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的中职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5-30 11:04张戊午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张戊午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生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大数据技术应用”也首次亮相于中高职院校的专业目录里,是教育部为了推动大数据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国家提出在中高职院校采用“1 + X”证书培养新模式,即“学历证书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让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并鼓励学生考取更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于“1 + X”证书制度,我校依托中高职贯通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贯通培养新优势,遵循“知识衔接、能力递进、创新发展”的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人才和岗位能力的需求设计专业内容课程,进一步完善中职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大数据技能人才。

二、中职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越来越多的学校积极响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设立了大数据应用专业。由于大数据应用专业是中职学校刚刚开设的新专业,对该专业认识不足,且大数据相关行业对该专业技术要求高,导致中职学校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定位不明、师资力量不足、实训条件不足、学生操作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等。

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

由于大数据应用专业是刚兴起的新技术,许多中职学校都缺乏对该行业相关岗位的认识,且大数据应用技术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这也导致中职学校开设该专业的课程内容教育定位不明确,培养学生目标定位不明,缺乏针对性,脱离企业岗位用人需求,也不符合中职学校培养人才要求。

2.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是立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开设了大数据应用专业。目前许多大数据应用专业的教师是由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转型过来,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缺乏系统学习,特别是缺乏企业岗位实践经验,难以胜任教学任务。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中职学校能不能办好大数据应用专业,专业师资的力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实训条件不足

大数据应用专业与传统计算机专业在实训环境上有不同的要求,主要是大数据应用实训课程通常需要电脑以集群化模式运行,数据处理速度要快,需要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并需要通过构建大数据云平台快速、实时处理数据。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的机房实训硬件跟不上,电脑设备落后陈旧,数据处理速度慢,缺乏大数据实训平台,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

4.学生操作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

大数据应用专业作为新兴行业,对于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可以学习的经验较少,还处于摸索阶段。我校大数据应用专业是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安防、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基础上创建的,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也是基于该几个专业加入大数据相关课程内容,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这促使学校急需对大数据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

三、基于“1 + X”的大数据应用专业岗位分析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十分广阔,涉及的社会岗位众多,按行业岗位或职能划分大致可分三个方向:大数据运维管理、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处理分析。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应用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初期需要大量高端研究技术人才逐步过渡到需要大量的大数据应用型人才,进而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推广到更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中。因此,大数据行业的岗位需求将由中高端研究人才逐步向应用型人才倾斜,这恰与中职院校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定位相吻合。

通过对大数据行业岗位的线上: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和线下企业的调研,通过对东莞地区大数据应用岗位需求比例的分析可知,大数据应用专业中职学生可以从事电子政务文秘类、互联网电商类、零售金融类、售前/售后服务类,甚至WEB相关的开发岗位工作等,并且这些应用岗位的人员需求量比较大。

“1+X”证书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创新。所以我校对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时,充分利用X职业技能证书的优势,在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中融入了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內容,具体内容分析如表1。

四、基于“1 +X”的中职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近几年,我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基于X技能证书开展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通过采用“课证融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即以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为标准,在课程设计和学生考核内容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以校企联合办学为基础,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指引,以工作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培养新模式。

1.构建“1+X”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进一步优化“1+X”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做到与“1+X”证书制度相匹配的课证融通,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课证融通,“课”是指为满足“1”和“X”的学习目标而设置的课程框架;“证”是指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素养与学历素养的客观要求。即课证融通是指专业学习的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内容互相一致,学生通过学习相应的课程内容,不仅获得学历证书,而且可以通过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获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

当前,中职院校针对“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专业课程,既要满足专业理论技能学习,也要融入X技能证书考核相匹配的课程内容。我校为了实现对接“1+X”证书等级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岗、证、课”三位一体的指导方针,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目标,重新构建了新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2.校企共建“1+X”认证培训平台,优化教学实训资源

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训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而“1+X”证书是一个刚推行的双证制度,对于我校而言,由于专业众多致使X证书也比较多样,所以依靠我校原有的實训室的设备无法满足现有试点X证书的考证需求,特别在实操教学环节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学校服务器硬件落后,数据处理速度慢等待时间长,课堂效率不高,学生感受不到有效的技能成就感,完全满足不了现有的教学需求,还有缺乏X证书认证实训数据平台也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1+X”证书制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解决我校经费不足和对各个X证书行业知识不足的缺陷,我校积极探索和企业共同建设实训数据平台,同时加大硬件投资建设,完善的实训设备。通过校企共建实训数据平台不仅可以和相应的行业接轨,也保证了相关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移植性,使学生能够学好专业知识和达到企业用人要求。同时我校教师通过校企共建X证书实训平台,进一步熟悉了X证书教证要求、服务器架构、考务管理等内容,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培养优秀的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3.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能有效解决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是中职教育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中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学生受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存在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在课堂项目化教学实训中掌握了一些基础技术,加强对大数据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但这些还不符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因此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案例项目形成“校企互助、课岗融通”,让学生实训与实际案例项目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坚持“产教融合”为主线,深化校企合作,我校形成了“校企互助、课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对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学校确定该岗位的能力培养目标,并设定相应的专业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我们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案例项目化课程内容,通过基础实训室、仿真项目实战平台和顶岗实习,逐步掌握大数据应用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学生只有深入到企业的真实案例中实践,才能真正学到真本事,才不会与企业用人需求产生严重脱节,中职学校才可以在人才培养中形成新的实施策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

五、结语

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大数据应用专业,但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中。大数据应用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更应充分利用“1+X”证书制度,围绕“岗、证、课”进一步推进大数据应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建设等,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企业满意的复合型、创新型的大数据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