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入党推优是党员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如何将入党积极分子中思想坚定、品学兼优的学生列入发展计划直接决定着高校党员发展的质量。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工作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环节,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学生主题思想工作也決定着能否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从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文章通过开展学生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党员发展推荐过程融入主题教育中,从而尝试建立基于主题教育的学生党员发展推优评价体系,加强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提高学生党员发展推优的科学性,从而提升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党员发展;指标体系;推优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080-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一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逐步规范和完善,青年大学生党员也成为党员队伍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党员,将优秀的人才吸收进党组织,才能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好人才储备。推优入党工作已开展30多年,是发展大学生党员的一个重要途径[2]。做好入党推优工作,从而确定学生党员发展对象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将思想坚定、品学兼优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才能确保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从而为党组织输入优秀人才。
一、当前制约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入党动机不纯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不少学生入党只是为了“跟风”,或者是为了将来毕业时找工作方便,并没有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校大学生的精力主要用于学习,不纯洁的入党动机危害尚不明显,但如果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在没有政治信仰做支撑的情况下,将难以抵制诱惑,容易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所腐蚀。因此,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入党动机,确保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所以,可通过丰富的主题教育的形式,使得入党积极分子在党课和后续的学习中逐步端正入党动机,进而通过一系列考核指标的设定在确定发展对象时将能够坚定理想的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出来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政治理论素养欠缺
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除了学校规定思政课和校级、院级党课外,其他学习机会较少,加之受网络多元信息化的影响,也未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和掌握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和国家前沿动态,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多的是“指间滑过”,并未真正领悟其中真谛。思政课多为课堂讲授,学生接受的程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除思政课外,为入党积极分子设置内容丰富、注重实践体现的主题教育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素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成长的过程。
(三)党员发展过程中重成绩、轻素质
现今,大学生在高校中的首要任务便是学习,因而利用学习成绩评价大学生素质的状况,是最为直接而又简单的方法。就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过程而言,存在着过分看重成绩而轻思想的现象,在思想、理想信念与道德品行等无法明确考察或者不能够以分数计算的情况下,优先看重可以用分数来计算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者是认为“学习好”,“思想”自然就会“好”,以学习成绩的高与低评判思想的先进与落后,形成了“只要学习好,就千好万好”的错误导向,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无形之中学习成绩成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四)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系统不规范
当前,高校对学生党员管理较单一,对于学生党员的考评监督机制不完善,在学生党员教育和发展工作上缺乏创新。基层党课教育依然是“灌输式教育”,党组织活动缺乏活力,没有形成党员发展培养体系和品牌。
二、构建五主题五引领的主题教育模式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团结和联系群众的关键纽带,是推动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堡垒。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组织要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下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指挥阵地作用,构建主题教育育人模式,从而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工作。通过实践,我院逐步形成了“五主题五引领”的主题教育模式,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一)理想信念引领——奋发新时代
通过开展“小支部,大党建”活动,走进革命先辈故居、聆听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等理想信念主题引领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入党动机。通过支部联系班级,开展主题班会,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和坚定“四个自信”。通过党建工作室,定期开展班级民主生活会等,做到以党建文化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培养青年领袖,促进班级微阵地成为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
(二)智慧党建引领——追梦新时代
通过定期开展“微党课”“主题征文”“知识竞答”“党旗领航”等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开展党性教育,让学生对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史、国史”等知识“活学活用”“入脑入心”。
(三)模范行动引领——建功新时代
开展党员先锋故事汇专题访谈和报道,以自身的优秀事迹和成长历程来进行行动引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优秀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以自身的优秀事迹做出榜样,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实施过程不断改革创新,全方位、全过程精准育人,不断实践检验,探索学生党员引领发展,以榜样的力量,切实运用到实际行动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和引领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永葆青春活力。
