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成因研究

2022-05-30 07:45:19肖湘雄陈诺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成因效益冲突

肖湘雄 陈诺

摘要:首先运用现象学对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冲突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再在定性的基础上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四大因素重要性由大到小分别为生产者价值观偏差、外部环境较差、生产条件的制约和消费者的选择偏好。要解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协调好生产者与消费者及监管者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效益;冲突;成因;序列混合研究法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及其影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从国内到国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3年,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的质量符合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而广义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则是指食用农产品在生产、加工、保存、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其质量对人或环境均不造成危害。近年来,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毒奶粉、毒大米等安全问题的爆发更削弱了人们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造成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做出研究。例如,从经济学角度出发,Akerlof( 1970)指出,“柠檬市场”的形成受到信息不完备的影响[1]。交易成本过高也对质量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2]。从法律角度看,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立法上还存在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方面存在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量少、国际采标率低等诸多不足[3]。从监管角度看,由于职能重叠、职责不清,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有足够的空间规避责任,导致出现监管盲区的弊端[4]。另外,从消費者和生产者关系的角度出发,倪学志( 2011)认为,在食品比较丰裕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挑剔”的消费者的偏见认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从需求的层面诱引生产者偏离伦理去实施败德行为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5]。本文将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角度出发,对其产生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 从本质上来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但在不少情况下,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效益存在着较大冲突。生产成本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短期内的经济收益,但对质量安全则会造成威胁。当二者产生冲突时,生产者很可能偏向追求效益,而忽视质量安全。例如2008年震惊中外的奶制品污染事件。国内奶粉厂家为了与国外奶粉争夺市场份额,在牛奶中加水稀释后添加三聚氰胺,使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提高,通过不法行为减少生产成本。此事件导致不少婴儿身体出现健康问题,且使国产奶粉声誉受到重创,至今该事件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因此,缓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冲突,不仅是国民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食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二)引起食用农产品质量与效益冲突的主要因素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前人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引起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主要因素可能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生产条件的制约、生产外部环境的影响、生产者价值观的偏差、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6]。其中,生产条件的制约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导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客观因素,而生产者的观念差异和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则是导致冲突的主观因素。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生产过程中不免受到生产条件的制约[7]。例如,在最初的种植或养殖时,农民为了提高食用农产品的产量和品相会使用肥料、农药等。而农药残留量是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在食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生产设备的好坏和生产技术的高低都关系着食用农产品的最终质量。我国目前仍存在不少规模小、生产环境较差的加工作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且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本投入,小作坊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往往比较低端,不利于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安全和卫生。

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8]。安全标准是检验食用农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不同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标准需要根据其特点制定。但现阶段我国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各类标准的制订分散于农业、质监、卫生等多个部门,这造成相互冲突和多头管理,从而存在监管真空地带[9]。安全标准的混乱也给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此外,食用农产品市场的管理也存在着监管主体模糊、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给不法分子可乘之隙。

生产者存在价值观偏差。生产者的观念差异是造成食用农产品安全与效益产生冲突的主观原因之一[10]。从本质上来说,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效益并无冲突,但部分生产者一味追求生产利益,最终忽视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食用农产品市场的供应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法分子为了谋求更多利益,往往减少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来压缩成本,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较低。更有甚者,会添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来提高食用农产品的品相,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消费者不正确的选择偏好往往会阻碍良性食用农产品市场的形成[11]。一方面,部分消费者缺乏足够的鉴别知识,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不能做出有效鉴别。另一方面,消费者收入的制约导致在购买食用农产品时倾向购买价格较低的产品,而低价格的产品质量往往不如价高的。此外,也有部分消费者的健康观念不到位,依然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不当想法,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不重视。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可能会倾向购买低价的劣质产品,形成“柠檬市场”,久而久之就会对优质产品造成挤压。

(三)本研究的目的

本文采用序列混合方法( sequential mixed - methodsanalysis.SMMA)分析探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之间的成因和对策建议。通过理论知识厘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分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冲突及影响。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质量安全与效益两方面对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对象进行考察,旨在通过质性分析探究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原因,并试图通过量化分析对各个原因的影响程度进行检测,对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为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并缓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提供一定借鉴。

二、研究设计

食用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冲突中人的因素影响重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均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巨大作用。因此,本研究将分别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开展调查。在湖南长株潭三市内,向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其中,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共256份,有效回收率约为85.3%。

(一)数据来源

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随机抽取食用农产品生产从业者150名,消费者150名,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回收生产者有效调查问卷共124份、消费者有效调查问卷共132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82.7%和88%。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第二部分则按照序列混合方法的要求,在问卷中提出导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3个主要原因,要求被调查者对3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按从1到3排序,其中,“1”代表“最重要”,“3”代表“最不重要”。被调查者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排序。

