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中
麻红花,是我工作过地方的一名村干部。她在微信上说过来看看我,下午3点准时到。咚咚,有人敲门。老书记好!她拉下口罩,一张笑脸露了出来。我给她沏上茶水,她笑着说,我来看看老书记。说我老书记,因为我曾在那里工作过。
她进来时,戴着一顶宝姿大舌檐遮阳帽。脸黑里透红,日晒的那种。她仅仅只是来看看我吗?我拿不准。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聊,我就不断地问。
现在村里做什么产业?她答道,种了1000亩猕猴桃,500亩祁门红茶。另外,还有1000亩荞麦。荞麦有的是套种在猕猴桃、茶苗地里的。一年可以种两季,开白花、红花。开花时,成片成片的,很好看的,城里人都喜欢来拍照打卡。
她告诉我,开白花的,青秆青叶的是苦荞,红秆秆,开红花,结黑籽的,是甜荞。苦荞有点苦,如果不缺粮,乡里人很少吃它,现在,城里人把它当保健食品。她说,小时候把荞麦当过主粮,吃怕了。
我问她,这些产业收益怎样?她就和我算茶叶的账。算来算去,是亏的。现在炒茶,每斤干茶要5-6斤鲜茶,仅采鲜茶,每斤就要80元,如果把管理费、肥料、苗木、土地流转费,成茶前期的育管费,还有加工、包装、仓储、运输、营销、耗损等等算进去,每斤干茶的成本要达到600元以上。
我们只算了茶叶的账,没算猕猴桃、荞麦的账。我问她,下一步怎么办产业?她说,还想种罗汉果。现在交通方便了,乡村道路都硬化了,过长潭岗的一座桥很快就要架通。我们村风景好,准备开发乡村旅游。有人来,生产的东西就可卖出去。她,显然是充满信心的。
你现在当村干部,安心吗?安心呀!她一副当然的样子。再说,村干部,也是干公家的事,不也是公职吗?她啜着茶,这才记起把帽子摘下,把还半挂在下巴下的口罩取掉,叠好,放进口袋里。从包里抽出一双鞋垫,双手捧着递过来,说,这是我们胜花村的一点心意。她们村叫胜花村,是凤凰县一个美丽的苗家村落。前年,才脱贫摘帽。
我望着她,眼前这名“80后”的村干部,健康大方。話匣子打开了,眼眸坚定而明亮。
刚才说的茶,现在算算不赚钱。看今后,还是有希望的。祁门红茶是扶贫工作队帮我们引进的品种,我们将来用它加工成一款品牌茶。廖家桥申坨那个加工厂加工不了,我们得专门建一个加工厂。她接着又说,现在政府在修桥,今后出去,从长潭岗上直接连通廖家桥,南长城这边还可以直接上腊尔山。原先赶山江场、千工坪场,要绕好远的路,现在四通八达的。可以连接熊猫馆,离竹山民宿不远,去凤凰古城也方便。现在乡道路岔口多了,得要竖指路牌了,在外打工的开车回村都要导航定位,要不会迷路,她又笑。
噢,对了,我们现在搞美丽乡村建设,你们那时,是搞城乡同建同治。上面经常来检查卫生,我们村卫生算全镇搞得最好的。村里的卫生要保持,就得天天打扫。我就要求家家户户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把自家屋前屋后打扫一遍,垃圾集中到垃圾点,再干其他的活。
说话间,她的电话响了,是朋友约她的。她对我一笑,说,要告辞了。临出门时,回头又对我说一句,老书记,你回来时,一定要到我们村里来看一看。肯定会有惊喜的!
一席交流就这么结束了。请我回去看看,是她唯一的诉求。她来看我,并不是让我办什么事的,而是迫不及待把他们村的变化展示给我——一个曾经在那工作过的老同志。
我起身送她出门,目送着她的背影,那张面向新农村而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