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忆(外二篇)

2022-05-30 10:48:04叶远钦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人暮色风车

或许,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回忆过去的事情。尤其是那段在农村里劳作的时光,当然,也会想起很多老物件,风车自然也是当年农人们的重要农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村还是以传统耕作为主,一年几番稻田轮作。农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日子过得虽紧巴点,但也很安逸。风车在以前的农村,是很常见的一种用杉木制成的农具,其外形像“车”,使用的时候又要用到风力的作用,故叫“风车”。听父母讲,风车在当时是比较稀罕的物件,几十户人家就一辆风车。

后来,风车便慢慢地普及到各家各户。风车较重,由于体积大,需要两个人前后抬才行。风车,是用来分离谷子、麦子、菜籽、玉米等杂物的。也算得上较为奢侈的大件农具。风车有四个口,一个V型进口较大且向上,三个出口较小,分布在风车的各个位置。把带着杂质的稻谷从风车敞口倾倒进去,用手摇动风车的摇把,通过扇片转动形成的风,把较轻的杂质吹走,把干瘪的糠壳从风口吹下,再让质地较重的谷物沿着斜口,水一般哗哗流下,这样一来,谷物就被风车轻而易举地分为两堆。一堆是干瘪的糠壳,一堆是沉甸甸的稻谷,当然,摇风车也是个技术活,一是用力要均匀,二是从敞口放出来的时候要适中,不要让谷物飘进杂质堆里,要不不仅筛不干净,而且谷物堆里会混有杂质。

那年,从学校出来,在家里待了一年。父亲为了让我在农村锻炼,我做了一年的农民。现在想起来,在农村的那段劳作经历 ,是我今后走向社会,拼搏努力的基础。那时的农村,是非常恬静、淡然,没有喧嚣的汽车喇叭声与工厂的机器轰鸣声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春播秋收,是恍如“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时光。在空旷的田野上,一片片稻浪,在秋风的吹拂下,显示出风吹稻浪的情景,好像一幅幅美丽的画作。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家里有一辆风车,是父亲特地叫木匠定做的。我家的风车,外形精致,小巧玲珑。农忙季节后,稻谷、麦子等晒干后,最后一环就是用风车把瘪的碎叶扇掉。这项工作,一般由父亲或母亲完成,而我打下手,父母毕竟是经历过磨炼的人,使用风车的时候,技术娴熟,常常几个小时下来,一点都不觉得累。

风起,或糠壳飞扬,米粒坠下;或麦壳飞扬,麦粒坠下。那会儿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风车,村里人也经常相互借。一般用风车扇碎叶,都是在晒场上,人声鼎沸,欢声笑语,那温馨、热闹的场面,实在难忘。农村人都好客、善良、勤劳,以前那种浓浓的乡情,一直到现在,还在梦里萦绕。

时过境迁,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风车这个老物件,在农村也很少见了。风车犹如一件“老古董”,在那个年代完成了它应有的任务,然后悄然隐匿起来。

对老物件的思念,是一种情怀。也许,这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反应。

乡村暮色

一天中,乡村有不同的风景。清晨的寂静、午后的喧嚣,但我最喜欢暮色里的乡村。

都说乡村空气好,这话不假。远离城市的繁闹,乡村便是一处休闲旅游、养老宜居的好去处。房舍相连、串门作揖、互相唠嗑、鸡鸣狗叫、人声鼎沸……这是乡村的特色。没有人间烟火味,也不叫乡村,我虽然在城里工作,也久居市区,但是我一直留恋淳朴的乡村。那里有村民间的互帮互助,处处都是温馨的,这么好的地方,怎么不叫人留恋呢?

