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图像学阐释

2022-05-30 03:50谢超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图像学

摘 要: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是一种展示当地民俗习惯及精神世界的重要形式,因此,从图像学的角度对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进行剖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靖西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农民画的发展进行概述,了解当代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发展形势;其次,从图像学角度描述画作本身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线条、色彩、体积等进行阐述;再次,分析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主旨及其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其时代价值;最后,通过画作挖掘广西靖西壮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从画作的绘画方式和风格上,了解广西靖西壮族人民的生活特点,以及画作的真实含义。利用图像学的方法对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进行分析,将其与当下时代的发展变化相融合,有效地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

关键词: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图像学

靖西地处广西与越南交界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宜人,景色壮美,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是中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级行政区。靖西农民画多为描写壮族的人文风情、山水景色,以及农村的劳动生活场景,其中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花王节和其他民俗活动,以及靖西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主要的绘画内容。靖西壮族农民画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靖西地区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为满足精神文化和宣传需求,一部分对绘画有兴趣的农民开始自己动手进行绘画创作。1977年,《民族画报》刊登了靖西旧州农民画家赵大宜所创作的作品《田七园里花正红》,让这位乡村画家广为人知,同时也让靖西农民画走出了大山。1983年,农明芳的靖西壮族农民画作品《新被》获中国美协颁发二等奖。但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画又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以及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民画又被时代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意义,它不仅是宣传靖西壮族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靖西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

一、靖西农民画的前图像志分析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研究艺术作品的过程分为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阐释三个阶段。前图像志描述阶段为图像学研究的开端,通过对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线条、色彩、体积等进行描述,探讨画作本身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主题色调偏鲜艳,通常在一幅作品中使用较多颜色,画面整体较为明亮,给人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图像中描绘人物及物品的线条较为粗犷,不追求细节上的修饰,只用简单几笔便勾勒出人物及物品的轮廓和运动姿态,对五官的刻画也偏向简单化,带有一种质朴的美感。人物与物品的大小比例较为夸张,且画面内容丰富,通常可以填充整张画作。绘画技巧较为直观,不采用透视画法对空间进行调整,仅将能够观察到的直观感受进行绘制,画面中人物及物品错落有致,有着脱离传统绘画技巧而产生的浑厚之美,并且能够烘托出自然欢快的气氛。

高国锦的农民画作品《壮乡古镇三月三》(图1),图中人物仅仅经过简单的描绘就有充足的动感,用人物服饰的颜色对不同区域的人物进行区分。图中使用了十多种颜色,色彩丰富却不乱,让人能够被画中“三月三”繁华热闹的景象吸引,有最具壮族特色的“三月三”山歌賽、舞龙舞狮、打铜鼓、抛绣球比赛等场景。画中虽然没有使用透视画法营造立体感,但作者采用了最直观的近大远小的方法,让观赏者能够对建筑和人物的位置关系进行区分。整个画幅中几乎没有留白,人物、动物、建筑和自然景观紧密排列,营造出一种温馨热闹的氛围。画中对村落的各色景物进行了充分的描绘,不论是舞台、街道还是池塘、院落,都有人物在进行不同的活动。整幅画虽然绘画技巧简单,却充满故事,值得细细品味,画面中其乐融融、安居乐业的景象更是突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黄欣怡的农民画作品《壮乡旅游新村》,画中人物穿着色彩鲜艳,姿态各异,富有民族特色,作者用夸张的人物比例表达出靖西人民对旅游新村的喜悦和渴望。画中的人物分工明确,有的在出售食品,有的在进行靖西特色表演,有的在热闹迎客,还有河流中用夸张手法绘制的鱼、蟹、鸭、鹅等,更是为画作添加了生趣。画面中的动物、植物和人物营造出了一片和谐景象。画面丰富有趣,画面中出现的“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泰民安”“丰收”“中国必胜”“欢迎您”等字样,令人动容。

以上两幅画作是2022年广西农民画大展的获奖作品,本文通过对以上具有典型靖西农民画特点的作品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靖西农民画前图像志结论。

二、靖西农民画的图像志分析

图像志阶段为图像学研究的第二阶段,分析画面的主旨及其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其时代价值,从画面主体人物的身份、画面故事内容、作品创作历史背景等方面展开研究。靖西的农民画画家为了突出展示农村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和新农村的景象,经常会在画面中融入一些带有时代特色的物品,例如壮族特色五色米和代表着民族传统的服饰、手编箩筐以及竹竿舞等,并且采用将农作物放大铺满的方式来表达五谷丰登的喜悦。为了反映出新时代农民的风貌,广西靖西农民画往往会将传统的活动作为主题,并用粗犷的画法描绘人物的表情,以凸显出新时代农民的幸福感和喜悦感。

