘客都会看到空姐的演示和讲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大人必须要先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然后再帮助小孩戴上。为什么不先给孩子戴上呢?因为只有先救助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助别人。”空姐的话是对圣哲之语最好的注解。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是谈不上有多爱父母、多爱祖国和多爱人民的。富兰克林概括得更好:“当一个人爱上自己的时候,他就无人可敌。”这就是说,尽管“能使别人爱护自己”和“能爱护别人”,都是仁德者应该具备的品质,但更难能可贵的品质则是自尊自爱,即“自爱”。
三是从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角度上比较,颜渊回答的角度直击要害,更具哲理思辨。面对孔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的提问,子路是从让别人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来回答,子贡是从自己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来回答,颜渊则是从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来回答。就是说,子路和子贡都是侧重从别人、从外因的角度来回答这两个问题,而颜回则是侧重从自己、从内因的角度来回答这两个问题。显然“自我视角”比“他人视角”要高出一筹。如同俗话所说的,要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要总强调客观理由,其意思是一样的。自知与自爱,正是秉持这样的“自我视角”,进行自我剖析,才让人格趋向完善,促进人格的高尚与独立。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