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铎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总结出的智慧结晶。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情感,而在家园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已经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的发展局面,很多家长也开始注意自身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对此,文章通过对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的分析,展开对应的幼儿传统文化教学探讨。
关键词:家园共育 传统文化 幼儿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8.035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沉淀,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价值所在。那么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学生时代的发展起点,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中也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发展地位。加强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人格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幼儿园自身管理人员要注重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学,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切实提高课堂的文化教育。实现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有效促进幼儿健全发展,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实践
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最早在20世纪末被提出,相关的会议内容明确指出在幼儿的教育发展道路上,其教育发展是由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三方面共同决定的。同时,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其教育理念及教育手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健全发展。由此可见,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在目前的教育当中,很多幼儿家长认为学前教育应该完全交给学校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身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在近年来也发布了相关的幼儿教育指导体系,其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该加强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幼儿园自身也应该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并进行实时帮助,有效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其次,从幼儿的角度来看,自从幼儿出世以后,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能够给幼儿直接带来安全感的场所,幼儿所受到的教育影响都是从家庭环境中所获得的。而幼儿园作为幼儿开始正式接受教育的场所,在教育中与家庭环境不同的是就是它拥有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教育手段,也是幼儿脱离家庭环境、认识社会环境的开始,对幼儿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技能发展和对科学理念的掌握。并且幼儿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当中,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创设一系列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教育中学习相关的知识行为,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由此可见,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家园共育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幼儿园以及家长自身都应该注重对幼儿开展教育,真正参与到教育当中来,实现学前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在幼儿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上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同时也是世界上传统文化维持时间最长的国家,在内容上也包含了许多贴近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人越来越注重在教学中引入外来文化,出现了很多“双语”幼儿园或者西方贵族幼儿园,而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却有被遗忘的倾向。幼儿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学前教育中为幼儿打造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并且给幼儿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教育机会,也是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现代幼儿教师工作者的主要教育使命。著名教育学家也曾经在讲话中提出,要想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从娃娃抓起,这也点明了传统文化中的学术智慧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其次,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理论上,教育和文化之间是共存的发展关系。所以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最能表现民族精神的就是他的传统文化。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教育中继承传统文化,并根据传统文化的特点,为学前教育制定特定的教育措施,能够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文化榜样。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幼儿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因此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文化教育体系,同时也能有效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提高社会接班人的思想品质,增强教育力量。
三、家园共育模式下对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
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今学前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因素,在我国的相关政策中也明确指出,要增强中华民族发展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各国家之间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缺失文化自信的现象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学前教育的思想教育和行为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的人格发展。因此,在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下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能够引导幼儿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家庭与家长之间的教学关联,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
2.有利于拓展幼儿园教育体系
在目前的学前教育体系的发展当中,大多数的教育手段都是通过游戏式的教育手法来实现的,更加注重教育模式的艺术化形式,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在快乐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成长。而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可以成为学前教育体系发展的主要方法。不难看出,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十分贴近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幼儿教育增添新的教学资源。同时,在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下,家庭自身也应该注重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与幼儿园的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家园共育的教学目标。
3.积极引导幼儿成为教育主体
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学前教育的体系中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幼儿生活习惯的发展,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思想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发挥幼儿成为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提升相关幼师的责任意识。因此,幼师作为教育传承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上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学识素养,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真正在教学当中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学优势。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幼儿课堂知识相结合的手法,根据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建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元素,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发展框架,引导幼儿成为教育发展主体。除此之外,在家园共育的环境下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应该按照现代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标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真正做到引導学生自主发展。并从幼儿自身的生活实践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让幼儿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感受世界的丰富魅力。
