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have”的对应与对空

2022-05-30 03:00王帆李大艳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8期

王帆?李大艳

摘 要:本文借鉴语言类型学中关于“有”的相关研究,在语意、语法、语境及语用的分类框架下,通过汉英翻译实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两者在语意、语法、语境及语用等作用下表现出的对应与对空,进一步理清两者在翻译中的复杂对应关系,澄清“有”=“have”的单一理解误区。

关键词:语言类型学;对应与对空;“有”=“have”翻译误区

作者简介:王帆,李大艳,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在许慎《说文》中,“有”最初意为“以手取肉”,并随着语言发展引申出诸多词意,现代汉语至今仍存在对于“有”字本义的探讨。这里引用的是陈叶红在关于提出五种意义:存在(本义)、领属(引申)、估量(引申)、列举(引申)、发生或者出生(引申),基本涵盖了“有”的词意分类。在语法中,“有”字句多构成动宾谓语句,充当实词谓语,但也存在虚词化与其他动词搭配构成完成体的现象。此外,很多相关研究还强调了语境对于“有”语意上的影响,及其在语用层面作为标记语等的功能。与此同时,“have”在《韦氏词典》中即分为实义动词和助动词两类,作为实义动词表达的主要是“持有、占据(to hold or maintain)”和以此为基础的词意延伸,作为助动词在语法层面上和过去分词连用构成不同时态的用法,和不定式to连用表示“不得不(如,to be compelled, obliged or required)”,并以“have”迂回结构在语言互动中体现了语用规律。

可以看出,“有”与“have”词意的相似、相异之处在多个语言层面同时存在。在此前提下,本文将拓宽对于“有”与“have”的观察视野,借鉴语言类型学关于“有”的相关研究,在孙文访的“有”的分类基础上,通过对汉语“有”相关句型及其英语翻译实例比较,分析两者在语意、语法、语境及语用等作用下表现出的对应与对空,进一步理清两者在翻译中的复杂对应关系,澄清“有”=“have”的单一化词意错配误区。

二、“有”与“have”词意的对应与对空

“有”在表示“领有”“存在”“数量判断”“数量多”及“指称”“语气”(虚词)时,翻译中与“have”对应、对空情况分别如下:

(一)“领有”对应

根据孙文访的考察,汉藏和印欧等很多语系都用“有”表“领有”,代表最初与世界互动的认知。汉语“有”与“have”在这个最初的词意上具有对应性,并表现在翻译里。如:

例1 原文:我想,其实谁都有一个小小花园,这便是我们的内心世界。

译文:I think everyone, in effect, has a small garden or a flower bed of his own, namely, our inner world.

原文宾语从句谓语“有”的领属意与译文谓语 “has (hold and maintain)”的词意相互对应。

(二)“存在”对空

“存在”表示某处所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着某事物,是“有”的本义,对应系动词“be”的词意。“have”本身不具备“存在”的词意,两者在翻译中对空。如:

例2原文:整个房间只有一扇窗。

译文:There was only one window in the room.

例3原文: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走着走着,就突然停下来了,眼睛盯着他的手机,不管他在那里,无论是在道路中心或旁边有厕所。

译文:We are familiar with the scene when a person stops his steps to edit short messages with eyes glued at his phone, disregard of his location, whether in road center or beside restroom.

例2中,“有”在译文中以“be”的过去时态形式出现。例3中“有”以词汇“beside”的前缀“be-”的形式出现。

注意:“空间时间+现实事物”并非是表达存在的绝对性组合,应结合上下文判断。如:

例4原文:她在育生所待的房里来回踱步,这房里还有其他小孩,……

译文:She strode up and down in the room where her child stayed with other pals.

“这房里还有其他小孩”如直译为 “where there are other pals”是不准确的,“where(房间里)”和“there(那)”之间的语意相互交叠,但句意并不强调存在。译文通过补译主语+动作状态“her child stayed”,使“with”伴随“her child”已知的存在前提而出现。

(三)“数量判断”对应和对空

用“有”来引导数量宾语,表达对一定数量的推测、判断,汉英翻译中同时存在对应和对空两种情况。如:

例5原文:就连耶稣也有12个门徒。

譯文:...even Jesus had 12 co-workers.

“有”后为数量宾语,主语和数量宾语之间呈现出主客体之间的领有关系, “had” 与例1中的 “has”(hold and maintain)词意相似,原译文相互对应。

例6原文:他推测那个人一定有五十好几了。

译文:He suspected that man must be well over fifties.

原文中“有”表示事物量的属性存在,此处,量的属性被看作一种抽象性极高的存在对象。译文中则还原其抽象性,使用“be”表存在性质。

(四)“数量多”对应和对空

“有”表示数量多或者数量超出一定范围,且“有”和光杆名词( 尤其是抽象名词) 结合,含有超出一般水平或平均值的倾向。这里以“有学识”为例分析其在不同句中的翻译对应与对空。如:

例7原文:我希望我的另一半,有学识,有责任心。

译文:I hoped that my other half, has the knowledg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例8原文:有学识的人知道学海无涯。

译文:Learned people (who is learned) know they can never learn enough.

例9原文:有学识的人质朴无华。

译文:Men of learning (who is of learning) are plain men.

例7表现出翻译的对应性:宾语knowledge以具象的宾语形式出现,have(据有)可以作为谓语,翻译为“有”。例8和例9的翻译为对空。“learn”表达抽象性质,分别在例句中以-ed形式作定语,-ing形式与of连用作定语,这两种形式是隐含的be形式。

(五)指称对空

据蔡维天先生的分析,汉语“有”动词可虚化为限定性成分(Determiner),表指称功能,而英语有专门的泛指和特指限定词,因此“有”与“have”在翻译中对空。如:

例10原文:有时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休闲着还是忙碌着。

译文:Sometimes not sure whether they are at ease or in a rush.

