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古代的竞技运动

2022-05-30 10:48庞春燕
中华瑰宝 2022年8期
关键词:角抵蹴鞠射箭

庞春燕

梳理中国古代运动的历程,会发现除军事训练和生活技能外,古人对待运动并不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和争分夺秒的成败输赢,而是重视﹃养其血脉,怡怿乎精神﹄的﹃游戏﹄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田径

田径是人类较早的运动之一,如原始社会狩猎时的奔跑、跳跃、投掷等。中国古代没有“田径”一词,但和田径相关的“逾高”“绝远”“掷”“走”等在文献记载里经常出现。

进入农耕时期后,田径成为最重要的军事训练科目,春秋时期魏国考查士兵的标准是“日中而趋百里”,周代一里约415米,即半日内带装备急行军约41.5千米。汉画像砖《车马出行图》中,两名“伍伯”(担任舆卫前导的役卒)与骏马一起奔跑,他们在长途奔袭、传递军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战争防御中常用壕沟,军队就必须训练士兵跨越壕沟的能力。先秦军事著作《六韬》和《吴子》中都强调挑选能“逾高超远”的士兵。《左传》中记载,吴王夫差准备攻打鲁国,鲁国大夫微虎主张组建精锐部队突袭吴军,他让700名士兵跨越障碍,只有3次全部通过的士兵才能入选。

投掷同样重要,《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24年秦楚之战时,秦将王翦带领大军坚壁固守数十日,士兵们每天练习“投石、超距”,类似今天的掷铅球、标枪和铁饼,作战能力大为提高,最终全歼楚军。

之后,田径逐渐发展为群众性体育活动。南北朝的杨大眼曾在头上栓了长约9米的绳子,奔跑时绳子与地面平行,可见其速度与爆发力。元代開展的“贵由赤”(蒙古语,意为快步行走者),选手要在6小时内跑完约90千米,是现代马拉松比赛距离的两倍多。南北朝时,民间流行“赌跳”,以跳得高者为胜,当时的刘宋皇帝也鼓励大臣和士兵们“赌跳”。宋元辽金时,北方少数民族流行“跳骆驼”,即站在骆驼边原地起跳,越过驼背后再稳稳落地。

射箭

射猎是人类早期狩猎时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镞证明弓箭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已出现。至夏商周时期,弓箭的制造水平提高,使得射箭成为贵族阶层从事的军事体育活动,“射艺”在周代是君子必备的“六艺”之一,贵族青年“年十五学射御”。孔子就以善射著称,他曾“射于瞿相之圃,观者如堵墙”。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冷兵器时代,射箭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现了远古时代的羿射九日、春秋时养由基的百步穿杨、西汉时李广的中石没镞、三国时吕布的辕门射戟等传说和故事。

射猎从西汉开始成为皇室成员和贵族们的休闲运动,连俭朴的汉文帝也“一日三出,击兔伐狐”。魏孝武帝曾在洛阳华林园开设了一场射箭比赛,规则是把一只能容两升酒的银酒杯悬置百步之外,19位射手依次射之,射中次数最多的人获得这只酒杯,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奖杯赛”。

由于射箭运动的普及,女子也逐渐参与进来。乐府诗《李波小妹歌》就这样赞美一位名为李雍容的女射手—“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唐代宫廷中的女子也喜爱射箭,杜甫有诗云:“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唐宋时期,射箭运动在民间广为开展,庙会、社火等集会时多有射箭比赛和表演,包括步射和骑射、固定箭靶和流动箭靶,以及在马上以各种高难度动作射箭。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射经》《马射谱》《射记》《射法指诀》《射诀》等讲述射箭方法、要领的著作,可惜后世留存不多。

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射箭的军事功能逐渐弱化,成为一种休闲体育运动。清中叶之前,皇帝在木兰围场举行秋季围猎盛事—木兰秋狝,其目的是检阅军队、联络各部,同时兼具娱乐性质;清中叶之后,火器逐渐发达,木兰秋狝仍然举行骑射竞赛或表演,此时弯弓射箭更多的是一种传统运动及皇室习武的象征。

