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L大学六位学生为访谈对象,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上课现状,通过访谈法,总结出学生普遍认为的影响“好思政课”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学生一致认为“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是上好思政课关键因素,但现实课堂中,大多数思政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方式,缺少教学热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教学内容乏味枯燥,缺少创新,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获得感;教学方式单一,以“填鸭式”的灌输为主,实践活动开展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树立典范,加强培训,激发教学热情;在教学内容方面,选取紧跟时事,贴合实际,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可采取情景模拟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关键词:思政课;大学生;一堂好课的标准
2020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社会,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的“铸魂工程”,在传递中国声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学生是思政课的主要受益人,一堂好的思政课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使学生终生受益,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什么是一堂好思政课?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理应是最佳评判者,一堂好的思政课首先要受到学生的喜爱,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思政课促进当代大学生有“芯”更有“心”,能够直达内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文献探讨
本研究运用中国知网(CNKI)平台,采用高级检索,设置“主题”为检索条件,设定检索关键词为:“思政课”,共有20902条相关文献,对其研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课堂”有669条相关文献。其中,将“思政课”并含“大学生”并含“课堂”的相关研究文献有984条,期刊检索年限设为2015-2021年,共筛选出883条相关文献。通过对相关文献内容的梳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基于教师视角的研究
对于思政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方面。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对于教师本身的要求。如:“参与式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等教学模式的探究,任何一种模式的借鉴与运用是对思政课理论研究的完善与创新;在实践中,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当前主流思想融入于思政课中,例如:周琪认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2]。对于教师本身的研究认为,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因素,并且对于各阶段,各学科背景下思政课的探索,也大多着眼于教师视角,对当代思政课教师从能力、素养、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主阵地,在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更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思政课上出现的“坐后排”现象、逃课现象的背后,是学生对于思政课的不重视或者是不感兴趣,一堂好的思政课应该是学生喜爱的、有获得感的。
(二)基于学生视角研究思政课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查询文献,近五年基于学生视角的相关研究只有2篇文献,其他年份更是寥寥无几。其中,吕小亮与闫燕对于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学习获得感”[3]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顾云湘提到“高校思政课要基于学生视野,提升内涵式发展”[4]。两者通过学生的视角,侧重学生在思政课堂的获得感和内涵式发展,由内而外,探索思政课堂的育人功能,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并提出了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相关措施,由思政课课堂本体、思政课任课教师转向思政课受众学生,当前对于学生视角的研究虽然贫瘠,但彰显了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思政课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李光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还有待改进,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瓶颈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5]张春梅进一步提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根本改善在学生、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激励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当前思政课在这些方面存在着问题”。[6]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对于高校思政课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理论角度,呈现出各家说各话的现象,主要集中于教师、学校等方面。
(四)“什么是一堂好课”相关研究
近年来,大学中存在的“水课”现象,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样也体现在思政课中,通过检索关键词“一堂好课”,共检索出46条文献,其中,绝大部分是对于中小学课堂的研究,对于“一堂好的思政课”有借鉴意义的有以下观点:
叶澜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和有待完善的课可以说是一堂好课”。[7]这主要是针对“新基础教育”而言的,对于什么是高校的一堂好的思政课可以借鉴。
曲建武、王雅瑞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信仰坚定、情感涵养、方法创新三重维度着力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信仰坚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情感涵养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基础,方法创新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徑”。[8]主要提到的是教师方面,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方面。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于文献的整理发现对于“好课”的标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主线是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评价,并且对于一堂好课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大学好的课堂更多的是以开放、自由为主,但教育始终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不论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可以互相借鉴,本研究在编写访谈提纲的过程中借鉴基础教育中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的几个维度,针对思政课的特殊性编写访谈提纲进行人物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被访者基本信息、大学期间思政课上课情况、考查方式等”六个方面,26个问题。
