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徽
我作为一个学中文教语文的人,要准确地给散文下一个定义,还真有点犯难。初中时老師告诉我们,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记住了其“形散神聚”的特点。随着学识的进一步提升,慢慢知道了散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尽管如此,散文在我脑海中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现在的中考淡化文体意识,考生最喜欢也最擅长写的就是散文。其实不仅学生喜欢散文,大部分文学爱好者也最中意散文。因为阅读散文时,没有诗歌那么难懂的意象,没有小说(尤其是中长篇小说)那么臃肿的篇幅;写作散文时,不需要像诗歌那样雕琢语言,不需要像小说那样复杂构思。散文似乎怎么写都可以,内容上可以写景状物,可以写人记事;表达上可以抒情议论,可以记叙描写;篇幅上可以长达几千上万字,可以短到一两百字。
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算得上是一篇好的散文呢?
好散文要有优美的语言飞扬的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散文尤其讲究语言的精美。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散文,没有一篇不是文辞优美文采斐然的。古代的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现代的有朱自清的《春》《绿》《荷塘月色》,茅盾的《白杨礼赞》,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好散文要有升华的思想。郭沫若在一次答记者问时曾说: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岳阳楼记》若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仅靠那语言的华美是不可能影响这么深远的。《醉翁亭记》若没有“与民同乐”的思想,也不可能选入中学教材代代学习的。前后《赤壁赋》若没有“齐物我、等荣辱、同死生”的处世哲学,也不可能为后世所推崇的。当代散文名家周国平先生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因此能广泛赢得读者的青睐。
好散文要有真挚的情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一篇以真情打动人的散文典范。这篇文章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在作者娓娓的叙述中,平凡而又伟大的父爱得到最真挚地呈现。台湾作家张晓风、林清玄的散文,同样是以情取胜。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片涟漪,普通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皆动于心而流泻成文,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对生活的无限关怀与热爱。
好散文要做到雅俗共赏。大文豪鲁迅曾说过:伟大也要有人懂。真正优秀的散文并不是象牙塔里的事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读,都会有收获,都会得到美的享受,都会产生相应的共鸣,都会认为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些经典散文,都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之作。学生时代读《岳阳楼记》,读《背影》,与我现在教学生再读这两篇文章,认识与收获不可同日而语,但不管是为学生而是为人师,都觉得这是最优秀的散文。
语言与文采是散文的外衣,思想与境界是散文的体魄,真实与情感是散文的灵魂。一个人能做到外表华美、体魄良好、灵魂高尚,必然是人间公认的极品;一篇散文能达到如此水平,同样必然能经受时间的洗淘,成为散文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