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岚
历史上多少惊涛骇浪往往涌起于看似平静的会议桌旁。尤其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一次的召开背景都各不相同,每一次的会前准备都不简单,每一次的进行过程都各具特色,每一次的历史影响都非同寻常。队员们,就让我们跟随红领巾宣讲团的步伐,一起走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走进这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摘自宣讲稿《伟大的奋斗——从一大到二十大》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心潮澎湃。2022年,历史又翻开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下半年举行。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如何让少先队员们追寻光辉足迹,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如何引导少先队员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如何提升少先队员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在一系列思考之后,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上外云间中学“伟大的奋斗——从一大到二十大”红领巾宣讲团微队课孕育而生了。抓住重要时间节点,聚焦重大历史事件,挖掘典型教育资源,深化政治思想引领,以微队课为抓手,打造精品教育课程。
画卷从哪打开?——党代会到底是个什么会
党代会五年一次,党代会的性质、作用是什么,它具体是一个怎样的会,讨论些啥?“十八大的全称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又是个什么会?”很多队员表示不清楚。这就引发了辅导员对第一集内容的思考。追根溯源,第一集應是整个微队课的统领,它既是党百年辉煌的回顾,也是带领少先队员真正走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了解党的发展史的一扇大门,于是便有了第一集:走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介绍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制度、历届会址变迁、历史意义、职权等显得很有必要。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们讲懂这一节课呢?我们最终想到了以动画的形式、第一视角,把整个党代会犹如画卷般在孩子眼前呈现出来。从党的地方代表大会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从队员们熟悉的家乡到人民大会堂;从党代会的开幕、闭幕到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除了动画,适时地加入现场画面,让整个画卷生动活泼起来。特别在第十九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在中外媒体前的亮相,振奋人心!让队员们触摸到这个画面,倍感亲切,坚定了队员们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加深了对党史学习的兴趣。
画卷如何打开?——以点带面,将整个党史串联起来
从1921年到2022年,我们的党经历了百年历程。这百年画卷中每一届的党代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道路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选出具有时代象征意义、历史意义和巨大影响力的大会,把整个历史片段串联起来,又贴近队员的实际呢?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文臣副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决定从《走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渔阳里到全中国》,让广大少先队员们认识到,渔阳里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中共七大——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谱写春天的故事》,让队员们感受到错误的思想会阻碍社会发展,科学的思想会促进社会发展;从《十三大到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和浦东开发》《中共十八大——开启新时代》到《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开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少先队员的心灵深处逐步培养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最后一集《回顾百年,展望未来,喜迎二十大》,让队员清晰地看到百年党史的沧桑巨变和如今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繁荣富强。力求队员在“开天辟地”中领略党的伟大,在“改天换地”中笃信党的领导,在“翻天覆地”中坚定前行道路。
此外,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思想特点,在每一集的最后添加“历史小博士”栏目,把大会期间的小插曲、卡片式记忆,用童言童语表达出来,贴近队员身心,拉近队员距离。
触摸历史画卷——队员们能收获到什么
上外云间中学党委书记杨敏表示,组织队员们录制微队课,意在让少先队员们追寻党的光辉足迹,走进这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强化爱党情感,增进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在思想教育中升华理想、感悟崇高。
触摸历史画卷,资料查阅、素材收集、文稿撰写、视频录制,无一不考验着队员们。这8位红领巾宣传员都是来自各中队最普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主动报名,积极响应,怀揣着一颗对党的事业无比崇敬、热爱的心。有的少先队员为了一个标准敬礼姿势,对着镜子练了不下几小时;有的队员为了更好地呈现某一句台词,来来回回反复录了十多次;有的队员因文稿里的用语、标点符号拿捏不准,翻阅资料,不断修正,精益求精。队员们除了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外,还深深地理解并向更多的少先队员传播:“童心为什么要向党?”“祖国强大谁带领?”“幸福生活为了谁?”“长大以后怎么办?”不少参与宣讲的少先队员感慨:“找资料、写脚本、录视频的过程就是一次深入学习的过程,从中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也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