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上海脸孔”

2022-05-30 03:37顾铮
书城 2022年9期
关键词:陈阳豫园都市

顾铮

《上海的“四张脸孔”——都市形象的现代性之维》

陈  阳著   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

长期以来,一说到上海形象,也许许多人的占压倒性的上海印象是由所谓的“洋气”符号所代表的。无论是“魔都”,还是“冒险家的乐园”这类的称号以及附着于其上的上海想象,都與传媒经常使用的“十里洋场”这样的说法联系在一起。这个“十里洋场”的说法,其实基本上就是由帝国主义租界空间所定义的对上海的泛指。包括对于帝国主义的批判话语,在使用“十里洋场”这个说法时,其实往往就在不自觉中将上海等同于租界在思考与讨论。这样的不假思索的思维定式,其实一直在左右着上海话语的生产并且成为一种上海话语无意识,这也潜移默化地成了市民意识中的无意识。但我们许多人其实是习焉不察的。

新中国成立后,本来或许应该在对上海的形象的讨论与使用时,用一种更为主体的意识来思考上海话语的内涵,但情况并非如此。现在可以想起来的,在新上海话语的生产中,尤其是视觉表征的生产中,也还多是习惯性地沿用一些现代性象征符号,如国际饭店、外滩景观等。我并不是说不能够使用这些符号意象,但如果只是这么几个视觉符号反复使用以表征上海的话,那么窄化对于上海的认识当然不可避免。

改革开放后,在上海话语的生产尤其是视觉符号的征用中,继之而起的是拔地而起的摩天楼群。这些楼群当然反映了上海今天的成就,但我们是不是想过,所谓的发展以及发展的表征,为什么就这样经常性地被像摩天楼这样的现代性符号所轻易占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脸孔”总的来说是与“现代性”或者是“发达”这样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并且被加以简单概括的。但我们不得不说,这种上海形象经常也是被窄化了的。这种窄化,延续至今仍然到处可见。

还是这句话,什么事情被“概括”了,它就离被简化甚至是简单化的宿命不远了。今天充塞于各种媒介,而且被媒介乐于推布的上海话语,往往都是局限于原法租界与英美公共租界的一些视觉符号。

但是,上海真的就是只能被这样来概括吗?当然不是。

陈阳的新书《上海的“四张脸孔”—都市形象的现代性之维》,无论主观意图如何,在我看来,似乎就是要与上述几乎已成定势的上海话语摆脱关系,另外发掘一些上海的视觉表征以及使用,通过对于它们的讨论,以此丰富上海的话语以及生产,加深对于上海与上海形象的认识。在她书中的四个核心章节,分别从上海一江(黄浦江)一河(苏州河)为代表的河流、上海本地历史景点豫园、上海全景图像的产制和日常生活的摄影图像生产这四个方面来重新审视主要被由摄影这个视觉手段所生产与表征的上海形象。当然,在合适的时候,她也努力运用其他媒介的上海表征来丰富、深化她的有关主要通过摄影所表征的有关上海形象的讨论。

河流,是城市发育生长的母亲。但是,在上海话语中,依托面向海洋的优势的黄浦江占据了上海叙事的主流,因为以外滩为代表的发达与现代,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时代变迁,是上海叙事书写者的难以割舍的精华所在,当然成了上海的“立面”,而且也具有强烈的视觉性。而另外一条与上海的日常生息相关的河流苏州河,则因为其并不那么耀眼的外在面目而成了上海的背面与暗部,不入上海书写的高手们的法眼。但陈阳试图从对于两条河流的视觉表征的讨论,给出并不简单的也是别开生面的有关上海的历史与空间形成的讨论。

同样的,处于上海老城区的豫园,因为其与传统的关系而不是和“发达”与“摩登”的关系,在上海形象的书写中遭到冷遇。而陈阳从豫园的视觉性和地方性着手,展开对于上海现代性中的“地方”的讨论。她能够着眼于此,其真意在于颠覆讨论、谈论上海时的思维惯性。这也许是她此书第二章的企图所在。

而从空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上海全景,则是本书第三章的关心也是重心所在。从空中俯视上海,确实也是了解上海的重要途径。而观看技术的发展,对于认识上海的面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新的可能性。更多触及新媒体的发展对于全景展示的促进与欲望生成的刺激。稍嫌不满的是,如果能够将技术的发展反而加剧对人的存在忽视这一问题加以进一步探讨,则深度可能会不一样。

如果说我们可以将前面这三章的处理对象(河、园与地面)在更大的时空视野里以视觉要素来概括的话,那么其实这三个章节分别处理的是都市空间话语中的点、线与面:点是豫园、线则是一河一江,而面则是从高空俯视所得的地面景象。

如果说在将转化为点、线、面的都市空间的视觉表征与特点做了讨论之后,她再从垂直方向将处于高空的俯视视点下降到地面,微观细看主要由一些摄影师所展开于地面上的摄影观视,以此避免只从景与物看上海的局限,从而来到了通过对摄影家在街头行走所见人事的讨论,来进一步展开有关上海的视觉表征方式的讨论,并且由此完成从高空宏观到地面微观的下降与转换。如果说上海的日常是某种程度的显微观看,那么与高空的宏观俯视恰成对比的是,她关注的是都市现实中的人间烟火被如何表征的。

摄影是现代性的表出手段,都市需要摄影的表征以确认自身,而摄影在生产都市镜像的同时也面临自身如何成为都市现代性要素本身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陈阳这部新著对于理解摄影与都市的关系也带来了许多启示。她的讨论不仅是带出一些在讨论摄影与都市、摄影与上海的关系时不被意识到的摄影图像与这些图像的生产方式,也通过对于这些都市影像的发掘与讨论,更新了我们的上海形象的,打开了上海认知的新空间,提供了认识上海的新视角。

近年来,言说上海形象成为一种“时髦”,各种成果层出不穷。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上海形象的言说再出新机,需要勇气,更需要求知的激情与反思。也许,陈阳的结合了对于现代性的讨论的上海论是大胆的,甚至是冒犯的,其中可能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但其尝试是独辟蹊径的,也是别开生面的。她将以往不被关注的上海的背面翻转开来,认真细致地审视这些更多着意于都市背面的视觉实践的。有关上海这个都市的表征实践,被她以学术研究这样的凝视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这本书,是对于几乎已经失衡的、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落入常套与俗套的上海形象话语的一种再平衡。希望此书能够为上海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猜你喜欢
陈阳豫园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陈阳美术作品欣赏
陈阳:让青春在筑梦路上绽放荣光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accounting industry
穿越水上都市
豫园灯会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豫园中国日(节)
Waveguide Invariant and Passive Ranging Using Double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