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其识,增其效,赋其能

2022-05-30 10:48林可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分科跨学科机制

林可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两个重要文件,这两个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到了“跨学科学习”,且强调力度空前之大,史无前例。再往前看,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探索基于学科课程的综合化教学,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概言之,进行学科的综合化学习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然而,学生要积极参加“跨学科学习”的前提是老师知道该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才能对学生有所指导,从而更好地开展跨学科学习。因此本文想着重谈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进行语文跨学科教学?二是语文跨学科教学需要秉持怎样的基本原则?三是列举笔者在语文跨学科教学方面的一些具体实例,以期能给同仁一些启发。

一、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尝试

(一)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1.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

当今世界,知识正处在大爆炸时代,并且已经表现出跨学科发展的态势。所谓创新,就是要不断地打破过时的模式,建立崭新且合理的机制,即古人所谓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谓复合,就是将各方面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建立一种系统。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体会与实践经验,其实哪怕没有跨学科学习的经历和能力,在长期的磨合与反思中,也能在一些偶然性机缘巧合中,不自觉地、经验化地形成一种创新的综合的处理智慧。由此,在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涯中,如果能有意识地培养其跨学科整合知识的思维和能力,那么创新的综合的处理智慧在其一生中更充分、更高频地迸发出来,并且有别于先前的“不自觉化”和“经验化”,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自觉化”和“技术化”。另外,钟柏昌教授在《基于跨学科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也提到:“根据《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在全球已发表的8.8万个高质量创新水平的科技论文的基础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无疑说明,开展跨学科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

2.弥补分科教学机制不足的有效保障

分科教学,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教学机制,一直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卓越而实用的人才。在这一教学机制的约束下,教师因对其所教科目的研究日深而更加专精,学生因对其所学科目的学习日久而更加熟练。因此,这一机制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着极强的指导功能和激励功能。然而,分科教学机制虽然有着其长期以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不小的漏洞。这主要是因为学科与学科在划分之初本就有着其不可消除的交叉性、模糊性和过渡性;另外,科目的内部本身也存在着其核心区域与边界区域。所以,这些模糊的、过渡的、边界的区域就是学习者的盲区。然而,这些盲区并非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一旦有所忽略,就可能在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上带来不小的影响。

基于此,跨学科教学关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区域、模糊区域和过渡区域,倡导知识系统的整合与解蔽,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扫除这些盲区,从而解除单科教学带来的局限。需要注意的是,倡导跨学科教学并不等于否认分科教学;相反,跨学科教学其实是在正视分科教学机制的不足并始终坚持分科教学的最好体现。

(二)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

1.联系:基于工具性学科的固有属性

自古以来,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工具性学科,而语言、文字又恰好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必备工具。作为一个能正常思考与交流的人,“听”“说”“读”“写”“算”这五项基本技能无一不是跟语言、文字紧密挂钩的。因此,正是基于语文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语文在跨学科教学上便有了丰富的延伸空间与落地价值。明于此,我们在撰写理科的实验报告时,如果能恰当地吸取语文在表达方面的智慧,便不会使自己的行文表达显得词不达意、句不成文、杂乱无序、繁琐拖沓了。又如,我们在撰写申请、通知、假条、检讨、总结等应用文时,如果没有语文素养的支撑,很可能使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与实际呈现的意思不一致甚至相对立。这里,笔者举一个曾经看到的真实事例来说明。某公司在网上发布招聘启事,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请有意愿者在15号前来本公司应聘,过时不候,万望周知为荷。”看到这里,大多数人可能觉得这样的表达似乎没有什么问题。而我们的应聘者同样也是像大多数人这样去思考,因此,认为是在“15号”这一天到公司应聘便可的人则一定不会认为可以在“15号前”的任意一天到公司应聘,反之亦然。所以,正因为这个问题的深藏不露性故使其成为表达上的巨大漏洞,让信息获取者只是单向地接受某一种意思而对另一种意思无所用心,也就不会去详加体察另外一种意思。但是,我们如果善于遣词造句,便可以将“15号前来”改为“15号之前来”或“15号到”,使意义的传递变得明确化。

2.感召:根于人文性学科的内在特点

语言和文字不仅是认识世界和对话世界的工具,也同样是阐释世界和感受世界的意义集合体。而任何一门学科只要是由语言、文字所构建,那么在其所构建的意义集合体之上则还可以赋予和升华出丰富的情感性。因此,依托语文所具有的感召力,一是可以将情感元素延伸到其他学科之内,二是这些学科由自己本身的意义出发也可提炼和升华出特有的情感,从而使这些学科由单一的知识集合体升华为富含人类特有情感的“知識——情感共同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感召力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所以它使得除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也具有如同语文一样的情感性,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语文在跨学科领域的广延性。比如,我们在语文课上所强调的“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反者道之动”等思想便可以与数学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有机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当学习者在理解数学领域内关于二次函数的性质时,也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反者道之动”等诸多思想情感。

猜你喜欢
分科跨学科机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高考改革的关键不是科目多少与是否分科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