一年四季里,乡村的暮色有着各自的特点。

春天里,乡村的暮色是充满希望的。一棵棵老树吐绿枝,一片片刚翻耕的土地,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正散发着芳香的泥土味道,整个旷野与村庄,被一片绿覆盖。勤劳的农人有晚归的习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就是多少年来,农人一贯的做法。当然,现在农人进厂务工的较多,从前低矮的瓦房也变成了一幢幢漂亮、别致的新楼房,久违了的袅袅炊烟, 也只是一种远去的传说。或许,也只有在几户年纪稍大的农人的农舍里,还能见到迷人的炊烟。春天里的暮色,是和谐的,也是神秘的。

夏天里,乡村的暮色又是充满浪漫的。夏天昼长夜短,气温较高。这些劳作的农人,吃罢晚饭,洗漱干净后,便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站立,或坐在村前的石板凳上,摇着芭蕉扇,聊聊家常、唠唠嗑,岂不悠哉。要是在二三十年前,农村里更是热闹,那时家家户户都种田,每年夏季又要经历“双抢”时节。收获早稻,可是当年农人最苦恼的事情,三十几度的高温,还要到田里劳作,这种苦真是一生都难忘。那会儿,乡村里真是一片沸腾。暮色里,农人们全家出动,在崎岖的机耕路上,一片欢声笑语。有拉双轮车的,有拉单轮车的,有抬打稻机的……一些半大小伙儿,都跟在装满稻谷的车队里,有的还帮着父母拉车。或许,那时的农人,也不感觉苦。记得村里有口井,也不知道多少年前的老井了,井呈圆方形,故叫“团井”。在那个年月,这口老井不知给农人们带来了多少清凉与乐趣。老井不大,水很深,也很凉。

秋天里,乡村的暮色又是成熟的。秋天,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是个收获的季节。暮色里,漫山遍野的树叶慢慢变黄,秋风一起,秋叶扫落一地。人生短短几个秋,转眼即秋,相思更浓。深秋至,空中几行大雁在往南飞,雁过留声。

冬天里,乡村的暮色是纯净的。古老而又空阔的村落,北风呼啸,气温一日比一日低。不日,漫天飞雪就落在了田野、农家小院、远处的山上。白雪皑皑,把乡村暮色渲染得一片寂静,村里再没有往日的喧哗。

年年岁岁花相似,乡村的暮色却有不同的景致。那些花儿,秋冬枯萎,只等下一年,春风过处,春雨滋润,照样会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以前的夏天

高温、酷暑、热浪……都是每年夏天特有的象征。

走过春天的春意盎然,迎来了夏日浪漫、温情的时刻。

现在的夏天,普通农家都有空调、电风扇,这些电器设备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让人们在漫漫夏夜,感觉不到一丝闷热。

以前的夏天,农人还要参加繁重的“双抢”。“双抢”就是指收获早稻与抢种晚糯稻,那时正值“三伏天”,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火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让人喘不过气来。凌晨三四点,天色微亮,一絲丝晨风伴随着清凉,在几声鸡鸣狗叫中,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村民们在几声寒暄后,都起身做早餐,挑水拿柴火,炊烟袅袅里夹着些人声。吃完早餐后,一排排拉着单轮车、双轮车,抬着打稻机、挑着箩筐的人群,便陆续出村,穿过村里的各条机耕路,说说笑笑,奔向各自的田间。到了晌午八九点,太阳已经直射在这个古老的村落了,赤脚走在地面上,都会热得发烫。这时,载满一车车稻谷的车队,已逐渐回家。村民们又要忙着到晒场上,摊晒刚收回来的带有青叶的稻谷了,稻谷湿漉漉的,因水分较多,故倒出来时较重,需要用铲子把稻谷一层层铲开,再把青叶集中处理。那会儿,晒场可是热闹的地方,一块块错落有致的晒场基地,呈长方形,有大有小。

