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
‖ 瑪雅·黛伦(1917-1961年):电影人、人类学家、舞蹈家及诗人。 ‖
回溯20世纪的电影界,导演玛雅·黛伦将前卫的电影手法与女性主义立场完美融合,只凭借几部短片就奠定了她在电影史上的地位。
玛雅·黛伦原名爱琳诺拉·黛伦考斯基,1917年出生在苏联基辅(现乌克兰首都)的犹太家庭,父母皆具有丰富的学识和高雅的情趣。爱琳诺拉5岁时跟随家人迁往美国,12岁时去往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学校读书——乘船离家的途中,她对深夜的大海恐惧而着迷,成年后将卧室装饰成海底的模样。
大学时期,爱琳诺拉积极参加校园反法西斯运动和反战活动。她很快意识到“以个人之力颠覆一个时代”是遥不可及的,于是转行艺术。爱琳诺拉先后在纽约大学和史密斯学院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担任非裔美国舞蹈家凯瑟琳·邓翰的个人助理,且从其身上领悟到严谨的艺术态度与前卫的艺术精神。爱琳诺拉逐渐思考自己的女性身份,亦以写诗的形式寻觅自我。当她感觉到身为诗人的“贫瘠”,决定借助摄影机进行更直接的尝试。
舞蹈团留驻洛杉矶时,捷克电影人亚历山大·哈米德闯入爱琳诺拉的生活。爱琳诺拉用父亲去世时留下的几百美元购买了二手的16毫米宝莱克斯摄影机。为了昭示一个全新的自我,她将名字改成“玛雅·黛伦”——印度神话中,“玛雅”正是使人对虚幻影像产生真实感受的神。玛雅婚后在哈米德协助下,耗时十二天拍摄成首部电影《午后的迷惘》。该影片立足女性经验和家庭空间,构建了一场循环式“噩梦”。玛雅演自己,将女性痛苦、焦灼、迷茫的种种表现演绎得淋漓尽致。凭借该影片,玛雅于1947年赢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实验电影专项奖。在当时女性导演毫无位置可言的电影行业,玛雅无疑为广大女性开辟了新的可能。
1944年,玛雅制作电影《在陆地上》。她不断奔跑并旁观自己,以“自然之女”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里所处的局面。时隔两年,她又为《时间变形中的仪式》引入神话元素,描绘了女主人公试图打破家庭、社交等多方困境开拓方向的过程。也是在那一年,玛雅成为第一个被授予古根海姆基金奖的导演。1958年,电影《夜之眼》上映,整部内容是芭蕾舞者的负片影像,没有任何矫饰却透露出完美的平衡,此时的玛雅追求“纯粹的自我”。
男性主导的传统好莱坞电影中,女性角色多被塑造成妩媚、顺从的“被看者”,而玛雅的大多数作品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立足“女性做主”的视角,积极解读着自己和世界。玛雅还敢于站出来指责当时电影界的垄断现象,她说:“我拿好莱坞花在唇膏上的钱制作电影。”创作之余,玛雅更以实际行动支持先锋电影业和独立电影人,她成立了“电影艺术家协会”“电影创作基金会”等组织,建立了独立制片的生产模式与发行网络,甚至耗尽钱财租下纽约的“省镇剧场”,边放映边演讲自己“三部被抛弃的电影”,得到了电影人、观众和女性同胞的支持,赢得“美国先锋派电影之母”的美誉。
1961年10月13日,玛雅因脑溢血突然离世。她的葬礼上播放着海顿的《轮旋曲》,人们从其生前的照片中看到她眉靥如花,双目有神,表情神秘,像燃烧中的火焰。火焰终会燃尽,但玛雅·黛伦的热忱与诗意俨然飞越了时代。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