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里,藏着王朝隐患

2022-05-30 10:48佚名
党员生活·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张择端汴京清明上河图

佚名

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开封城内外的热闹景象,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而且隐藏着很深的思想性。张择端在表现开封城繁华的背后,揭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弊病,他以这幅画为契机,委婉地劝谏宋徽宗。

一位神秘的作者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说他“神秘”,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资料和故事很少,人们只能从中得到一些零散的信息。

在金人张著的跋文中,对张择端的生平有过一个介绍。但也不过寥寥数语,很难勾画出这位画家详细的人生轨迹。

但综合起来,可以知道的是,张择端字正道,幼年熟读诗书。在年轻的时候,游学于京师,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不过,张择端后来转而学习绘画。如今看起来,这像是考试失利后的谋生之举。

张择端很有点绘画天赋,还如愿考入翰林图画院,他擅长描绘舟车、市桥郭径,细致无比,自成风格。后来,他完成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遗憾的是,有关张择端的下落几乎再也找不到任何一点资料。据推测,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很可能在北宋灭亡后滞留北方,才会“踪迹全无”。

清明是节气还是地点

长卷中有许多细节,并非指向清明节,而是其他时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疑点:

疑点一:孔宪易指出,在《清明上河图》卷的开场,画着两个赶脚者,赶着五匹驴子,穿过一片枯枝寒树,踽踽而行,而驴子驮负的物资,是过冬用的木炭。假如严冬已经过去,春天已然到來,为什么还要运输木炭呢?

疑点二:虹桥之南,那座高高耸立的彩楼欢门上悬挂着一面写有“新酒”广告的酒旗。对照《东京梦华录》,可知“诸店皆卖新酒”的时间是在“中秋节前”。

疑点三:在虹桥附近,人群熙攘之处,有许多持扇子的人,比如“十千脚店”里的食客、头戴笠帽骑着马匹的官员、站着听说评词的老人、以扇遮脸的落魄文人……此外画中有多人头戴草帽、笠帽以遮阳。在画中,还散布着兜售解暑饮料的小店,比如在虹桥之南,有售卖“饮子”的小摊……这些都说明当时天气暑热,并非春寒料峭时节。

在林林总总的疑点之上,高木森对《清明上河图》卷的画名和画意提出新解:所谓“清明”,非指时间,而是一个地名——清明坊。据《宋会要辑稿》,汴京内外城及郊区共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之郊区共分作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即东水门地区,这正是《清明上河图》所绘制的地区。还有一种解读,认为“清明”两字既与时间(清明节)无关,也与地点(清明坊)无关,而是一种政治寓意,代表着“政治清明”,是对盛世王朝的歌功颂德。但故宫博物院余辉多次在有关《清明上河图》卷的专著中指出,《清明上河图》卷里暗藏着许多社会危机,因此,《清明上河图》卷非但不是歌功颂德,反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盛世危言”。

名画中的北宋社会隐患

不同时期的《清明上河图》各有特点。但最知名的,无疑还是张择端这一版。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画中描绘了汴京繁华的街市、商贸、运输,也表现出一些当时的社会弊病。

这幅画大约绘于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后期。以文献记载来看,北宋时汴京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防火措施很严格:每个坊设有一座望火楼,楼下有被称为“潜火兵”的士兵守着。

然而,张择端倒是画了望火楼,已经被改建成小憩亭,下面的两排兵营竟然被改作了饭铺之类。从图上还能看出,拱卫内城的土墙已经明显衰败,除了墙皮脱落外,墙上已经杂草丛生,原本的防御功能已经大打折扣。而且,城楼上面不见一个士兵放哨,城门前面不见一个士兵盘查行人,真可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画卷中还有很多漕船,这似乎说明了商贸的繁盛,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运到汴京。但问题在于,那些船是私人的,并非官船:画面上,船老板坐在地上吆三喝四指挥运粮,不见官员、士兵的影子。

当时不允许私家漕运粮食到京城,朝廷要掌控京畿一带的粮食市场。但到了徽宗时期,为了满足宋徽宗特殊的癖好,蔡京出了很多馊主意,大量官船都被安排去运送花石纲,直接导致了东京城乃至北方地区的粮食短缺。受此影响,一些贪利的商人开始乘虚而入,利用私船渐渐把持住了粮食的运输和交易,渐渐把持粮食市场,后来导致汴京粮价暴涨。

那个时候,饮酒更是成风。许多粮食被用来造酒,街上跑着运酒的车辆,酒店后码放着许多酿酒用的缸……仿佛整条街上都在为喝酒忙碌着。

张择端还来了个“黑色幽默”:画中有一家挂着“赵太丞家”牌匾的高档医馆,门口招牌上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以及医肠胃病字样,表明这家主治饮酒过量造成的肠胃损伤。

在《清明上河图》中,还出现了很多的朝廷官吏,而且个个不紧不慢,个个悠闲自在。例如,在城门口附近的一座衙署外,零散闲坐着几个兵卒,看来是在等候迟迟未到的衙门官员。看来,除了冗官冗员外,北宋的怠政懒政也非常严重。

东京随处都有酒馆,除了平民百姓饮酒外,还有许多的士兵也喝得东倒西歪。在那个强敌环伺的年代,北宋朝廷竟然毫无顾虑和警惕,继续任由军心涣散,这样的军队能有战斗力吗?

以上的事例简直举不胜举,比如官员争道、惊马闹市、消防缺失、警卫全无、船桥碰撞、商贾侵街等等。张择端一定是看出了这些隐患,故而利用绘制《清明上河图》的机会向宋徽宗进谏。

精心完成画作后,张择端就把它呈递给了宋徽宗进行御览。他认为,以对方的聪明才智和绘画功底,自己无需多言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张择端显然高估了那位“被政治耽误的艺术家”,赵佶看到《清明上河图》后,只对展现出的繁荣景象而沾沾自喜,完全没有发现画中的社会危机。然后,他得意洋洋地盖上了自己的“双龙小印”后,就又去忙其他文艺工作去了,对于国事继续放任不管。

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宋就发生了“靖康之乱”,来自北方的女真族一举攻占了都城东京,还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二任皇帝。除此之外,连带大量的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权贵重臣共计3000多人都被掳走,而且受尽了各种各样的屈辱,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猜你喜欢
张择端汴京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张择端:汴梁的天际线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