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
“你不一定非得成为玫瑰,你乐意的话,做茉莉,做雏菊,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初读此句,内心极为欣喜。顿生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和感动。感动之余,回忆悄然流淌。
小时候,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一头乱糟糟的枯发时常不安分地张牙舞爪,奶奶忙于农活,无暇帮我打理,索性“咔嚓”一声断了我长发飘飘的念想,从此“黑小子”成了我的代称。
直至豆蔻年华,爱美之心渐长,对“黑小子”称号的嫌恶之心渐浓。看到其他女孩子长发及腰,彩裙飘飘,我艳羡不已,也常自惭形秽。慢慢地,我也开始试着蓄起长发,穿起长裙。不幸的是,在奶奶的百般阻挠下均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偷偷地留意班上漂亮女孩的穿着打扮,暗暗记下,并恳求父母买来同款——也不穿出去,只是在镜子前孤芳自赏。
无巧不成书。那年生日,姑姑送我一袭长裙,精致的剪裁、蓬松的裙摆、漂亮的蝴蝶结,一切都令我爱不释手。理性和感性进行激烈的斗争后,我鼓起勇气,决定穿去学校。我开心地想象着自己艳惊四座的场景。
那一天,我忐忑并期待着。
“快看!快看!她穿裙子啦!真辣眼睛!”
“哈哈,黑小子也穿裙子啊!她又黑又矮,小腿还粗,还好意思穿裙子,简直是让人笑掉大牙!”
“哈哈哈哈,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东施效颦?”
同学们在我身后指指点点,继而捧腹大笑。空气仿佛在那一刻凝固了,羞愤的泪水慌不择路,自尊缴械投降,我仓皇出逃。
自此以后,所有裙子都被我打入冷宫。我陷入自卑的泥潭,无法自拔,任自己变得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我的反常,班主任后来有所察觉。
“依依,你是不是觉得女孩子只有高高瘦瘦、长发飘飘,并且穿裙子才算美丽?”他问我。
我眉头微蹙,低头不语。
见状,他话锋一转,若无其事地说:“对了,你喜欢什么花啊?”
我抿紧嘴唇,依旧不答。
“有人喜欢绚丽多彩的玫瑰;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超然物外的荷花;有人喜欢香气馥郁的桂花,而我,偏爱蒲公英。”他嘴角上扬,和颜悦色地说道。
“蒲公英?”我抬头看他,眼底尽是疑惑。
“蒲公英,花罢成絮,因风飞扬,随遇而安,落湿地即生根。它从不在意世人的眼光,不艳羡他人,不鄙薄自己,于天地之间独华其身。”老师目光灼灼。
“在我眼里,蒲公英就是最美的花。你看,世界上有那么多种花,你不一定非要长成玫瑰。因为美,从来就不是千篇一律的。若你喜欢,做岁岁枯荣、生生不息的野草也好。”老师掷地有声的话语,如一记重锤敲开我紧闭的心门。
后来,身陷他人眼光桎梏时,老师的教诲便如云破月来,为我指点通幽的心路。
一点就通:
有效设置悬念,巧用语言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小作者善于給文章命名,单单标题就已经概括文章的主旨,且设置悬念(为什么不一定非得成为玫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小作者在文中巧用语言描写和排比的句式,如“有人喜欢……”体现了文中班主任循循善诱,春风和气这一人物形象,这篇文章情感真挚自然,结尾部分文字发人深省,更加凸显班主任这一人物的平凡而伟大。“就算全世界都盼你长成玫瑰,我还是希望你可以做你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