(一)高国锦的《壮乡古镇三月三》

作品画面围绕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的场景进行描绘,“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体现壮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壮族“三月三”承传中原上巳节祭祀驱邪、求爱求子的文化意蕴,又在文化形式上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呈现出传承性、稳定性、多样性、活态性的文化特质[1]。壮族“三月三”的民俗活动包括穿民族特色服饰、对歌传情、绣球传情、吃五色糯米饭、抢花炮、跳竹竿舞、打铜鼓等活动。一方面,壮族“三月三”延续了上巳节祭祀祷祝与娱乐休闲功能;另一方面,壮族“三月三”的文化形式亦有所创新,具有鲜明的壮族特色[2],比如带有民族特色的物品服饰。《壮乡古镇三月三》中人物服装颜色多种多样,这与壮族的服饰变化有很大关系。清代以前,壮族服饰多为蓝黑色,这种采用蓝靛进行蜡染的服饰能够衬托出壮族人民的肤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壮族村落发展得越来越好,摆脱了小农经济,服饰的颜色开始变化,出现了黑衣壮、蓝衣壮和花衣壮等区分。画中的大部分人物都穿着蓝色服饰,这是被称为蓝衣壮的壮族分支。画中人物身着蓝衣蓝裤,头戴牛角帽,造型优雅,带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蓝衣壮服饰染色的原料主要是板蓝根的茎部和叶子,这样染出来的衣物美观大方还带有驱蚊的效果,服饰颜色丰富,运用红、白、黄、黑、蓝等高对比度的颜色,并配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草木花朵、花鸟鱼虫等刺绣,造型古朴大方,配合上特有的挑花技法,让衣物既美观舒适又结实耐用。作品中所提及的旧州“三月三山歌赛”也就是所谓的壮族民俗文化活动歌圩节。自古以来,外界对于壮族人民的印象即能歌善舞,“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的节日,民间相传,这一节日是为纪念刘三姐演变形成的。在靖西,歌圩被称为“航诞”,可以充分体现壮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以及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与文化。壮歌从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和祭祀习俗活动中孕育而来,表达壮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同时,靖西旧州是著名的绣球之乡,历史悠久,绣球作为吉祥物以及定情信物,每逢重要时节,靖西年轻男女会以绣球为媒介进行绣球活动,壮族民俗文化传统活动抛绣球逐渐演变为作品中“篮球式”抛绣球比赛。画面中的活动多种多样,把靖西旧州传统民俗活动描绘得活灵活现。

(二)黄欣怡的《壮乡旅游新村》

画面展示了靖西旧州壮乡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新村场景,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促使靖西旧州旅游新村的快速发展。在画面中,靖西旧州人民在街边摆卖五色糯米饭、脐橙等乡土特产,五色糯米的五色包括黑、黄、红、紫、白,寓意五谷豐登。黑色来自枫叶及其嫩茎的皮,黄色是从黄花汁、黄栀子、黄姜等植物的果实、块茎中提取的,红色和紫色是用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用以上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不仅色香味俱全,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五色糯米饭通常出现在“三月三”等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是壮族人民必不可少的餐桌佳肴。画面左上角画的壮族竹竿舞,是一个与客共舞娱乐性极强的舞蹈,有着互动性强、节奏明快的特点,在壮族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娱乐性活动。整幅画面出现的“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泰民安”“丰收”“中国必胜”“欢迎您”等字样,体现出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显示了我国在广大基层农村中进行乡村振兴的重大成果。

三、靖西农民画的图像学分析

图像学分析是图像学方法研究的最终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画作挖掘广西靖西壮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从画作的绘画方式和风格上,了解广西靖西壮族人民的生活特点,以及画作的真实含义,解释广西靖西地区的壮族农民画的内在含义和内容,揭示出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所隐含的社会习俗、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农民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发现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价值。

作品《壮乡古镇三月三》《壮乡旅游新村》把靖西壮族民俗文化呈现在画面中,表现手法简朴,内容丰富,画面其乐融融。在靖西农民画中,专业性的透视法被忽略,黄金分割与布局构造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整体性的全视角观察方法[3]。画面中呈现的是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乡间田野生活的美满和谐、百业兴旺的喜气洋洋,画面被祥气和乡气充斥着。画家对现实生活仔细观察、亲身感悟,并通过概括提炼、加工组合创造出来的画作,是“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并“成为心灵的表现”,冲破了那些传统经典绘画形式的条条框框,用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抒发着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美是既不攻击批评,也不吹捧美化,只是简简单单地陈述,不矫揉造作,是创作者心灵的真实写照,是心与物的自然和谐[4]。画面中描绘的民族特色服饰、对歌传情、绣球传情、舞龙舞狮、吃五色糯米饭、抢花炮、跳竹竿舞、打铜鼓等,都是靖西当地人美好生活的记录,是靖西壮族民俗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结语

首先,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个层面对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第一,可以弥补广西壮族农民画缺乏深入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图像学研究及相关的广西少数民族农民画研究。第二,运用相关的图像学理论进行研究分析,能够突破传统从单一角度去研究分析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模式,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新的观点。其次,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个层面对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进行研究,在实践应用方面也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让人们更加了解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艺术家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且能够综合把握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内在的艺术价值及象征意义。第二,对教学、应用、实践有一定的启示及参考价值。最后,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个层面对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进行研究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靖西农民画是靖西壮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借助农民画推广当地的各项资源,能够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壮族的文化振兴、经济振兴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图像学角度出发对广西靖西农民画进行研究,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攻关起到了引导作用。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个层面研究方法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主题、意义及其与文化发展的联系,挖掘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为之后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的发展找寻更加清晰的前进方向,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重新认识广西靖西壮族农民画艺术,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促进文化振兴、经济振兴、教育振兴。

参考文献:

[1][2]李振鹏.壮族“三月三”的起源、功能、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6):80-89.

[3][4]文超武.农民画 画农民:广西靖西农民画艺术特征浅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增刊2):113-115.

作者简介:

谢超,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美术。

猜你喜欢
图像学
评米歇尔的《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维米尔与《绘画艺术》
《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阐释
波提切利《博士来拜》图像学研究分析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
符号学与图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