为确保访谈内容的全面、完整,在访谈提纲外,笔者对于基础教育课堂与大学课堂的区别进行交流,被访人表示:大学更自由一点,能够进行开放式的话题讨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律性差,纪律很难管,因为学生知识的有限性,讨论很难进行。大学阶段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身心得以成熟,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可以更好地组织活动课程,并且一致认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堂评价可以相互借鉴。
为保证访谈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选择了6位同学进行访谈,每位同学的访谈时间在30-40分钟左右。访谈完毕后,对录音进行处理,通过语音转文字,处理后总共有五万余字,本研究选取的是L高校大四、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已上完思政课的学生。大四、研一的学生已完成了本科阶段思政课的学习,有课堂经验,并且年级较高,形成了一定的是非判断标准,对思政课有自己的理解,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对思政课进行评价,是大学阶段合适的研究对象。在处理材料之前,先对六位被访人进行编号为被访人ABCDEF,以下也将会以被访人的编号进行说明。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最终提炼出三个影响“一堂好的思政课”的重要影响因素。以下为六位被访者的基本信息:
三、研究的结论
(一)当前学生的上课现状
通过对于访谈资料的处理,被访者表示会按时上课,到课率为百分之百,没有逃课现象,但课堂上普遍存在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对于班上其他同學也会有个别逃课等情况,坐后排现象依然存在。例如被访人B认为: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有一部分坐在前排的同学是认真听的,坐在后排的同学沉迷于自己的事情,很少参与课堂活动。同样,被访人A也表示:在思政课上,听课的同学寥寥无几,坐在前排的同学会参与老师的互动,但后排的同学有时候整节课都在玩手机。因为思政课作为学校的公共课,思政课老师教的班级、学生很多,所以老师一堂课的内容会重复讲,课堂内容没有激情。老师上思政课更像完成任务一样,老师上课的课堂气氛沉闷。由此可见,当前思政课的实然状态未体现当前的思政育人的应然追求,为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成效,打造好的思政课堂,从学生角度,通过深度访谈总结出影响一堂好的思政课的主要因素。
(二)一堂好的思政课的影响因素
对于学生心目中的好的思政课,通过前期访谈和以“如果你是一名思政课老师,为了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你将会怎样上课?”这一非结构化的问题让被访者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思政课。通过被访人的描述,对于好的思政课的影响因素主要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是上好思政课关键因素
2020年5月27日中国青年报发布的《让年轻人有“芯”也有“心”》中提到“思政课或者思政工作现在面临着两大难点,一个是如何做到真正入脑入心,另一个就是知行合一。”[9]2021年6月21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大学生心中的思政课更加立体且重要》中提到:“教师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带动思政课教学整体提质增效,”[10]思政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被访人C表示:老师在讲得精彩或者要求发言的时候,会认真听讲。随后,他列举了一个班级案例:有一次在讲“泛娱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相关内容时,老师通过看视频和案例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案例获得最真实的感受,通过课堂发言,会让学生真正理解,激发内驱力,从而主动学习。相反的是,有的老师讲课只准备了ppt,上课念ppt,语速平缓,没有起伏,会让学生感觉很枯燥,像听催眠曲一样,说着说着就不想听了,想玩手机,想睡觉。
由此可以得出,老师是上好思政课的主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储备、个人魅力、表达能力以及课前准备等等都会影响到课堂的精彩程度,学生渴望有参与度、有获得感的课堂,学生对于好的思政课的价值评判,教师占首要因素。
2.教学内容是上好思政课主要因素
在访谈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是多位同学所提及的,例如被访人E表示:有的老师在上课导入环节会以热点事件导入,随后讲书本上的内容。热点只是一个切入点,没有创新意识,在内容上的创新是困难的,在形式上可以多一点创新的。同样,被访人F也提到: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并不需要多么深奥,但是可以从这一堂课中学到一些知识,在以后步入社会或者是在生活中、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上,这就是一节有价值的课堂。
教学内容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教学内容承载着知识容量、广度与深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有趣性都会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听讲效果,被访人表示教学内容会影响他们的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等,好的教学内容更对思政课的课堂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学内容是上好思政课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存在脱离实际生活,缺少创新等问题,学生的课堂获得感偏低。
3.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学方式也会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听讲的效果,通过访谈,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能够从思政课的学习中收获一些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并提出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来亲身参与其中,而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听讲。教学方式单一,以“填鸭式”的灌输为主,学生喜爱的活动开展得少,但一次成功的课堂活动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被访人D表示:当前思政课可以做一些社会实践,他列举了之前课堂的一个实例,老师通过布置一个实践项目,进行小组活动,根据主题让学生选择时间地点去做实践。一般以宿舍为单位,形成六人组,去某县进行实践调查,根据调查内容写实践报告,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中去观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学有所获。并且在调查过程中,可以观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思政课。