四、家园共育模式下对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概况
1.帮助教师及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
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不仅是要帮助幼儿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是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幼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在家园共育的环境下,幼儿家长也需要在家庭环境内实现对幼儿的传统文化熏陶。经过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的幼师工作者都赞同在家园共育的环境下实现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学,肯定其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过程中积极将传统文化与课堂知识相契合。虽然会出现一些教育理念不同的发展现象,但从总体上来说大多数的幼师都具备为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发展意识。但是在幼儿的家庭环境中,只有少部分的家长认同传统文化教学,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的发展绝大部分来源于幼师,拒绝配合家园共育的教学手段。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根据对应的民族精神积极引导幼儿的发展,同时也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语言、审美等不同方面得到综合发展。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多样性,许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来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发展中,要合理运用时代的发展背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运行。
2.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增强文化认同感
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多样性,涉及了大众生活的各个层面,例如传统节日、爱国故事等。从一些爱国故事中也可以看到,其中的思想背景不仅代表了自古以来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许多爱国人士的伟大抱负和坚定决心。所以在当前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下,家长和教师应该做好及时沟通,朝着一个教育目标而共同努力。以传统文化内容为主要教育核心,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借助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背景,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遵循幼儿生活兴趣,符合年龄发展特点
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上来看,由于幼儿的年龄过小,所以对于事情的认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设计上应该从教师、家长以及幼儿自身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原理和对应的教学手段。对此,教育内容和课程内容选择将成为发展传统文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其次,由于大多数的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上是以做游戏的方式为主,所以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幼儿的生活兴趣为发展基础,注意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所养成的生活态度以及日常的行为方式,保障幼儿的稳定发展。
五、家园共育模式下对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提升家长教师文化素养,正视教育主导
在家园共育教育体系的发展下,由于教师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对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利用通俗化的语言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发展进行讲解,便于幼儿进行理解;而家长则要在此基础上营造传统文化发展的家庭氛围,实现对幼儿的传统文化熏陶。也可以说,家长在家园共育的教学体系中占据了非常关键的部分,是否能实现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家庭氛围。对此,幼儿家长自身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发展榜样,从多个角度上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发挥自身在家园共育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其次,在当前传统文化发展盛行的氛围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部分人都已经摒弃了老旧思想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如果幼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将会显得十分单调,无法发挥出真正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学习生活上将会与时代发展脱节。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培育幼儿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创新幼儿课堂的教育模式,有效推动课堂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将一些传统文化实践融入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达到更深层次的教育效果,从而促进幼儿在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中的健全发展。除此之外,幼师也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到幼儿的家里进行访问,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师的教育工作,根据幼儿的变化特点进行记录分析,提出合理的教育文化构建。
2.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发揮教育合力实践
与幼师相比,幼儿家长大多数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所以他们的人生阅历以及人生经验都较为丰富。同时,幼儿家长作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模仿榜样,这些丰富的阅历往往都可以对幼儿形成非常良好的教育作用。也可以说,幼儿家长自身就是教育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幼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教师和家长自身在对幼儿的教育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追求,幼儿园作为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幼儿的教育成长上也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对幼儿的教育内容进行探讨,让教育实践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扩大传统文化教学的课堂覆盖层面。搭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桥梁,创设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提高家园共育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素质的整体提高,大众对于国民教育的重视度也在不断升高。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其教育理念及教育手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健全发展。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在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下将幼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家长和教师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同时,由于幼儿自身年龄的发展特点,在相关的教育内容上也必须实现灵活性及启蒙性等根本特点,明确家园共育的根本教育责任。
参考文献:
[1] 敖然《蒙古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2] 李霞《美国孔子学院针对当地幼儿的文化活动设计》,吉林外国语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3] 乌日罕《城市蒙古族幼儿母语学习的文化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4] 张蕙兰《海峡两岸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5] 王慧东《鄂温克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幼儿教育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6] 武天娟《家园共育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学周刊》2019年第7期。
[7] 郑晶晶《幼儿园艺术领域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以武汉市某幼儿园为例》,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8] 张官学《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家园共育基于合作—家园共育有效途径研究》,《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