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风语咒》是拥有国漫顶级IP之称的“画江湖”系列所推出的,首部在大银幕播放的动画电影。中国电影市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此刻正需要具有现代化语境阐释下的民族特色影视作品来打破文化困境,为本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输出。编剧们需要思考如何将电影的叙事做到看似简单,但又故事情节紧凑;情感表达容易理解的同时,又能引发深刻思考;审美体验既有革新之处,又具有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这些都是影视从业者们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一、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概况
二十世纪初期,由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室》标志着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的诞生。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中国动画电影以兴衰荣辱并存的状态再发展。早期的国产动画内容多取材于中国文学著作及民间故事。例如1961年,导演万籁鸣在《西游记》中选取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故事情节,制作出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该时期的大量动画作品的创作都源于文学改编,在原有文字、语言表达的基础上,附加动态的视听体验,令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达到巅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动画”在世界影坛上大放光芒。然而在二十世纪后期,中国动画因资金欠缺、技术不足、创新乏力等因素,开始不断向下滑坡。在这一时段,大量影视制片厂将动画电影制作转向电视动画长片制作,以获取更多的播映资金。
2009年起,伴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大电影在院线的播出,国产动画电影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在2009—2014这短暂的五年内,国产动画电影面对时代特点,摸索了新的创作思路。无论是学龄儿童喜爱的《熊出没》系列电影,又或是定位为青少年观众的《十万个冷笑话》,都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复兴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年以来,中国动画电影有了质的飞跃,大量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纷纷走上大银幕。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在每年暑期都推出一部口碑、票房双赢的优秀国产大制作动画电影。近几年,优秀国产动画电影,如《魁拔》《大鱼海棠》《大护法》中呈现的东方美学风格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都为影片增色不少,观众的口碑也印证了中国动画电影对大众审美需求的满足。
二、传统精神在《风语咒》中的建构与展现
(一)“积土成山,坚不可摧”的坚守亲情的精神
“母爱”一直是中国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情感主题,同时,也是民族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动画电影《风语咒》围绕子女疾病展开叙事,在充满奇幻色彩的二元对立的故事表征下,导演选择了女性独特的细腻视角,将母亲梅姐的外在形象与情感表征进行矛盾对比。伴随叙事主线的不断递进,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逐渐了解到看似处处算计、狡诈的梅姐,其实是一个日夜为孩子操劳的母亲。梅姐在深知儿子的双眼已经药石无医的情况下,依旧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求医问药。在叙述母亲为儿子求药的过程时,创作者在台词设计上,虽然列用了一个具有搞笑色彩的数字,即医生台词:这已经是你2333次来这了,但是给观众传递的却是为救治儿子,不愿轻易放弃的母爱精神。最终因为想救治儿子双眼的愿望过于浓烈,梅姐选择将自己变身为怪物作为筹码来换取儿子双眼的复明。《风语咒》以平民化的视角讲述生活中小人物的小故事。在面对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疾病问题时,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守护也正是中国式母爱的动人之处。
