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颖
心理描写是人物描写方法的一种,它的优点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致描绘,深入到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它包含着喜、怒、哀、乐、忧伤、犹豫、嫉妒、羡慕等很多复杂的感情。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恰当地增加一些心理描写,可以更加有效地刻画好人物,恰显人物的神韵。
然而,提起“心理描写”,我们似乎就会条件反射地用上“心想”这个词,似乎只有直接写出人物“心里”的,才是心理描写。其实,在叙述类作品中,如果我们能够再加入表情、动作来间接表达,或者通过特写“内心独白”、细写“幻觉梦境”和妙写“环境烘托”,同样可以让读者更加立体地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心理和情绪变化。就像电影导演一样,通过为剧中人物创设特定情境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引导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随着情境感知剧中人物的心理。创作叙述类作品,我们应当向电影导演学习心理描写,不写“心里”,而却能直击“心理”。
特写“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要求把特定状态下的人物自己对自己讲的话生动地描写出来,是人物复杂心理活动的特写镜头。可以用倾诉式,如都德《最后一课》中:“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我多么懊悔!”这段心理描写就是主人公小弗朗士听到老师说是最后一节法语课时,心中十分懊悔曾经没有好好学习法语的生动表现。也可以用独白式,如人物的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它不是人物的主动告白,而是读者从作者的无意“泄密”而“窃取”到的人物心理活动,从而更真实、更直接地了解人物性格。例如《皇帝的新装》:“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段话连用两个反问,写出了皇帝既恐惧又骄横的心理,揭露出了皇帝的愚蠢和昏庸形象。
细写“幻觉梦境”
人在极度紧张、焦虑或情绪起伏不定的状态下,眼前、耳边或梦中会有虚幻的画面与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的畏惧、希望或追求等感情的寄生。对“幻觉梦境”细加描绘,能更深入地表露出人物的内心欲求和情绪感受。如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这段话写出了小女孩由于极度的饥饿,产生了幻觉,写出了她对食物的渴望,引发了读者更为深切的同情。或者是梦境描写,借由梦境抒发作者的情感态度。如彭荆风《驿路梨花》“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实结合,表现“我”对小姑娘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侧面突出小姑娘的形象之可爱。
妙写“环境烘托”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烘托”描写需要妙笔生花,要把人在紧张的状态下因焦虑烦躁对声音、光线等环境因素产生的奇妙感受灵动地描写出来,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一家人去旅游上了轮船时所看到的景色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将那种盼望“富翁”于勒叔叔归来喜悦快活的心情刻画得十分逼真。而在轮船上偶遇贫穷落魄的于勒,回来时所见的景色是“在我們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写出了一家人失望、沮丧、沉甸甸的郁闷心情,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里,更能突出菲利普夫妇精致利己、拜金主义的丑恶嘴脸。
我们实际写作之时,往往综合运用各种心理描写方法,有时还结合直接描写、心理分析、神态显示、行动表现等其它心理描写方法,丰富人物形象,使其真切生动。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经历、性格都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心理和表达心理的方式也不同,只有把这种“不同”表现出来,才能展示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不过,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即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努力描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此外,心理描写的文段不宜过长,否则会使文章沉闷,有损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范文赏析
考场风云
文 / 潘丽娟(陆丰市碣北中学七〈1〉班)
考试的铃声如雷声般乍裂,我的心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监考老师面无表情地走进考场,宣布考试的开始。
试卷发下来,大家顾不得多想,就立刻动手答题。考场如战场,时间就是生命,大伙立马投入紧张的战斗中。
一位好汉,拿起试卷,脸色大变,似乎接到一纸生死令,然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尽管他面有难色,依然低头服从,只好发泄似地咬着笔。
瞧这一位,肯定是遇到了难题。她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揪着头发,紧皱眉头,两颊涨得通红。倏的一丝灵光闪过,她竟笑了,马上低头刷刷地写着,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再看这一位,嘟着嘴,蹙着眉,手里的那支笔一直夹在指缝中,向上翘着,一个字都没写。那双狡黠的大眼睛,不时偷偷地向左右斜视。要不是监考老师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这会必定变成长颈鹿,伸长脖子,寻觅“食物”。
讲台上的老师有如拿着尚方宝剑,只要有人有什么动作,立刻宝剑出鞘,“咔嚓”下去,必先斩而后快。想作弊?死了这条心吧!
时间如锉刀般锉着我焦躁的心,绷紧的神经竖起了A级警惕,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我的注意。试卷上一道道关卡阻碍着我,那选择题是弯月刀,那填空题是坦克炮,计算题向我伸来鲜血淋淋的“九阴白骨爪”,应用题则如魔鬼一般面目狰狞,叫嚣着:“来送死吧!”我左思右想 ,绞尽脑汁,左顾右盼,还是举棋不定,就像一口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教室里死气沉沉, 敞开的窗子竟透不进一丝儿风来 ,如坐针毡的我,简直快憋疯了!所有似曾相识的题,像煮开了锅的沸水,在我那混乱的头脑中翻腾,找不到思绪。猛抬头,感觉时间擦着脸庞飞快掠过,近乎疼痛,可低头,试卷上空白的地方仍旧孤单。
接近尾声了,有的人长长叹了口气,如释重负;有的人眉头紧皱,显得焦急厌烦又无可奈何;有的人连忙拿起试卷,开始进行检查核对。我急切地抓着头皮,祈祷,神啊,救救我吧!
可怕的铃声又一次刺中我的神经,好像在说“Game over(游戏结束)!”。
而我,真的“over”(完蛋)了!
简 评
读完这篇作文,让人会心一笑,小作者用非常诙谐、夸张的口吻,写出了学子害怕考试的普遍心理,特别接地气,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全文尤其注重心理描写。开头第1段的环境描写烘托,用“雷声”形容“铃声”,既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又写出了“我”考前的不安。第7段考试时“教室里死气沉沉 ,敞开的窗子竟透不进一丝儿风来”,也烘托出了一种极度沉闷,照应文题中的“风云”二字。
考试过程中,着重内心独白描写手法。3—5段先描写了三个同学的表现,通过他们的神态、动作来揣测他们的应试心理,既是对考生的群像描绘,更衬托出了“我”开考时左顾右盼、不认真做答的形象。第7段通过倾诉式,将自己对各类试题难度的夸张想象和内心的自言自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在考场上举步维艰、极度煎熬的窘迫境地。第8-10段则写出“我”交卷时的慌乱无措,只能求神,甚至出现游戏用语幻听。由于巧妙运用了心理描写方法,一个不会考试却擅长游戏的“学困生”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