蹴鞠

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现代足球始于19世纪的英国,溯其源头则是中国古代的“蹴鞠”。其在唐代由阿拉伯人带到了欧洲,发展为现代足球。

西汉刘向的《别录》中有“蹴鞠,传言黄帝所作”的记载,但真正让国际足联确认足球源于中国的证据,是2300多年前《战国策·齐策》中的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蹋鞠即蹴鞠的别称,可见蹴鞠在当时已是群众性体育运动。

西汉时期,在汉高祖刘邦的推行下,蹴鞠除用于军事训练外,逐渐成为一项具有明确规则的专业化运动。汉朝皇室有专门的球场—“鞠城”,四周还有围墙和看台。不过当时的“球门”不是网状的,而是在地上挖的洞,踢进球则得分。《汉书》记载,汉武帝刘彻经常举行蹴鞠比赛,技痒时还亲自上场比赛,他命人撰写的《蹴鞠二十五篇》是世界上最早有关足球的图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蹴鞠在唐宋时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鞠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良:外层从2片发展为16片,使得球体更圆;球内用动物的膀胱作为球胆,使球从毛发填充的实心球变成了空心球。这样制作出来的球弹性增大、滚动速度更快,其“正重十二两”,约470克,与今天的足球非常相似。

就比赛规则而言,汉代的蹴鞠类似今天的足球,两边各有球门,两队各6人参赛,以进球的数量定胜负。唐宋时期则代之以“白打”和“筑球”。“白打”重技术,以踢得高、踢出花样为能事,有肩、背、拐、搭、控、捺、拽、膝、拍、臁10种踢法,类似今天的花式足球,娱乐性和观赏性较强。“筑球”则强调竞技精神,开球由抽签决定,重视控球和射门技术,以进球数量定胜负。

宋代出现了全国性的足球协会“齐云社”,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蹴鞠高手通过考核加入该社后,便可依靠踢球技艺谋生,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宋朝延续旧制,以蹴鞠训练士兵,但蹴鞠却未能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及至明代,朱元璋认为蹴鞠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下令“鞠圆者卸脚”。由此,延续千年的蹴鞠逐渐没落,虽然在清代短暂出现过冰上蹴鞠,但蹴鞠在明清时期逐渐消失。

击鞠、步打球和捶丸

马球运动在中国古代名为“击鞠”,东汉曹植就留下了“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由此推断击鞠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有学者认为击鞠是唐代由波斯传至吐蕃,而后流行于中原地区,也有学者认为击鞠是中国古人自创的。

“鞠”约拳头大小,球体中空,是用一种质地轻巧且柔韧的特殊木材制成的,球的外表还有涂色、雕刻等精美装饰。赛手骑在马上,手持球杖,球杖末端弯曲,可以击球或接球。遗憾的是,击鞠的比赛规则如今已经失传了。

击鞠可说是唐代的“国球”,尚武之风使得这一运动在贵族和军人中风靡一时。史载吐蕃使团曾与唐朝皇室进行过一场友谊赛,唐中宗钦点临淄王李隆基、亲王李邕和女婿杨慎交、武延秀出场,4人“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特别是李隆基表现惊艳,令吐蕃使者赞叹不已。唐宣宗也是高手,他策马持杖、空中运球时,“连击至数百,而马驰不止,迅若流电”,连军中的击鞠高手也为之叹服。

古代的击鞠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运动。于是,后世逐渐演变出步打球和更经济的捶丸。据专家研究,击鞠在中唐时期先演变为驴鞠,即用廉价的驴子代替马匹,后演化成徒步杖击的步打球,类似于如今的曲棍球。在此基础上,唐末五代时出现了一种击球入“窝”的运动,球门改为在地面上挖的球穴,参赛者依次击球,球进穴者得分,名为“捶丸”,类似于今天的高尔夫球。

因為运动量适宜、娱乐性强,捶丸在宋元时期已成为男女老幼咸宜的运动项目,“好事者多尚捶丸”。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画《蕉阴击球图》描绘了儿童捶丸的场景,明代画家杜堇的《仕女图》描绘了仕女捶丸的场景。元代的《丸经》则总结了捶丸的规则、技巧、方法、器具等,其中介绍的旗、穴、球棒及侍从的位置等,均能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宣宗行乐图》中的捶丸场景得到验证,可见其专业程度。经过了由宋至明的繁荣后,捶丸在清代渐趋消亡。