在《风语咒》中,受到罗刹涂害的村庄正是朗明与梅姐生活的“孝阳岗”,具有象征符号意蕴的村庄名称,传达出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以及子女对父母孝义的回馈的情感。子女所象征的孝义与父母所代表的责任紧密结合,在面对强大困阻时,双方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之抗衡。即使儿子眼前充满众多的艰难险阻,都没有停止过对母亲的找寻。在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情节中,中国式的母子亲情使观众的内心受到触动。早在孔子创立“仁学”之际,“孝义”便是“仁学”的重要核心内涵。孝顺父母是实行仁德的根本,人与人、人与社會的道德关系继而慢慢建立起来。孔子认为,只有仁信智勇全面发展,才能有健全的人格。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孝义是特有的一个存在,在老子的道德文化为本体,儒家、道家等多元文化相互融汇、和谐包容的体系下,孝道成为人格精神的具象表现。在《风语咒》中则体现了双方坚守亲情的精神。
(二)“愿以己身,保一方净土”的武侠精神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武侠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是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的代表。从二十世纪中期的《黄飞鸿》《李小龙》的武打时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卧虎藏龙》《七剑》的新武侠重构时代,在面对中国武侠电影形式逐渐多元化的情况下,武侠电影所传达出的内核始终没有改变。武侠动画却是一个很薄弱的存在。伴随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的展映,中国武侠动画已经开始拉开序幕。从叙事主题层面看,在当下时代的发展语境中,动画电影《风语咒》立足于中国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将传统意义中的“武侠精神”进行了时代的革新。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的大量IP资源重复改编的情形下,《风语咒》中的“侠岚江湖世界观”为武侠动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动画电影市场增加了活力。在这里,“侠岚”的含义区别于在传统意义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其是在中国传统武侠精神和侠士风采上的一个延展。它存在于传统武侠世界观外的一个新的侠岚江湖里。
影片中“愿以己身,保一方净土”的侠岚概念,是在影片开端以旁白的形式进行叙述的,立即就为观众建立起一个“侠岚世界观”。国风式的手绘动画和评书讲解为观众奠定了一个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学基调。主人公朗明从小就笃定自己是父亲所言的拥有“侠岚印”之人,在原本普通的生活中,一直寻找自己的意义。在怀揣父辈所言的侠岚梦想的成长过程中,朗明突遇上古神兽饕餮,在“家”与“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其选择与邪恶进行抗争,最终成长为守护一方家园的英雄。影片中的“家”“国”矛盾也使两者产生了互文关系,它们是互相的、观照的。在解救国之危难的征途中,主人公历经磨难、打破阻碍,逐渐成为守护家园的英雄。《风语咒》中的武侠精神与侠士文化符号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出了全新的侠岚叙事主题。这也是该动画区别于同样作为中国优秀动画电影代表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所运用的《西游记》成熟主题建构的特殊之处,具有十分独特鲜明的文化创新特点。
(三)“我在驭风,风在驭我”的自然精神
电影作为文化软输出的重要途径,也承载着宣扬科普自然的重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产动画电影《鹿铃》构建出了女孩与小鹿和谐共生的美好关系。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中,人们与动植物共存的整体环境有了直观展现。而在国产动画电影《风语咒》中,具有中国生态特色系统的自然场域在为叙述情节、表现人物角色时,都奠定了环境基础。
动画电影中关于自然精神的表达仅仅停留在表层,未能在影片所呈现的立意深度中留下深刻痕迹。以往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在打造自然环境时,多以理想化、乌托邦式的构建方式来展现自然精神。《风语咒》则采用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来探究人与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作为主要主张,以丰富的视觉奇观及理想的生存环境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构建出“天人合一”的自然主题。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影片中具体展现为“风元素”“我即是自然,自然即是我。我在驭风,风在驭我”的自然观念。在《风语咒》中,风不再是自然环境外观性的展现,而是可以与人类感知融合为一体的元素,为人类在体验自然环境时增添一种新鲜的参与感。
三、民族文化在《风雨咒》视听传达中的体现
世界范围内的动画电影依靠工业技术的发展,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集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现代化的3D、IMAX等高新制作方法对传统手绘动画进行革新,创作出符合时代特色及大众所需的文娱内容。就国产动画电影所呈现出的东方美学风格而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关注到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美学元素。在电影创作中,色彩、音乐都是表现美学风格的主要视听手段。大量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影视画面与传统乐理古风式的影视配乐都是《风语咒》以视听手段对外进行的文化展示。
