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湉
为了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让孩子们真正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劳动的艰辛,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三年级开展了“稻田里飞出金色的歌”综合实践情境大单元主题活动。这是一个长线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探究、制作、体验,各学科联动,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一、稻花香里说丰年
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了相关资料,共同编制了读本,了解了水稻的基本知识,孩子们纷纷提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有的想知道“稻田有多大、稻谷有多重”,有的提出“稻田是怎么种出来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了丰收的万亩良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欢笑声一片!秋日艳阳下,孩子们头戴草帽,手挎稻篮,哼唱着丰收之歌,走进飘香的田野。他们观察金色的稻浪,聆听收割机的轰鸣,感受丰收的喜悦;捡拾饱满的稻穗,捆一扎稻秆、“打”一回稻谷,体验农民的辛劳……孩子们俨然成了蓝天下最快乐的丰收娃!他们化身为一个个小小研究员,用已经学会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丈量广阔的田地,估算稻田面积,运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计算收成、称量稻谷重量。在估一估、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画一画中,孩子们探究着,收获着,成长着。
二、小稻粒,大世界
活动一:我是小小设计师
1. 手工制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在第二阶段活动中,孩子们变身小小设计师,分小组活动。他们设计吉祥物,动手绘制草帽,扎稻草人、贴稻谷画、制作稻草工艺品……孩子们把一粒粒稻谷幻化成心中最神奇的模样,一个个稻香村吉祥物活灵活现,好似在尽情诉说稻花香里的丰收趣事。一顶顶草帽,他们用心装饰,怒放的向日葵、调皮的机器猫、可爱的小瓢虫,孩子们用别出心裁的创意“点”亮了稻田。普普通通的稻谷、不起眼的稻草,经过孩子们的剪贴、编织、勾画,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2. 布展设计
孩子们还亲手绘制平面图,考虑物品摆放的位置,并小组合作,用超轻黏土、乐高、废旧纸盒、瓶子等材料建模,建构出自己心目中的稻香村模型。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碰撞中不断生成,最后由孩子们自己投票选出最佳设计,根据模型再一起动手,搭建属于自己的稻香村。
这样合作探究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在活动中开动脑筋,将创意和想法通过动手实践付诸现实,从而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学生“动手”又“动脑”,两者结合才有创造。
活动二:稻香村里欢乐多
1. 方案策划
我们的稻香村落成了,孩子们在里面认真观察、尽情玩耍,迟迟不愿离去,他们想在稻香村里放声歌唱,想玩游戏,还想戴着自己亲手绘制的草帽当一回小模特。这是我一开始的设计里没有的。但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必须注重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它强调让学生体验过程,而不是导向某种固定结果的控制。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践需要,对活动目标、内容、过程和结果做出动态的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从而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成长。在孩子的提议下,我们开展了“稻香村里欢乐多”系列活动。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讨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工、合作,一起确定活动形式,填写《活动方案策划》。整个活动,孩子们自主策划、自主设计、自主排练、自己主持,我作为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更多的是尊重学生的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风采展示
阳光灿烂,一个个“稻娃娃”模特儿闪亮登场,他们穿着自己用稻穗、稻草等材料设计的衣服,戴着自己绘制的时尚稻帽,向我们走来,步伐优雅轻快……孩子们“秀”出了自我,“秀”出了风采!孩子们还手拉手儿,唱起了《丰收之歌》,那动听的歌声飘出稻香村、飘向远方,把丰收的气息传递。稻娃娃们又变身小农夫,赶去田野“插稻秧”“收稻谷”;蹦蹦跳跳庆丰收,比比谁的收获大……稻香村沸腾了,孩子们的心飞扬了。
三、活动的深化——水稻知识分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因此,在活动的第三个阶段,孩子们又变身小研究员,进一步研究稻米。孩子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分成了四个研究小组:第一组:稻米分类和种植;第二组:水稻的作用;第三组:南通水稻的历史;第四组:海水稻和袁隆平。(见下图水稻研究活动分组情况)各小组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学生个个都有所收获——
我们小组在活动中采访了农民奶奶,研究了水稻的种植过程和稻米的分类,设计制作了水稻分类地图,还把水稻种植的过程编成了一本有趣的绘本《稻米的历程》。我们还带来了传统的磨米工具和现代化的碾米机,让大家体验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化农业的差异,感受科技如何改变了生活。(吕昕玉)
我们小组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了科学小实验研究,知道了水稻可以分为稻米、稻壳和稻草,全身都是宝。我们还对稻米做成的食物进行了调查,绘制了调查表,动手制作出饭团、炒饭、驴打滚等美食。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稻米美食,我们心里乐开了花。我们还绘制了思维导图,了解了水稻的作用。针对班级中午经常有剩饭剩菜的现象,我们小组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剩饭和剩菜合在一起,加上一些海苔碎,做成美味的寿司和饭团。哈哈,真是变废为宝啊!(丁锦辉)
我们小组拿着笔记本和相机在博物馆里边观察,边记录,格外细心地注意每一个展品和说明。参观结束后,刘老师教我们如何做时间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第一次用画画的方式把一段很长的历史串了起来。从新石器时期海安青墩遗址发现的碳化稻米,到近现代的农业发展,五千多年稻谷的变化过程和农耕文化的发展过程,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了这个时间轴上,让我们不觉惊叹。这次活动让我们从书本走出来,走进了博物馆,亲眼看到历史,亲手触摸到历史,激烈地讨论,最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比我们坐在课堂里读着课本里的文字更有趣,获益更多。真希望能把课堂搬进大自然!(徐静暄)
我们小组走进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采访了农植物学专家陈美丽博士。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水稻的历史以及水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特别是袁隆平爷爷研究并推广的海水稻对我们南通地区有多么大的价值。2021年,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高标准建设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水稻种植面积达6.8万亩。2021年,全镇两季粮食产量分别突破427公斤、686公斤,创历史新高。采访过后,我们小组还集体研究了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从这位科学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勇于创新,才会有新发展。(陈祉羽)
综合实践活动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课程的实施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形成有意义的价值体验,树立责任担当,提升社会责任感。虽然课堂上的活动告一段落,但对稻谷的研究还未停止,稻谷世界里的奥秘还等着孩子们继续探究。
稻田里飞出金色的歌,这是一首丰收的歌,是一首快乐的歌。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也有了不少感悟:以前我只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活动的设计,开展一个活动学生能写好几篇作文,而这次比赛让我重新规划自己的活动设计,活动不仅限于课堂上,我们还走向广阔的田野,家校携手,让整个综合實践活动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求。正如活动结束后,学生唐果所说:“凝望稻米种植的历史时间轴直至今天的万亩良田,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文字里和丰收的场景背后都是历代农民的辛劳与智慧。耕地插秧,汗水浇灌了稻田;虫害管理,忧愁与焦心占满了心田。 这让我明白每粒稻米都是辛劳的结晶,我们要珍惜粮食;有耕耘才会有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与儿童同频共振,才能扎实有效地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