(三)分析方法

序列混合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意图在于先用定性研究探索分析问题,再把定性研究的发现用于第二阶段的定量研究。在本研究中,利用定性方法对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原因进行定性,在定性的基础上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利用现象学对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主要因素进行全面的总结。具体步骤包括:一是阅读所有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中提到的原因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二是列举问卷中出现的所有原因,对这些原因按单元进行归类,并将单元简化,将结果整理成列表模式;三是对单元的内容进行定义和说明;四是将相似的单元合并成几个大的主题,并对主题进行定义和说明。利用现象学的模式进行调查,可以避免调查者陷入思维定势和主观臆断,找出实际情况中出现的原因。由于对调查结果进行整体上的把握是所有分析的前提,因此,需要2名及以上的研究者操作这一环节,并需计算保证这些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第二阶段则是对每个主题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计算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效益冲突成因的流行率(流行率=提及频数/总频数)。构建被试间距阵,x轴为主体,v轴为被试编号。1代表“提及”,0代表“未提及”,统计每个主题提及的频率,计算每个主题的流行率。此外,还要对主题的排序进行赋值,排序1-3分别赋值4-2(未提及的赋值为1),计算被测因素在该主题下的总分,形成被试间效价矩阵。

第三阶段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对上一阶段形成的被试间效价矩阵进行分析,确定各个主题的潜在结构。旋转后因素解释方差的比例,就是该元主题潜效应大小(latent ef-fect size)。另外,元主题内各主题的频率效应即为该元主题的显效应大小( manifest effect size)。

第四阶段是考察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成因是否造成影响。同时,对受教育程度、收人情况等变量做方差检验和均值比较。

三、研究发现

(一)阶段一

先利用文献研究法,在中国知网以“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共获得相关文献574篇,并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再结合调查问卷现象学模式分析,共列出导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429个因素,由两名編码研究员以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分类简化,列为13个单元,总结为4个主题。同时,利用SPSS非参数检验中的肯德尔协同系数检验对两名编码研究员的归纳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分析结果高达84.7%,这说明两名编码研究员的归纳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研究员所归纳的结果是可靠的。阶段一的归纳结果如表1所示。

(二)阶段二

此阶段对每个主体的认同度和影响程度高低进行分析。在认同度上,每个主题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影响体现在被提及的频率上,即某主题被提及的频率越高,则表示认同该主题的人越多。在影响程度上,按照调查样本对各个主题的排序进行赋值,分值较高说明该主题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影响较大。

(三)阶段三

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调查结果的效价矩阵展开探索性分析。发现KMO -0.532.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X2 (15) -495.624,p<0.001。将0.4作为基准,根据碎石图确定元主题的个数。结果得出,其中有2个元主题影响了总方差的69.4%。因此,可以确定这两者解释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内在结构。元主题1包括两个因素,分别是生产条件的制约、生产者的道德风险,将其命名为生产环境的制约。元主题2包括两个因素,分别是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外部环境较差,将其命名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四)阶段四

对阶段三中得到的元主题在被试矩阵中的效价进行统计,将元主题下的两个因素效价相加,其总量则为元主题的效价。当效价总和越高,说明该主题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影响越大。同时,以被试者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为自变量,分别对两个元主题的效价进行均值比较和方差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普遍认为外部环境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影响更大[t (126) -3.937,p<0.001],其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认为外部环境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影响更甚[t (126) -2.418,p<0.05],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消费者则认为生产者的观念差异更加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t (293) -2.784,p<0.01]。 此外,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状况也影响他们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成因的看法。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认为,食用农产品生产效益过低更容易引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t (293) -3.492,p<0.001]。收入状况为中等偏上的生产者认为,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观念差异对食用农产品质量与效益冲突的影响效价更高。同时,在外部因素方面,他们认为外界环境影响的效价要高于消费者选择差异的效价。在消费者方面,收入因素也同样对其看法产生较大影响。收入较高的消费者认为生产成本过高和消费者的选择差异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影响更大,而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则认为生产者的观念差异和外界监管的匮乏是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重要因素。

四、成因分析

通过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成因进行质性分析,本文分别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总结出可能产生影响的四个主题,分别是:生产条件的制约、生产外部环境的影响、生产者的价值观偏差、消费者的选择偏好。