另外,在访谈中还涉及到考查方式的影响,教师的着装、语言的影响;课堂氛围;时间分布的影响以及师生关系状态,因为被访人的个人喜好、性格特点的差异,无法总结出共性的问题,因此,未形成相应的结论,在此不做赘述。
四、研究的启示
通过上述访谈,一堂好的思政课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参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专业素质过硬的同时,更需要切合学生的特点,侧重时事内容的讲解,师生交互性参与,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多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为了避免思政课成为任务性的课堂,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要树立典范,加强培训,激发教学热情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独特作用,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要突出情绪感染、人文关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理论逻辑、言语感染、人格魅力等优势,既要扮演知识传授上的“经师”,又要做好学生引路的“人师”。教师对于课堂的投入,设计的环节影响课堂效果。教师自身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形式与内容,做活动的组织者、领头羊,切勿照本宣科,切合当代实际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也应该提升对职业的热爱,而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向优秀思政课教师学习,并且根据时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加大对于课堂的投入。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各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将思政课融入专业课程中,发散到生活之中,真正发挥思政的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紧跟时事,贴合实际,满足学生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进行取材,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时事内容,顺应时代发展。围绕学生整体发展,顺应学生成长优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通过需求满足与发展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改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行有所得,提高学生的课堂获得感、满足感,让学生乐于学习、精于求思,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
(三)教学方式采取情景模拟,创新课堂,鼓励学生参与
知识是固定的,形式是多样的。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可以借鉴各专业课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根据不同思政课特点,创新运用专题辩论、团体咨询、模拟法庭、话剧表演、论文撰写、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引导学生使用所习得的理论知识分析与理解社会现象与问题。另一方面,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不断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互联网技术,制作融合学科特点与教师个性特点的多媒体课件,综合运用图文音像资料将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依托网络课堂、微信公众号、课后辅导等渠道与学生积极交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从而在构建集理论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堂教学的同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此外,在访谈中,有关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作为延伸性的问题与被访者进行交流。
例如被访人A表示:平时只有在上课的时候与老师有沟通,而且也只限于课堂内容,下课后,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与辅导员的沟通更多则是与日常生活有关,主要涉及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生活方面;专业课老师更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很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各功能课老师各司其职、互不干涉,育人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高等教育造就的是一批专业知识过硬、道德素养够高,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水平人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思政课的作用是为了立德树人,这不仅需要专门的思政课老师一方的努力,更需要發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各专业课堂,培养专业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丰富专业教学内容。让思政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高校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出一代代适应当今国内外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1-11-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8/31/c_1126434567.htm.
[2]周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转向及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34-37.
[3]吕小亮,闫燕.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37-39.
[4]顾云湘.基于学生期待视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J].江苏高教,2020(09):97-100.
[5]李光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因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06):61-65.
[6]张春梅.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问题因素及对策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1(11):122-124+128.
[7]叶澜.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11):4-6.
[8]曲建武,王雅瑞.思政课教师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三重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34-37.
[9]樊未晨,叶雨婷,孙庆玲.让年轻人有“芯”也有“心”[N].中国青年报,2020-05-27(06).
[10]杨增岽.大学生心中的思政课更加立体且重要[N].中国青年报,2021-06-21(08).
责任编辑 杨定明
作者简介:杜梦杰,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