那時的农人淳朴、善良,过着简单安逸的生活,真想回到过去。

以前的夏天,晚上经常停电。酷热的时候,停电是最烦恼的事,村里的空地上、院墙边、水井旁,都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人群中,有老者、中年人、年轻人、小孩,大家手里都拿着芭蕉扇,这些芭蕉扇有新的,有已经褪色的,也有破旧不堪的。村民们有穿着短裤的,有赤膊的,有端着茶碗大口喝茶的……一幅形态各异的情景,在辽阔、深邃而又闷热的夏夜里,展示着各自的生活轨迹。那时,我们村里还经常放露天电影。露天电影对上了年纪的人而言,可能还是记忆犹新的吧。那会儿,村里放电影是定期的,一个月一到两次。都是通过村广播通知的,我们村有个地方,过去是村里的娱乐场所,地方很大、很空旷,有个古戏台,听老一辈人讲,这戏台很早就有了,早些年,还经常有戏班子到这里做戏。“咚锵……咚咚锵”的节奏声与袅袅绕耳的乐音,似乎还会呈现。这里自然也成了我们孩提时的乐园。我们村在方圆十里也是大村,村里放电影可乐坏了村民们。家家户户仿佛过年似的,都准备了待客的饭菜,也会有很多邻村人来做客。不等天黑,那里已经是人潮涌动,长凳、短凳、小凳等早已一排排的,放得整整齐齐。夏日的傍晚,虽闷热,但丝毫没有减弱村民们看电影的热情。两旁的小商贩,更是抢占了好的位置,早就铺好各种铺位。有卖薄荷糖的、有卖茴香豆的、有卖棒冰的……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给电影场增添了几分繁闹的气氛。等到电影开场,场内一片喧哗,有伸长脖子看电影看得津津有味的,有在私底下窃窃私语的……夏日的夜晚,一轮明月分外皎洁,无数的星星在闪烁。这么热闹的场景,一晃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以前的夏天,总有些难忘的回忆。在我小时候,不像现在的小孩这么娇惯。有条蜿蜒曲折的四明江经过我们村,绵延数十里,江水清澈见底。江边有很多村落,我们那里的农田灌溉,也主要靠这条江水了。这便有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磅礴的四明江,流过我们村段,有几处“滴水波”,这里的水不是很深,水流不急。夏天的时候,有很多人在这里游泳、洗衣服,少时的很多欢声笑语也停留在此处。

最难忘的,是在那江里抓蟹的事,水中有很多鹅卵石,鹅卵石交错相叠,大小不一,鹅卵石边有很多杂草,脚踩在江底,冷飕飕的,水很清凉。江面较宽,有很多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螃蟹都比较“瘦小”,它们隐匿在鹅卵石底下或边上,时不时会爬出鹅卵石,四处爬动。当你用手搬开石头,轻轻去触摸螃蟹的时候,它会很警觉地张开它的“大爪”,钳住你的手指,让你的手指疼痛不已。我小时候因为笨手笨脚,所以摸不到螃蟹。

以前的夏天,乡村里的炊烟袅袅也是诗情画意的。或许炊烟就是过去乡村特有的风景,每当傍晚,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就会冒出袅袅炊烟。这些炊烟或长或短,或浓或淡,刚开始直直的,后来被风一吹,也不知道柔情的炊烟去了哪里?远处的炊烟,不知何时再能相见?要想再见那缠绵的炊烟,估计要回到二三十年前吧,那时的炊烟才“原汁原味”。

以前的夏天,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迟暮时分,一望无垠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的吹拂下,成片成片的稻浪翻滚,稻香扑鼻而来。这时,暮归的牧童牵着老牛正往家里赶。炊烟、牧童、老牛,这或许也是从前乡村的美丽景致吧。

时过境迁,往事如烟。乡村已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阵地,工业区、开发区已覆盖农村。乡村城市化,不断推进。

我们这些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人,是否还在想念以前的夏天。

作者简介:叶远钦,系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绍兴市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农人暮色风车
小风车
纸风车
瞻仰三黄风车庙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6
小风车,转呀转
幼儿画刊(2018年3期)2018-04-09 06:16:32
在暮色中告别(外一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9
暮色之下
宁夏画报(2017年5期)2017-09-20 21:30:10
暮色与核桃
青春(2017年5期)2017-05-22 11:54:39
2016农人在路上
新农业(2016年14期)2016-08-16 03:32:59
农人碎碎念
营销界(2015年25期)2015-08-21 07:25:00
农人碎碎念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