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农村金融是研究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首要前提,是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以及农村金融推动乡村振兴的难点,包括农村互联网金融薄弱、产品单一、农村资金外流等问题,从而提出农村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遇;乡村振兴;对策
一、农村金融體系的组成
(一)农村政策性金融
农村政策性金融是指国家为实现一些农业政策目标对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实施的金融贷款支持,即在国家扶持下,通过政府信用背书,使用特别的贷款手段和低折扣的利率以扶持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深刻反映了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并以此来实现资金融通的目标。农村政策性金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民间合作性质政策性金融,如依靠政府的帮助,本着互利互助原则,对农业部门提供资金融通的中央机构农林协同组织;二是半官半民性质的政策性金融,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三是政府所有性质的政策性金融,如农业发展银行[1]。
(二)农村合作金融
农村合作金融作为国家财政支持下的升级特色专业,旨在将实践、竞赛、理论融为一体,打造以会计、证券、财务管理、营销等为基础的金融系统和以管理基础知识、全价值链流程并重的复合型人才[2]。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有广阔需求,旨在帮助民间金融市场中各类企业培养符合其发展需求的、集金融莅临与专业实操为一体的综合专业型人才。而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这种懂金融、会理财、晓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加速打破城镇高速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之间的壁垒。
(三)农村商业金融
商业性金融指的是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将市场资源配置法则与货币资金调配综合应用的金融活动的统称,具有营利性、集约化、综合性特点。商业性金融机构则是以这一系列金融活动为基础所建立的专业组织,其按照市场发展,以盈利为目标,通过一些列管理模式、运作流程,科学地对现有资产负债进行重组与安排,通过大数据系统、投融资组合技术等实现资金的高速流通和合理配置,是我国各类商业性金融业务的主要工作机构[3]。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长期支持“三农”经济的金融机构,一直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作用。结合农村商业银行城乡业务的不同特点,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渠道、贷款方式、服务方式等方面创新,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从整体上强化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
二、农村金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基于一些历史现实因素,在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社会组织能力等层面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化倾向、国家在农村金融方面的政策倾斜不足、地区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底子较弱。随着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渗透,一些农村地区强化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从战略和实践上对相关产品、服务进行升级和优化,填补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缺失。但由于起步晚、战略定位和产品定位不明确等因素,当前的农村金融机构在网点数量、发展规模、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从当前发展的实际内容来看,农村基础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与此同时,各方面需求的建设也导致了农业金融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现有金融服务与农村产业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它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市场因素的动态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传统农业应继续引进新技术、补充新元素,但是,在引入新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技术差距,这将导致项目失败和业务中断。项目审批期间发生了各种问题[4]。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二)农村金融产品单一
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的产品以传统的信贷业务居多,证券类、投资理财类的产品种类比较缺乏,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甚至只有信贷产品,并将其作为银行的核心利润增长点。第二,从产品销售渠道来看,农村地区存在居民分散但网点单一的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局限,造成银行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而农村居民的新型投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
(三)农村资金外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当前城市金融体系日趋完善,已形成“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一体化金融组织主体和服务主体,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产品等方面相对完备,为城市金融渠道的建设和完善奠定基础。但将视角转向农村金融体系,就会发现无论在金融体系建设、人员配置还是网点设置上,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较为单一,基本上指政府主导的农村商业银行。而从实践效果来看,当前农村政策导向、资金运作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带来的是当地经济规划和落地的不到位问题,而与此同步配套的金融市场机制也未能及时进行更新和优化,无法实现农村金融的良性循环。
三、农村金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为缓解和解决农村金融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其重要手段之一是构建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单一,仅有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单体组织,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PPP合作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金融组织,形成具有农村地区特色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体系,不仅可以确保传统信贷业务的开展和一些分散居民需求的及时满足,还能实现优势互补,强化类似投资理财、就学创业型等功能性产品的建设和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产品的设计。此外,政府部门应主导出台一些惠民政策,鼓励包括农村金融基金会、个体金融机构等形式在内的民间资本的参与,并对其加强风险监管。
(二)拓宽农村资金来源渠道
农村融资渠道狭窄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阻碍之一,需要多途径、多手段地拓展融资渠道,并加强其运用效率。在吸引内资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国内社会投资转向农村地区。国家应制定相应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特别是鼓励大中型项目带动农村地区发展。在吸引外资的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农村利用外资的政策力度,金融机构也要为农村利用外资拓宽服务领域。优先考虑利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优惠资金支持,以降低农村资金使用成本,满足农村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5]。
(三)构建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要加强农业保险体系的构建,尤其保证对抗灾防险、农业防护、村民健康等与农村居民需求密切相关的农业保险品类的强化。并在帮助农民抵御风险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办法,激活农村地区经济活力。
保险业不仅在金融总资产占比上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且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上也存在较大差距。保险业积累的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具有来源稳定和期限长等特点。其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融资渠道,可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长期、大量和稳定的资金支持,不仅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可以改善金融市场的资产负债结构。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投资理念的不断更新,保险机构在保险产品种类、服务范围、服务定位等方面逐步形成完备体系,在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等方面的投资比例逐步扩大,在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动中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对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转起到关键作用。作为农村金融发展有益补充的农业保险制度,其发展农业保险有助于稳定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助于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还具有资金融通、储蓄等派生功能。如何降低风险、提高农民收入,这不仅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需要。
(四)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应该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一是完善县域农村金融发展的法规体制;二是稳妥推进城乡改革;三是构建并优化县域金融补偿与激励双重机制;四是创造有助于县域金融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加速资金周转、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尽管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受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民现金结算意识根深蒂固等因素的制约,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整体不成熟,其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借助商业市场化实施持续性运作,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进一步深化推广,应该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设。所以,在农村支付服务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势在必行;应加大农村致富环境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丰富完善农村致富服务产品体系,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的风险防控,以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祝国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吉林农村金融改革[J].吉林金融研究,2021(08):1-4.
[2]刘凤霞.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3):60-64.
[3]陈久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的新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04):26-28。
[4]李雨,王祥,陆文杰,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需求及可得性研究——基于65个创业农户的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9):63-64.
[5]宋自贞.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创新的思路及对策[J].营销界,2021(13):22-23.
[6]丰琼英,李振国,杨娟娟.鄉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探究——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J]南方论刊,2021(02):18-20+36.
作者简介:叶飞阳(1994-),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责任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