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文化建设的演进及特点

2022-05-30 07:31刘奕彤
新西部 2022年8期
关键词:党代会陕西建设

从改革开放以来九次陕西省代表大会报告看,陕西始终以党中央部署为根本遵循,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涵,持续提升文化建设地位,调整完善文化建设布局,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基本特点。深刻认识陕西文化建设的演进及特点,对不断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在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对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从1983年中共陕西省第六次代表大会报告到2022年中共陕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省第X次党代会)报告对文化建设都有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浓缩陕西四十多年来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新时代陕西文化发展提供深厚的精神土壤。本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从文化建设的内涵、地位、布局、特点四方面考察陕西文化建设的演进过程,分析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以期把握其中蕴含的规律,汲取改进工作的历史经验,助力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发展文化建设内涵,把握文化建设规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全面拨乱反正,十年“文化大革命”和长期“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得到根本改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首次界定精神文明的内涵,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3年召开的省第六次党代会以十二大精神为基本遵循,其报告用较大篇幅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历次党代会报告汇编》(内部资料),第20页。以下出自该文献的引文只注明页码,编者注),从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方面论述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对文化建设的定义侧重教育、科技和文艺等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提高;对思想建设的定义侧重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具体来说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由此可知,此时文化建设定义相对狭窄,主要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正逐步建立。同时,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锋。如何应对世纪之交的新态势成为我们党必须自觉担当的文化使命。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的概念。2002年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基本遵循党的十五大的提法,强调要“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陕西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与之前的精神文明建设相比,报告中新增“进一步拓展世界眼光”“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44页)等内容,可见其拓展了文化建设内涵,并结合陕西省情拓宽文化建设思路。

2004年召開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这是新世纪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陕西严格遵循,2007年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和谐文化建设”(168页),因为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根基和主干,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人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和谐心态,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建设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为紧迫。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全面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②强调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伴随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化,2012年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189-190页)等四方面阐述文化建设的内容,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有中国特色和陕西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再到“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陕西历次党代会报告对文化建设的表述与时俱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结合陕西省情,不断丰富发展文化建设内涵,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为推动陕西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升文化建设地位,调整文化发展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全党思想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科学、教育、文化事业迎来发展春天。我们党坚持将文化工作置于改革事业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陕西文化建设工作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文化建设地位逐渐提升,视野不断开阔。

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首次充分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③突出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在此基础上,1983年召开的省第六次党代会指出“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党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如果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仅仅限于物质利益的追求,就会失去理想、精神动力和战斗意志,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甚至会走上畸形发展和变质的斜路”(20页)。要“恢复和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把教育、科学、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6页)。这些使人们耳目一新的内容,强调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为新时期陕西文化建设工作开辟了道路。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针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服务论”,即精神文明建设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1988年召开的省第七次党代会也坚持“服务论”,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经济发展正确方向的有力的思想保证。用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建设,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渗透于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49页)。“服务论”本意是强调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出现认为物质文明建设优于精神文明建设这种理解上的偏差,精神文明建设处于陪衬地位的倾向较为明显。鉴于某种程度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客观存在,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1993年召开的省第八次党代会也特别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两个文明同步协调发展(87页) 。

自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开始,文化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十五大报告强调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论断。④党的十五大后,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被主动加以建设。陕西坚持以党中央部署为根本遵循,1998年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指出“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互相促进”(116页)。2002年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要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陕西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142-143页)。2012年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文化建设是引领,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189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文化建设思想站位不断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规律性认识越来越深刻,反映我们党能够准确把握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审时度势调整文化发展战略。与此同时,陕西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和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热潮在全社会迅速兴起,广大文化工作者备受鼓舞。

完善文化建设布局,坚定文化前进方向

通过分析历次省党代会报告文化建设内容可知,陕西文化建设布局不断完善,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形态关系文化发展方向和道路,关系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八次省党代会报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述。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采用“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的表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20-23页)。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强调“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87页)。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高擎思想解放的大旗,深入进行一场新的思想革命”(143页)。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89页)。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16页)。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⑤总体来看,陕西历次省党代会始终注重提高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持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二是强化公民道德建设。我们党始终坚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从省第八次党代会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每届都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除强调宏观精神指引外,省党代会还注重中观层面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如省第七次党代会指出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革婚嫁丧葬中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50页)。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凡人善举,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整治失德失范失信行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216页)。将微观层面的个人品德纳入道德建设则是从省第九次党代会开始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培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116页)。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爱国守信、勤劳质樸、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优秀品质”(216页)。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选树‘时代楷模‘三秦楷模等先进典型,推进诚信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⑥可以看出,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始终在与时俱进、丰富拓展,不断推动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升华。

三是坚守文化为民初心。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同,才能获得来自人民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文化建设要密切关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享受到更加充分的文化权益。陕西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十分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将关注农村、偏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上议事日程,指出要“重视基层特别是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封建迷信、虐待老人、遗弃女婴、聚众赌博等问题,使农村的社会风气有新的改观”(90页)。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大力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45页)。其中将人民享有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将文化惠民、文化服务对象瞄准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公益性特点更加明显。