(一)色彩的文化内涵
色彩元素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往往有深刻的影响力,无论是导演个人对色彩的体悟,还是色彩本身所带来的符号文化特点,都对影片的美工设定提供了独特的审美内涵。《风语咒》在开篇以单色手绘画面为影片故事进行前情介绍,为“侠岚”世界观做了铺垫。开篇单一色彩的展现与正片故事的丰富色彩形成强烈对比。在人物形象设定上看,掌控金、木、水、火、土的五位侠岚人物,是以象征各自属性的色彩来进行塑造的:掌握土元素的游不动是以黄色砂石为主要色彩表现的,掌管火元素的辗迟则以棕色作为服饰的主要配色,掌握水元素的千钧以蓝色为主,辰月、碧婷分别以红色和黄绿色为主。外在的人物形象上的色彩也与人物内在的性格形成了呼应。
影片在建筑美工上也参考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特点。在玖宫岭的美工设计上,以红黄两色为主,象征着玖宫岭的庄严与恢宏;孝阳岗的传统民居以灰白为主,体现的是自然舒适的生活氛围。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常见的台基、木桩、斗拱、飞檐、山墙都在影片中有明确展现。中式建筑独特的建筑材料色彩、木材砖瓦结构方式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建筑群体是以提供人类居住、生活、工作、娱乐为一体的空间性结构,中国古代注重建筑与人的协调关系,无论是房屋内部间的配合,还是与周围山川、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抑或是整体视觉上的色彩搭配,在影片的场景设计上呈现出了较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感染力。
(二)音乐中的古风美学
在一部电影作品中,音乐影响着整部影片的情感表达。音乐的传播对观众理解影片内容、人物情感有明显的作用。中国古代关于音乐理论的书籍中有明确记载,音乐与政治、社会生活、人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源于生活中的本质,通过声音作为传播媒介来表现人类的现实生活。在电影作品中,伴随着叙事的不断递进,不同事物的变化也会使观众内心的情感产生转变。电影中的配乐要想深入感染打动观众,就必须在尊重乐理的基础上,真正体悟作品的内涵。《风语咒》在保留原有故事叙事的基础上,也将色彩和音乐融入了影片的叙事中,为剧情发展服务。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下,提升了观众对故事脉络、情感传达的理解力。
《风语咒》根据影片所呈现出的多重叙事线索,制作出了四首各具特点的乐曲。其古风版主题曲充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歌词和中式乐理的古风编曲,使影片的“国漫”色彩更加浓厚。在视听感受上给观众带来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江湖气质与魔幻色彩,为影片的整体氛围打下了磅礴的气势基础。同时,影片中质朴的亲情与朦胧的少年爱情也作为次要的叙事线索来为剧情进行多重建构。音乐创作者也根据影片中不同的叙事线索,制作了守护版主题曲与爱情版、热血版插曲,在推进影片叙事的同时,让观众身临其境,领会影片所传达的故事情感。
四、结语
《风语咒》作为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又一力作,坚持制作团队的所有成员均为国人,影片凝聚了创作者对国漫的深切寄托,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在世界观的建设上,《风语咒》融合了道家五行之说,由上古神话中的神兽设定,以及特殊的东方特色视听审美形式加以构成,在丰富动画电影内容的同时,又对中国文化进行了美学展现。受众“全龄向”的《风语咒》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子亲情的坚持与救赎;舍弃小我、成全大我的侠义精神;自然主题和独特文化视听审美体验放置在一起,一同建构出了一部饱含民族美学特色,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好故事。但影片中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脸谱化”与台词“段子化”的问题过于明显,如果可以稍加改善,将会使影片的整体效果更进一步提升。希望更多的影视从业者在面对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时,可以运用影视手段进行文化输出,彰显文化自信,更好地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郭锦龙.国产动画电影的色彩叙事[J].电影文学,2018(15):129-131.
[2]孙晗,彭志军.论生态文化的动画表达[J].电影文学,2018(24):36-38.
[3]陈旭.国风动画电影《风雨咒》:古风音韵 审美融合[J].电影评介,2018(20):109-112.
(作者简介:穆清,女,硕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鎬京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与电影电视研究)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