(四)公益实践引领——担当新时代
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在校内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诚信意识、美德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自媒体等网络传播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社会公德的风向标作用,推动引领公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起到“思想引领、公益引领、志愿引领”的作用。
(五)自我党性引领——有为新时代
开展学生支部党建思想会、主题读书会、学生主题沙龙等一系列自我党性引领教育活动,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识时代使命、担当时代使命,力争成为新时代有为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努力。
三、传统推优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构建学生党员发展推优量化考核制度的必要性
(一)传统推优模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查不够全面
传统推优会在投票前会设置一些指标,但这些指标往往只对成绩或者是否违纪做出要求,达到这些要求的学生可参与投票。这些评价指标过于片面,无法对积极分子的思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无法将思想政治坚持、自觉接受组织教育和学习优秀的学生筛选出来。
(二)传统的推优模式易导致不良风气
传统推优模式流于形式化,入围学生通过单一票数来决定,为了能拿到足够票数,学生中存在互相拉票等情况,在学生中形成不良风气。
(三)传统推优模式使发展工作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环节脱节
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要参加党课学习结业,但很多学生在学习完后就抛之脑后,没有深入理解和体会,更没有将学到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去,使得很多学生只重视党课考试,拿到毕业证后便不再理会,学生对于党的理论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刻,这也直接导致了重发展、轻培养的教育现象。
四、基于主题教育常态化的发展学生党员推优模式构建
(一)突出思想政治条件
“旗帜鲜明的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考核指标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理想信念引领中设置了较高分值。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后是否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学习情况也是反映学生是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重要指标,所以在基本条件中单独做了设置。学生在校的主业是学习,所以在基本条件中设置了一票否决指标[4],对于学习成绩不达标、有课程不及格或者违纪的学生采取了一票否決,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二)针对每项主题教育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
发展党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与日常主题教育相结合,针对每项主题教育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一级指标分别对应五项主题教育,即理想信念引领、智慧党建引领、公益实践引领、模范行动引领和自我党性引领。每项一级指标对应若干项二级指标,分别与主题教育日常工作对应。二级指标具体设置,如理想信引领设置了党课培训、参与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参与理论学习会议、学习强国积分、评优评先、参军入伍等[5]。二级指标设置具体,有较强的可量化与可操作性,避免了指标设置模糊不清、人为主观因素多等问题,方便党务工作人员执行操作。具体量化评价指数见表1。
(三)考核指标贯穿培养过程
量化考核指标与日常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主题教育贯穿了学生自提交入党申请书以来的在校主要表现,体现在党组织对学生培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校表现等各个环节,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综合在校表现,避免了在推优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唯成绩论。
(四)量化考核结果运用
在整体推优评价中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得分占推优成绩的70%,将量化得分作为推优的主要参考指标。学生在推优中还须参加推优答辩,答辩组成员由培养联系人、学生辅导员、学生代表组成,学生在答辩中汇报提交入党申请书以来自己在学习、工作中的各项表现以及入党动机、思想进步情况。学生党支部通过与入党介绍人、学生所在班级学生访谈对学生进行评分。在整体评价中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既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整体表现情况。
五、结语
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引领者。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质量关乎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步伐。构建一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突出实践的主题教育形式,对于端正入党动机和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基于主题教育的实践建立一套完善的、成体系的学生党员评价指标,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能够起到引领作用,更能够促进基层党组织育人的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优秀的评价体系吸纳优秀的人才,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基层党组织能够不断吸收优秀大学生党员,为我党注入新鲜的活力,提高党组织的先进性,为党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燕玉霞,黄煜钦.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量化考核研究[J]. 科教导刊,2018(23):96-97.
[2] 高静,王雅丽,索天艺. 高校基层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大学为例[J]. 北京教育(德育),2020(06):18-21.
[3] 陈磊,赵莹莹,张旭. 高校本科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以北京交通大学运输学院为例[J]. 北京教育(德育),2021(09):17-20.
[4] 陶莉. 新形式下高职大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考评体系构建[J]. 现代交际,2021(15):55-57.
[5] 孙忠权. 高等院校研究生发展党员量化管理研究[J]. 大学教育,2014(02):148-149.
[6] 任云. 推行党员发展量化考核 着力提升党员素质——以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4(29):270-271.
(荐稿人:周子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简介:黄蓬亮(1980—),男,硕士,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党支部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党建、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