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 11:04:54赵战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工艺院校

赵战峰

一、引言

在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行业发展相脱节的现象。由于教学知识体系更新不及时以及教学内容陈旧,使得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工作不具备实效性和针对性。现有的教育理念还相对较为落后,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听讲被动接受理论知识,造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要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改革工作,需要从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优化和改善,确保相关教学改革工作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还需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以及信息化技术,整合学生碎片化时间,来打破传统教学工作在教学时间以及教学空间上的限制,做到对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

二、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特征分析

在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主要的教学课程中,包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与设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机床夹具设计等相关课程,其对应的课程教学既包含基础理论部分,也包含实践操作部分。目前,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脱节

在对当前机械制造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应当全面以综合工作项目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对当前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打造。现实情况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工作中,主要以教学内容作为工作开展的核心,而以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工作开展进程中的辅助元素。此类教学方式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地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其作为工作开展的整体来对待,而不是单独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划分为两个教学板块。学校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实践技能训练,以及基于基础理论相互关联的教学感悟,而不是通过切割教学板块,形成相应的教学信息孤岛。教师在相关教学工作中,应当尽可能将各教学模块的知识点进行串接教学。其次,教师还需要全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同步开展,尽可能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课程体系。

(二)教育理念落后

从我国高等教育行业发展的状况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本科教学思维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而传统教学理念较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工作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该模式下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当前教改工作持续推进,高职院校也持续加强基础实践技能教学,但是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具备系统性、实效性以及完整性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同时,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往往采取一刀切、一把抓的教学管理工作方式,具体表现为教师为学生开设大量的基础理论课程,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做到一知半解,最后造成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日常的学习都欠缺实效性和针对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和教师未能完全了解机械制造相关行业的实际应用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而采取对学生广撒网的教学策略。此外,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学生未能够全面地参与到相应的学习过程中,导致课堂教学往往是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学生缺乏对相关课程教学的参与及互动,而此类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岗位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方式单一

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使得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与实践技能的教学工作相脱节。在课程的设置环节,存在实践教学独立于课程教育体系的现象,部分教师以及院校將实践课程从原本的教学工作中分裂出来,形成一门单独的课程,从而使得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无法有效地关联。在此过程中,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在知识领域相互重叠的部分往往会进行重复的教学,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并且还得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层面,由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得不到有机整合,使得相关教学工作不具备实效性和专业性。

三、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为了确保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工作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学校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确保实践操作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能够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地开展。同时,学校还应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配套设施,整合教学资源,避免相关教学资源出现浪费的现象。此外,还需要重新制定现有的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全面以学生实际的工作需求以及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构造和完善,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工作能力。

(一)浓缩基础理论,新增现代化设计制造技术理论

机械制造专业作为一类传统的理工科类专业,无论是其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教学管理模式都具备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基础科学理论的不断突破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发,使得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相比较于过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工业生产模式以及生产要素也随着技术的革新而出现相应的变动。因此,在对应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内容设置上,需要全面引用时代前沿性的科技及最新理论成果来提高教学实效。

在当前机械制造行业,逐渐由过往生产制造管理以及技术优化方面的工作转变为设计制造为主、管理优化为辅的行业运转体系。因此,对应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中,学校既要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现代化机械设计技能,还能够掌握前沿性的知识理论。

例如,当前大部分机械设计制造企业中,传统的设计软件通常是以二维设计为主,然而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及相关软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市场上对于三维机械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应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需要有效引用三维设计软件,来应用到一体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积极开设三维设计课程。在对应的三维设计课程中,教师还应当将相应的教学课程进行细分,但是要做到对每一个教学板块的细分都能够具备相应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能够有效地将各部分的知识内容进行串接整合,以此来提高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学效率。其次,学校还应当积极派遣师生企业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练习,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同时也帮助教师及时学习前沿技术。

