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2-05-30 14:41朱婕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号子劳动人类

朱婕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因此,音乐学科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人民,摒弃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初中音乐教师有必要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弘扬伟大的劳动精神。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一、在学习音乐起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与劳动的关系

音乐教师在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船工号子》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了劳动生产对于音乐的起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音乐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音乐起源的学说。在我国有关音乐起源的各种学说中,《乐记》中有这样的表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也”,意思是“音乐,是人的性情、情感的直接表达,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就音乐的起源來说,音乐的实用功能要早于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密不可分,它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其次,音乐教师向学生介绍生产劳动对音乐起源的重要作用。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与发展过程中,生产劳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生存,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辅助劳动的生产工具,又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出以整齐的叫喊声指挥生产劳动,而这种叫喊声与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的动作相呼应,协调了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的动作,减轻了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的疲倦,交流了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的情感,不仅提高了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也对音乐中节奏和音高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长此以往,人类在形式多样的生产劳动中不断积累、锻炼、提升着自己的节奏感和音律美,为音乐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我们熟悉的劳动号子就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中,人们为了统一节奏、统一步伐、统一情绪而发出叫喊声,这种叫喊声密切贴合并完全依附于全部的劳动方式以及全部的劳动过程中。

再次,音乐教师向学生介绍生产劳动对乐器起源的重要作用。在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生产工具或许就是原始乐器的雏形。生产工具在人类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发出规律且具有节奏感的声音,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叫喊声相呼应,为生产劳动伴奏。人类也由此得到启发,把那些可以发出乐音的生产工具作为乐器使用。我们熟知的打击乐器“磐”,它最初的形状就与新石器时代的“石庖丁”非常类似,而古代的“角”既是打猎工具,也是一种乐器。因此,乐器是在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接着,音乐教师向学生介绍生产劳动对歌舞艺术起源的重要作用。将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叫喊声、生产工具发出的声音,配以形式多样的劳动生产动作,就形成了原始的歌舞。人类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进步,逐步用叫喊声、生产工具伴奏声、劳动生产的动作来记录生活,如狩猎、祭祀、丰收等重要的生活瞬间,久而久之,就成了相对独立的歌舞艺术。因此,歌舞艺术是在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音乐的种类也随之增加,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音乐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最终,音乐就以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而不停地向前发展。

二、在学习音乐体裁劳动号子的过程中体验劳动之美

劳动号子、小调和山歌是中国民歌三种重要体裁,在全国各地各民族中分布广泛,是中学生应该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和学习的基本内容。例如,劳动号子因其与劳动地区、劳动民族、劳动群体、劳动形式、劳动强度等相关,需要以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演唱方式来统一劳动的步调,一领众和往往成为其主要演唱形式,而节奏又是劳动号子的关键。劳动号子是最易引起兴趣、最易掌握的,所以教学中常常从劳动号子入手来学习中国民歌。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劳动的歌”为主题,选编了搬运号子《哈腰挂》、农事号子《杵歌》和《嗺咚嗺》、船渔号子《船工号子》进行学习,包含了最重要的几种劳动号子的类别。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后,能够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劳动的歌”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再到劳动实践中去感受、体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碰撞出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所学的音乐知识以及不同音乐作品的真实情感。

例如,作品《船工号子》是电影《漩涡里的歌》中的一首插曲,是作者在广泛吸收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元素基础上创作的男声独唱歌曲,歌曲保留并突出了川江船工劳动的典型特点。音乐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三点:一是学生对“船工”这个职业是比较陌生的,本节课要让学生简单了解这个职业;二是“劳动号子”这个知识点之前没有学习过,本节课重点要让学生了解掌握这一体裁的相关知识;三是要让学生对学习劳动号子产生兴趣,尊重并赞美劳动者乐观和大无畏的精神。基于以上设想,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的导入环节,音乐教师让几名男同学一起抬钢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始不知如何发力,接着一名同学喊口号,大家一起使劲儿,最终成功地将钢琴调转了方向。这个时候,学生对学习劳动号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起初几名男同学是如何抬动钢琴的?为什么最后改变了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找到答案。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劳动号子,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运动会拔河比赛时,班主任是如何喊口号的,同学们又是如何喊口号的,以此进一步阐述劳动号子的特点。教师用学生常见的情境引导他们学会知识——劳动号子是在集体生活中,以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呈现出来的、歌曲节奏与劳动节奏一致的一种音乐体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学生播放船工劳动的视频,学生一边模仿船工劳动时的动作,一边喊口号,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劳动号子对生产劳动的作用。当学校的绿色种植基地的土豆、玉米收获的时候,同学们就会喊着整齐的口号,齐心协力把成熟的土豆、玉米搬运到指定地点,在劳动实践中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进而理解并尊重劳动及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三、在学习塑造、歌颂劳动者形象的音乐作品中培育敬业精神

中外音乐家们在很多的音乐作品中都塑造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形象。例如,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魅力歌剧”为主题,选编了西方经典歌剧进行学唱和欣赏。其中《自由射手》中的《猎人合唱》就塑造了猎手在林中狩猎时英姿飒爽的形象,表现了猎人粗犷豪放的个性,充满了欢乐气氛;而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我是城里的大忙人》则塑造了理发师忙忙碌碌工作却又乐在其中的情景,表现了理发师积极乐观的心态。学生在学唱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初步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自古以来,人们赞美勤劳、歌唱奋斗,为美丽的劳动者们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赞歌。在这些作品中,我国作曲家创作的一大批“劳动者之歌”极富特色。一代代作词家、作曲家用他们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歌颂各行各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随着音乐学习的深入,音乐课上可以穿插学习歌颂劳动者的音乐作品,如《彩色的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渔家姑娘在海边》《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等。学生在演唱或欣赏这些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继承了中华民族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

四、在音乐环境的熏陶中激发劳动热情

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到、听到了许多关于劳动的音乐,需要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体验音乐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进行劳动,从而愿意劳动、感受劳动之美。

首先,全校师生进行大清扫时或在学校绿色种植基地劳动时,播放《军民大生产》《劳动最光荣》《大家来劳动》《丰收的节日》《丰收锣鼓》等音乐。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劳动,在劳动中实践音樂课上学过的相关知识,不仅促进了音乐知识的学习巩固,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一举两得。

其次,班主任在学校每天的收纳整理环节中播放优美抒情、节奏感强、积极向上的音乐,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收纳整理自己的书桌、学生柜,心情得到愉悦,干劲儿十足。

最后,周末或假期时,学生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伴随着音乐劳动,心情无比舒畅,不再觉得劳动是枯燥的、无趣的,而是光荣的、幸福的。

当然,我们所说的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应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学习(音乐作品的学唱和欣赏)与实践锻炼(劳动实践)的关系。音乐作品的学唱和欣赏重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世界”等基本理论主张以及劳动相关规则,并作为劳动实践的指南。劳动实践重在将音乐作品的学唱和欣赏过程中学到的与劳动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劳动实践的动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在开展教学时,两者要兼顾,切实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必要的劳动实践经历。

劳动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标志性特征。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应是音乐教师长期探索并潜心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更用心地去研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音乐教材,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吃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整合与拓展,让自己的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有意义,真正地把“五育并举”落实到音乐教学的深处。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号子劳动人类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类第一杀手
唱起号子走汉江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热爱劳动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