角抵

摔跤兼具趣味性和刺激性,自古以来都备受欢迎。中国古代的摔跤最早名“角抵”,后又称“角力”“相扑”等。角抵的起源大约与上古时代的蚩尤有关,《述异记》载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这种“以角抵人”逐渐演变为“两两相抵”的角抵。

西周时期,角抵是军事训练的的科目之一。《礼记》云:“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秦汉之时,角抵已成为一种有表演性质的运动。《汉书·武帝纪》记载,刘彻曾两次举办大规模的“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他还以此招待外宾。唐代则每逢元宵节和中元节都要举行摔跤比赛。唐末时,朝廷还专门收罗、训练摔跤能手,在朝会、宴聚和祭祀时表演。

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摔跤运动在宋代迎来了黄金时期,在专供市民娱乐的“瓦子”中,相扑是最受欢迎的表演项目。南宋还出现了专用于摔跤比赛的场地“露台”,各省、州、郡选拔出的高手在露台上一决高低,胜利者可获得丰厚的奖品。

蒙古人有摔跤习俗,元朝建立后经常举办摔跤比赛。《元史》记载了一位摔跤王者阿尔法,此人力大无穷,能以一抵十。满族的摔跤名为“布库”,清代皇帝还组建了负责安保和表演的“善扑营”,老北京的东四、西四、天桥等地,到处都有摔跤艺人的表演,吸引众多观众。清末时摔跤运动依然盛行,民国后日趋衰落。

游泳

游泳最早是河流沿岸群众生产生活的必备技能。《诗经》中有“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的记载。后来,游泳被广泛运用在军事、生产生活及娱乐等方面。

在军事方面,《六韬》中记载:“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者也。”春秋时,齐国丞相管仲修建了一个又大又深的水池来训练士兵游泳,“能游者赏十金”。东汉时,光武帝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贾武孺为长水校尉,伏波意为降伏波涛,长水意为长于水战,可见当时已有水军建制。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唐宋以后,军队行进中遇到江河,就让善水者带绳子先行渡水,在对岸下大橛,然后用结实的绳索连接两岸的大橛后浮渡或搭桥。明清时期有这样的记述:“水战非乡兵所惯,为沙民所宜,盖沙民生长海滨,习知水性,出入风涛如履平地。”可见游泳是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生产生活中,游泳更是不可或缺的技能,捕捞鱼虾自不必说,珍珠在古代是名贵珠宝,采珠需要极为高超的游泳技能。《庄子·杂篇》中记载了一个“探骊得珠”的故事:“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西晋时期有了专门的采珠业,《晋书》记载:“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皇宫中有“采珠太监”和官吏监督渔民采珠,如五代十国时南汉后主刘“置兵八千人,专以采珠为事”。

游泳也是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敦煌壁画中就描绘有仰泳、潜游和自由泳的泳姿。唐宋时出现了弄潮(执旗在潮水巨浪中翻腾嬉弄,以旗尾不沾水为高明)、水秋千(类似今天的跳水)等极具观赏性的水上运动项目。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诸多游泳健将,如《庄子·达生》中的吕梁丈夫、《世说新语》中的周处、《水浒》中的“浪里白条”张顺等。其中周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其运动项目包括游泳、越野跑、登山及散打,远超现代的铁人三项。

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军事训练和休闲娱乐。梳理中国古代运动的历程,会发现除军事和生活技能外,中国古人对待运动并不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和争分夺秒的成败输赢,而是重视“养其血脉,怡怿乎精神”的“游戏”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猜你喜欢
角抵蹴鞠射箭
蹴鞠
小熊射箭
由辽墓壁画看辽代的休闲娱乐活动
学射箭
传统伦理与古代角抵治理研究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谁是射箭高手
先秦至唐五代角抵与相扑名实考辩
——兼论敦煌壁画、文献中的相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