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2022-05-30 04:01潘志娟
新课程·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理学科

潘志娟

在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素质教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主题,并在各个层次的教学中不断推广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同时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转变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纵观我国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仍存在学生主观能动性被忽视的现象,这对于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以及效果都造成了直接影響,同时对学生提高核心素养也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采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推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的的实现。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成绩而忽视了物理本质

无论是物理教师还是初中生,比起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他们会更加重视最终的考试成绩,这也是物理实验教学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将应试技巧、解题方式等直接告诉学生。例如,在学生进行日常训练时多数教师会将解题技巧以及得分策略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将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也更偏向于这一种教学方式,他们认为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就相当于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但很显然这一想法是错误的。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技巧灵活地应对物理问题,在教师看来这也是最佳的教学方式,从而忽视了物理本质,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分析能力等都并未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形成一种固化的物理思维,在学习物理实验相关知识时也不会深入透彻地探索,导致相关知识点很容易遗忘,基础不扎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无法保障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

(二)物理实验模式单一

在物理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一环节显现出物理实验模式单一的问题。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操作,用物理知识讲解实验现象,最终总结出相关物理结论。但就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现象来看,“照本宣科”的方式仍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式,物理教师更偏向于向学生直接讲解物理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操作,最后得出结论,换言之就是基于书本中的物理结论验证已有物理结论。这一方式不仅阻碍了学生物理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思考,同时物理实验教学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可见,单一的物理实验模式并不能满足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三)忽视物理核心素养培养

在物理教学体系改革的推进下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这一内容,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长期且面临重重困难的任务。一方面,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不重视增加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难度;另一方面,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不符合如今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两者存在巨大偏差,从而阻碍了物理核心素养的推进与落实。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学科的探究性以及科学性概念并未向学生讲述,且仅将其作为一门普通学科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形成物理思维,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相对较少,无法将知识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现象中。因此,在这一教学环境中大部分学生会认为生活与物理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无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现。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一)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演示实验的认识,采用合适的方式在适当的时机融入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的开展中要注意简化实验操作,确保学生可以清晰、明确地看到实验效果,在观察实验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涉及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工具的选择上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另外,在开展演示实验前,物理教师首先要自己进行相关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例如,“电学”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而电学知识相对抽象,仅通过口头讲解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讲解电学知识,想要达到最佳效果,物理教师就需要充分、全面地了解相关实验仪器,具备预判实验潜在问题的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实验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等,并正确掌握实验注意事项以及相关仪器的使用原理。除此之外,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刚刚接触这一新的学科,所以物理知识以及物理实验对他们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相对较难的物理知识时,往往存在畏惧心理,且相关实验较为枯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思维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物理,产生主动参与物理实验的意愿,进而推动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同时对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在“电磁转换”这一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磁场、电场等相关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无法亲眼看到,由于无法直观地体会这一概念,所以学生想要全面掌握这一概念具有一定难度,且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小实验的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知识。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物理工具,如电池、开关、小灯泡等,让学生自主进行电路开关闭合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当线路闭合时小灯泡就会发光,这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将小磁针放置在导线下方,观察并记录磁针的变化情况,断开开关重复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可以导入相关问题“小磁针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动?”“如果改变小磁针的位置他还会继续转动吗?”等,通过趣味实验的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思维,增强知识积累。

(三)加强师生共同参与,提高学生探究素养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实验操作、实验器材的不完善等都会对物理实验造成影响,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操作。另外,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进度往往会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旁观看,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对物理实验教学来讲,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并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实验教学的意义,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因此要强化师生共同参与,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电力”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受力分析是主要教学内容,也是物理知识的基础内容。在备课阶段,教师可提前准备有缺口的小木棍以及细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受力平衡”的小实验,通过协力合作,让小木棍在手掌上保持静止状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知识概念,明确受力平衡状态所需要达到的条件等。通过师生协同合作,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保障,更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感受实验教学的魅力,使他们真正爱上物理学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情境的创设、演示实验的开展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另外,还要加强师生联系,通过共同参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物理实验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爱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35):61-62.

[2]王悦.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6):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56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物理学科
只因是物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超学科”来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