“有时”在译文中对应的是“sometimes(某些时候)”,从“有vs.无”对应概念转变为“部分vs.整体”对应概念。另外,“有的人”(some of the people)、 “有(些)人”(some people)等也都具有表偏指(Partitive)和特指(Specific)的功能,与指称词对应。

(六)语气助词对空

“有”用在某些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前,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有”与“have”在翻译中对空。如:

例11原文:有劳远迎。

译文:I deeply appreciate your kindness in coming so far to meet me.

原文中的“有”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译为deeply。

总的来说,在语意层面上,“有”既可以作为实词,也可以虚化为指称限定词或语气助词,涵盖“存在”与“领有”两重基本意义及其延伸意义,体现了汉语作为表意文字在视角转移中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流动变化,而英语则体现出相对稳定主体视角,且与“be”作为状态的界分明确。

三、语法层面

“有”与 “have”汉英翻译在语法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比较句式对空与时态对应:

(一)比较句式对空

汉语“有”动词用在表示比较的句式中表示达到基准的意义,英语则采用“be + as + adj. +as ”句式。相较于汉语“有”对于占有含义的延伸,英语则沿用“be”侧重对主体状态表达。如:

例12原文:刘姥姥一看,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有小盆子大,第十个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

译文:These cups when brought filled Granny Liu with amazement and admiration. Amazement because all the ten fitted into each other, the largest being the size of a small basin and even the smallest (being) twice as big as the cup in her hand. (谭芳:《红楼梦:汉英对照》第四十一回)

(二)“有”的完成体对应

汉语使用词汇形式表达事件的完成,“有”与动词搭配可构成完成体。这与英语“have+动词过去分词”在功能上是一致的。如:

例13原文:她的英语水平有提高。

译文:Her English has improved.

原译文语意一一对应,表达事件的完成。但需注意“有”表完成时,侧重对动作的“占有”延伸,还有“了、过、时间副词”等也可搭配动词构成表述其他词意的完成。因此,此处“有”虽与 “has”相对应,但并不属于英语中的完成时态,只是表达“完成”的一种形式。

四、语境层面

受社会文化语境因素诸多影响,修辞在两种语言中都以多种形式存在,拓宽和发展了词的意义。“有”被普遍接受的喻义有“富有、怀孕、疾病”等,“have” 则为“富有、得了疾病”等,在翻译中两者亦碰撞出了丰富的对应关系。如:

(一)“富有”隱喻的对应

例14原文:在整个英国,有钱族和缺钱族的区分已经变得越来越大。

译文:The divide between “have” and “have-not” shoppers across Britain has widened.

此处,有钱族和缺钱族翻译为“have” and “have-not”,“have”的词意在这里延伸为“富有”,强调对财富的“占有、拥有”。此外,对于“富有”的翻译还包括: “be rich”“be wealthy”(强调状态),翻译中对应或对空依据实际语境意义选择。

(二)“怀孕”隐喻的对应

例15原文:她有了。

译文:she is having a baby.

“懷孕”在汉英中均有多样的委婉语,“有”是其中的一种。例句表现为不完全对应关系,即原文与译文均有“有”的含义,但原文中的“有了”侧重结果,而译文中的进行时态则侧重过程。

(三)“疾病”隐喻的对应

例16原文:另外有个医生还说我有癌症!

译文:The other doctor says I have cancer!

此处,“有”原译文意义完全对应。总之,翻译时既需对主题的内部语境(词语、句子及语篇联系)有所把握,也需对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社会、心理、文化因素)有一定的了解。

五、语用层面

在语用层面,言外之意使得翻译中的语言选择需要从宏观与微观的多角度审视,同时,文化因素也让翻译活动在此基础上变得更加复杂。下面列举其中较为显见的副词+“有”以及“有”作为引介话题标记的对空现象。

(一)时间、范围等副词+“有”的对空

表示时间、范围等的副词“只、仅、唯、也、又、再等”与“有”连用时,“有”字句的痕迹依然存在,但在翻译中往往被舍弃,只保留副词。如:

例17原文:只有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

译文:Only the sheep, however, as free creatures, are joyfully appreciating the dusk.

(二)“有”作为引介话题标记的对空

汉语作为话题优先型语言,“有”表示“领有、存在”时,可以起到引介话题的作用。英语属于主语优先型语言,“have”的语法位置有严格的规定,不能作为话题标记使用。如:

例18原文:有件事我必须说一下。

译文:There is something I must say.

作为话题标记的“有”与“There be”存现句对应,强调“事”的存在性。与此同时,原文主句“我必须说一下”译文转为定语从句,使这部分话语结构从属化,语意变轻。

例19原文:有那么一阵子,我们把儿子抱在膝盖上,静静地凝视着篝火。

译文:For a while there, with the boys in our laps, we quietly gazed at the campfire.

作为话题标记的“有”处于状语位置,凸显时间在语意中的重要性,译文将“有”省略,将其隐入,呈现翻译对空。

六、结语

在词意、语法、语境和语用四个层面的语言类型框架下,通过对翻译例证的比较分析发现,“有”与“have”词意定义的范围大小,语法范畴、语境制约(尤其是完成时)的差异及语用中的前提预设的不同使“有”在汉英翻译中与“have”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因其自身及其所处位置呈现出多样化的理解和翻译方式。“有”与“have”的对应与对空比较也进一步说明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词、句、语法等的对应性选择结果,更是一种综合性选择过程。

参考文献:

[1]克罗夫特,威廉.语言类型学与语言共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俸跃艳.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泰语“有”字句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