四是营造优质文化环境。优质的文化环境能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保障。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争取到一九八五年基本上做到市有博物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场,乡(公社)有文化站,厂有俱乐部”(22页),侧重通过改善硬件基础设施,满足人们的兴趣爱好,陶冶道德情操,增进文化素养。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要抓好“八大工程”,认真实施四项“软件工程”和四项“硬件工程”,除完善硬件设施外,也强调教育、文艺、理论、出版、精神文明建设等软件建设(88页)。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68页),侧重发挥舆论作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覆盖面,健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长效机制”(190页),体现了要发挥文化惠民作用,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加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改扩建,继续改造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等设施”,⑦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

五是打造丰富文化产品。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精神产品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次省党代会都提出要创作优质的文化产品,多出精品。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时代风貌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22页)。省第九次党代会指出“文艺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实施精品战略,引导作家、艺术家积极创作富有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117页)。可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推进,省党代会侧重强调文化产品要接地气,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省第十次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都鲜明提出要创作有陕西特色的精品力作,省第十次党代会侧重要实施“精品战略”,创作出更多既有浓郁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特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145页)。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侧重要加大文艺创作生产扶持引导力度,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气派、陕西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打造“文学陕军”“西部影视”“秦腔戏曲”等特色品牌(190页),这都充分体现对发展陕西地域文化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文化发展路径不断拓展,布局科学定位日益明确,既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又注重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既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又坚守文化为民初心,始终从省情出发,脚踏实地推进文化建设,体现对文化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

文化建设演进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九次省党代会报告文本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梳理,总体反映了四十多年来陕西文化建设的演进过程,呈现三个基本特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历次省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一方面,体现了对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文化建设相关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而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无不蕴含着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最新思考和最新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都来自于党的丰富实践。如党的十二大首次界定精神文明内涵,正是对十年“文化大革命”和长期“左”倾错误的痛定思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硬”的提出,也是因为二者发展出现失衡现象。文化建设的地位不断上升和思路逐步厘清,更是源于世纪之交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包含着陕西对全省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实践思考和理论总结。省第十次、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多次强调“体现陕西特点、陕西特色”等,尤其在文化发展中,科学定位陕西省为文化大省,要求致力于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全省文化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2、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文化的根脉藏于历史中,继承历史文化中的营养与智慧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创新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从历次省党代会看文化建设,呈现出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特点。如文化建设布局就始终牢牢把握坚持意识形态的红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但又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运用创新理论成果。再如历届省党代会都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凝聚精神力量的主线,但逐步将中观层面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微观层面的个人品德纳入公民道德建设,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和拓展道德建设的涵盖面。总体而言,从省第六次党代会到第十四次党代会,在党中央领导下,陕西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从实际出发探索文化发展规律,坚持守正创新,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文化形态,从而让人民享受更有品味、更有乐趣的精神生活。

3、立足民族,面向世界

文化首先是民族的,从更大视野看又是世界的。历次省党代会在如何看待我国优秀文化和外国文化上态度越发鲜明。一方面,省党代会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创作更多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产品。如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跨世纪的陕西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作为其升华的延安精神”(116页)。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加强炎黄、周礼、秦汉、盛唐等文化发掘和研究,加大历史遗址和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识别,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216页),从而不断巩固陕西文化大省地位,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要“守护好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等精神标识,建成延安革命文物国家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建设”,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三秦大地赓续发展、弘扬升华。另一方面,省党代会指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借鉴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如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结合陕西实际进一步拓展世界眼光,自觉从小农意识和内陆意识的封闭中走出来,开阔视野、敞开胸襟,善于观察世界大势,正确把握时代要求”(143页),要立足陕西看世界,以世界眼光看陜西,增强开放的胆略,加快开放的步伐,既实现中华文化的发展,又促进全球化时代多样文化的共存。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文化建设,既有文化借鉴、文化吸收,更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日益增强,不断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屹立于文化之林。

2014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子研究院时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从以上对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文化建设的分析和把握,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文化建设也在飞速发展,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其内在要求。当我们顺应客观规律和内在需求,可以让二者同频共振、互相促进;反之,则可能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当前,对于刚刚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当代中国,对于仍然奔跑在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路途上的当代陕西,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致力于将中华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浑厚道德滋养。陕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扎实加强文化建设”要求,坚持落实“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业全面繁荣兴盛,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迈上了新征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陕西这块饱含文化底蕴的热土,也将脚踏时代主旋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再接再厉,始终牢记“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殷殷嘱托,肩负时代重任,凝聚奋进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注释

①④《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版,第35页。

②《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页。

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页。

⑤⑥⑦⑧刘国中:《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陕西日报》2022年6月2日第2版。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历次党代会报告汇编》(内部资料)。

[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版。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李君如主编:《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

作者简介

刘奕彤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处干部

猜你喜欢
党代会陕西建设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