(二)优化整合课程,开展项目教学

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相关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元素,例如机床、夹具、切削原理以及对应的机械加工实践操作训练、质量管控分析等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在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以原材料到成品全过程的生产、制造、加工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其次,在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环节,教师还应当将原本以理论介绍为主的教学工作,转变为以不同工艺规格编制以及综合应用为核心的教学工作,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工艺文件进行编制,优化现有的工艺流程。针对工艺编制、设计、加工、质量分析等相应的教学项目,其不同的教学内容往往具备不同的知识体系,但是其相互之间也存在有机的关联,教师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侧重向学生讲解每一类教学模块所具备的学习重点以及相关学习模块所具备的逻辑关系。

在当前教学工作中,教师还需要积极地开设项目化教学作业,让学生充分选取项目学习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相关项目。例如,在轴类零件的加工、生产制造过程中,包含从毛坯、机械制造到成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在其对应的车削、铣削、磨削机械加工工艺以及前期的设计相关工作层面,学生往往无法独自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进行积极的交流合作,采取分工作业的形式来对相关项目内容进行细分。同时,教师在对应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在轴类零件设计环节,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全面考量后续生产加工是否具备可行性和经济性。

学生在相互合作的工作体系中,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打破了原本在教学时间上对项目教学工作的限制。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在完成项目学习之后,学生之间通过经验分享,也能够及时了解其他同学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在后续的项目学习中,对相关学习内容做出调整。总之,在对应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以多项目精细化的项目学习内容作为相关教学工作开展的主导思想,确保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具备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将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构建为专业核心课程

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相关教学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对课程设置进行细致分析和探讨,确保能够把握相应的尺度。具体来说,学校在对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过于专业化,避免学生发展空间陷入相应的局限。同时,学校也应避免对学生开展的教学工作过于宽泛,从而缺乏侧重点。因此,学校在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设置环节,应当对现有的课程知识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尽可能确保相关课程知识能够满足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注重以下三个方向:数控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在对相关课程内容及教学时数进行设计时,教师以及学校要尽可能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数设计在总课程40%左右,前沿性知识占总课程时数的10%,而专业岗位知识占总课程时数的40%。其他拓展性的教学项目需要占课程时数的10%。其次,教师还需要对现有的理论基础课程之外的教学课程进行整合优化。

(四)结合网络教学手段,提高对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在当前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学校对学生开展的一系列教学工作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在对相关课程内容设置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以市场以及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当前信息化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采取翻转式课堂的教学策略,而对应的翻转式课堂主要是结合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一体化的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对应的课前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相关教学课程内容提前以电子课件形式上传到相应的教学平台或者将对应的项目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点上传到公共网络资源中,让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同时,教师通过在线检测的形式来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安排課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以不同学习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细分,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自主讨论学习,教师再根据每一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对相关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得相关教学工作能够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通过此类教学方式,教师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高效的学习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课后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优化,以短视频、动画等形式,借助新媒体或社交软件平台,结合学生碎片化的时间来巩固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总之,在当前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借用互联网来打破传统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全面以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引导式教学策略,整合项目教学法、网络微课以及翻转式课堂,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实效。同时,学校还应整合机械制造企业实际的工作需求,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构建工学融合的实践训练基地,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确保对应的实践教学工作能够满足市场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冉琰,张定飞,李聪波,汤宝平,肖贵坚.面向智能制造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03):37-44.

[2]陈波,董玥.基于家具设计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探讨[J].林产工业,2021,58(02):97-99.

[3]艾鸿滨,黄勤芳,刘升旭.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策略实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01):98-100.

[4]林彩梅.工科专业实施“车间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18):63-65.

[5]石澎,王丽荣,吴姚莎,王龙,张宁.以就业为导向的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09):84-85.

[6]朱娜琼,王孝聪.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初探——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18):58-59.

[7]罗琪.高职院校学生现代工匠精神培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0.

[8]李会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路径探索——以会计专业核心课为例[J].营销界,2019(47):193-194.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工艺院校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山东冶金(2019年6期)2020-01-06 07:45:54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世界农药(2019年2期)2019-07-13 05:55:12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铜业工程(2015年4期)2015-12-29 02:48:39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