对大量样本的统计发现,在调查对象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成因的描述中,提及最多的是外部环境较差这一因素,其频率为75.1%,而其影响程度也位列第二(3.761)。该数据表明,市场竞争激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过低、监管主体模糊、监管政策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到位是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普遍和重要因素。具体说来,第一,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食用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也逐渐激烈。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对食用农产品的购买需求也逐步上升,食用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渐紧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无法通过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来提高竞争力时,生产者往往会选择压低成本,在价格上提升竞争优势。第二,我国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也存在诸多问题。标准的制定主体较多,存在着重复制定、管理混乱甚至内容矛盾等问题。质量安全标准混乱增加了监管难度,监管人员难以依照可靠的标准执行任务。第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的诸多漏洞激化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冲突,使得部分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利用监管上的不到位,生产和销售有质量问题的食用农产品。一方面,我国的食用农产品监管主体不够明确,农业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质监部门等都是监管主体。但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存在交叉和重复,之间的运作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甚至存在部分机构互相推诿应负职责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监管和执法方式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质量安全问题处理机制。此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厂商处罚力度也不够,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在第三阶段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发现生产环境的制约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两个元主题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成因中占到69.4%的影响。在生产环境的制约这一元主题中,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生产者的价值观偏差。价值观是行为的指引,部分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价值观存在偏差,以盈利作为首要目标。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追求较高的销售量和利润,会以次充好压低生产成本,并使用有害身体健康的添加剂使食用农产品的外观和口感更佳。此外,生产者的道德风险行为也是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商把标榜“无公害”或者“卫生部门认证”的产品在低于优质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下,仍按照优质产品的价格对外出售,从而赚取其中的差价。这种道德风险行为不仅破坏市场秩序,而且危害消费者的权益。对消费者而言,食用农产品具有“信任品”属性。消费者没有鉴别合格食用农产品的能力,与生产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要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遏制生产者的道德风险行为。

通过对样本进行方差和均值分析发现,收入状况和受教育程度都不同程度地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造成影响。其中,影响生产者行为选择的因素主要是收入状况。收入水平的高低由食用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直接决定,为了提高收入状况,生产者在面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时会选择偏向效益而非质量安全。目前,我国的食用农产品市场的准人系统和检查系统并不完善,不少小作坊不具有生产许可证,其产品却也能流入市场,并且被抽检到的机率比较小。不法生产者为了牟利而降低食用农产品质量的违法成本很低。而影响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看法的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消费者主要认为生产者的观念差异更加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较少考虑到消费者和外界环境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影响。反之,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则能够比较客观看待成因,认为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对于食用农产品市场的构成有较大的影响。部分消费者一味追求价格低廉而忽略食用农产品的质量,久而久之,质量次之的食用农产品会对优质的食用农产品形成挤压,使生产者的关注点转向压低生产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而非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讨论了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的四大因素,其重要性由大到小分别为:生产者的价值观偏差、外部环境较差、生产条件的制约和消费者的选择偏好。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可以总结为两大元主题——生产环境制约和外部环境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对被试者的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可能对其行为选择造成影响的因素也进行了探索,发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效益本质上不存在冲突,协调好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监管者之间的关系是减少冲突的关键。未来进一步研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益冲突时可将此方面作为突破点。

(二)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解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效益冲突可从生产条件、外部环境、生产者的价值观以及消费者的选择偏好这四个主题人手。

首先,生产者应该优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技术。同时,相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做好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环境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建设完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进行信息收集、分析,精准预测食用农产品市场需求,精准了解食用农产品治理信息,精确可视化食用农产品监管环节,形成有效的交易信用体系,有效严防严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治理水平[12]。其次,对生产者进行培训管理,有针对性地向其传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巧用激励等各种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产者价值观;最后,向消费者普及食用农产品鉴别的知识以及食用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以此抑制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购买低档食用农产品的倾向。

参考文献:

[1]Ceorge A.Akerlof.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v Uncertaintv and theMarked Mechanism[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488-500.

[2] Stuart D. Frank and Dennis R. Henderson. Transactions Costs as Deter-minants of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the U.S. Food Industri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1992,74(4):941-950.

[3]沈立,谢崇宁,蔡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12):159-161.

[4]何莉.論巾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J]食品与机械,2015,31(01):277-280.

[5]倪学志,食品生产者伦理丧失的原因分析:基于消费者角度[J]消费经济,2011,27(05):45-47+51.

[6]张玉勤.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及建议[J],现代食品,2022,28(07):140-142.

[7]杨翠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21,52(04):63-64.

[8]王国强,梅星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外部环境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06):47-51.

[9]陈宇,倪霓,中国食品农产品私有标准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08):39-41.

[10]陈烨,食品安全犯罪的对象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14(04):22-31.

[11]唐振荣,刘惠杰,从消费者角度检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J].轻工科技,2016,32(07):148-149+170.

[12]肖湘雄,谢丹.基于大数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治理研究[J]桂海论丛,2020,36(03):59-63.

作者简介:肖湘雄(1973-),男,湖南邵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政策;陈诺(1999-),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政策。

(责任编辑 张萌喆)

猜你喜欢
成因效益冲突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36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 14:38:15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当代水产(2019年1期)2019-05-16 02:42:02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4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