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E·B·怀特是二十世纪杰出的杂文家、散文家、评论家,其三部曲《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本文以成长小说为切入点,简述该体裁的文学定义与写作模式,借助巴赫金的动态性理论归纳成长小说的“三段式”结构特点,以怀特的童话三部曲为例,横向对比分析主人公小老鼠斯图尔特、小猪威尔伯、天鹅路易斯的心路历程,纵向归纳E·B·怀特的幻想王国的进化演变,进而帮助读者全方位解读E·B·怀特的童话世界所传达出的童话世界观中追寻“真”,发现“善”,获得“美”的成长母题。
二、成长小说概述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成长小说最早起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引导文学创作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经历。1819年,成长小说由学者卡尔·莫根斯坦首次提出。学者张国龙研究表明,“成长小说”的德语语源存在多重语义,是塑造、教育、修养、发展、成长等诸多含义的集合体。实际上,成长小说最早可追溯到1795年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学徒岁月》,讲述了一个每天无所事事、生活空虚乏味的商人为了追寻幸福,勇敢踏上自我实现的旅程的故事。目前,在很多的经典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成长小说的影子,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讲述了主人公简·爱努力寻找自己的社会价值的故事;查尔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讲述了孤儿皮普的个人成长和发展;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了少年霍尔顿从生活的苦恼中寻觅到真正的幸福的故事,等等。
巴赫金在《教育小说及其在现实主义历史中的意义》中,将以往作品对成长小说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遵循说教性的纯结构原则,情节聚焦在教育主人公这一过程本身;另一类强调文学作品中助力人格发展成长的因素。他表示,这两种分类标准没有抓住文体的核心,成长小说与其他文学题材的本质区别为“人的成长”,不同于以往的静态侧写,成长小说应该集中体现主人公的动态性转变,即“成长”。巴赫金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归纳了以往的定义,分析比较孰优孰劣,进而点明成长小说与传统静态文本的不同。笔者根据巴赫金成长小说定义,总结成长小说文本中“迷茫—救赎—成长”的“三段式”行文模式。
“迷茫”的主人公往往是幼年或青少年,为拨开成长的迷雾,走出困境,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实际还是隐喻,主人公踏上了旅程,旅途时常伴随着冲突与斗争,需要他们勇敢面对。作者倾向于加入“精神引路人”来给他们指点迷津,“救赎”主人公。成长道路并非坦途,主人公要犯错误,并与周遭环境起冲突,随着故事的行进,逐渐蜕变、“成长”,最终拨云见日,展现出跃迁式的心理成长、变化和成熟。在有些故事的结尾,实现自洽的主人公成了“精神引路人”,开启了成长的旅途。
三、E·B·怀特童话三部曲中的成长主题
E·B·怀特创作了三部童话作品,开山之作《精灵鼠小弟》,中流砥柱《夏洛的网》,收官之作《吹小号的天鹅》,下面笔者具体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关于成长的主题。
(一)《精灵鼠小弟》:心之所向,一苇以航
《精灵鼠小弟》出版于1945年,主人公是利特尔家的第二个儿子斯图尔特,他的身高仅有两英寸,长得活像一只小老鼠,先天的缺憾并没有击垮斯图尔特,他自信豁达、乐观开朗、勇往直前,为了追寻被坏猫咪野茉莉吓跑的小鸟玛加洛,他驾驶玩具小汽车并踏上旅程。在致出版人的回信中,怀特写道:“我在书中没有一处地方把斯图尔特写成是老鼠(我想这一点我错不了),他只是一个小家伙,看上去像老鼠罢了,实际上他不是老鼠。他是第二个儿子”。老鼠的形象使斯图尔特饱受困扰,正是这种介于人类与老鼠间的模糊感,给小斯图尔特的人生带来了“迷茫”。他小小的身躯使得他不得不面对很多物理上的挫折,他被困在窗帘里、很难挤上公交车、差点被玩具帆船的水花淹死、被纸袋困住、被妈妈不经意地关进冰箱里,就连跳出垃圾桶对斯图尔特来说都是死里逃生。
面对挫折,小小的身体也能蕴含大大的能量,纵使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他也要纵身一试。斯图尔特没有因身体上的桎梏而就此自怜自艾,在第一任“精神引路人”——父母和哥哥的鼓励下,缺点也可以成为优势,他帮助母亲在下水道找回丢失的戒指;在暖气管道下追到乒乓球;修钢琴琴键……家是最温暖的避风港,可青春期的孩子总要走出舒适圈,才能长成独当一面的大人。斯图尔特是充满冒险精神的,他驾驶迷你版“黄蜂号”帆船乘风破浪,勇斗“莉莲号”,凭借勇气征服了玩具店老板的心;他英雄救美,从天敌野茉莉手中救下玛加洛;他帮冈德森小姐代课,被孩子们嘲笑是令人讨厌的老鼠的他大膽发声,为被歧视者正名,走出挫折的漩涡;在“救赎”与“自我救赎”中迎接本就应该向着光的人生。
如果家庭孕育了斯图尔特不服输的性格,那么小鸟玛加洛的出现则为其指明了方向。拥有美丽羽毛的棕色小鸟玛加洛温文尔雅、美丽善良,她被斯图尔特的母亲所救,又在关键时刻救斯图尔特于水火,千丝万缕的线索将二者绑定,她是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是他的初心,是他魂牵梦萦的玛加洛。玛加洛的不告而别将斯图尔特再次陷入困顿的漩涡,是勇敢追爱还是安稳生活,生存还是毁灭,去做还是不去做,在抉择时刻,作者安排了第二位“精神引路人”——卡尔医生登场,卡尔医生的小汽车为斯图尔特的追寻之旅保驾护航,最终,勇气战胜了怯懦,不待扬鞭自奋蹄,一路向北而行,斯图尔特踏出了“成长”的第一步。怀特先生在《精灵鼠小弟》的序言中曾说道,“生活主要是追求”“追求一种美好的事物”。自此,斯图尔特完成了动态性转变。
(二)《夏洛的网》:生命礼赞,友谊颂歌
《夏洛的网》的灵感源于E·B·怀特的一篇散文。怀特一改成人写实的笔触,从孩子和动物的视角着手,为现实蒙上童话的面纱,因小猪去世而悲伤的怀特以纸笔为媒,创造了威尔伯。故事讲述了朱克曼家谷仓中的落脚小猪与蜘蛛夏洛的真挚友谊。与斯图尔特相比,落脚猪威尔伯身份明朗,作为动物王国的一员,不必因身份模糊而苦恼。和斯图尔特一样,先天的缺陷给威尔伯的生活增加了困扰,他的“迷茫”恰恰来自其对猪的身份认同,没有人关心猪的孤独与痛苦。童话是美好治愈的,在“精神引路人”弗恩的帮助下,威尔伯得以保全性命,过上小宝宝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每天喝牛奶、坐宝宝车、在车站接送小主人上学和下课。可孩子总要离家,威尔伯越长越大,被转送到了朱克曼家的谷仓,只身闯入动物世界,他真正的历练就此拉开帷幕。
灰蜘蛛夏洛的出现点燃了威尔伯的求生之火,“救赎”初出茅庐的小猪,“精神引路人”夏洛改变了他的命运。亦师亦友的夏洛凭借小小的身躯,勾勒纤细的蜘蛛丝,这晶莹透亮的蛛丝饱含其对威尔伯的爱与教导。第一课名叫“王牌猪”,这三个字符帮助威尔伯一举成名,从生命岌岌可危的落脚猪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王牌猪;第二课写道“了不起”,人们不再认为威尔伯是偶然得势,把他奉为天选之子,小猪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干净谷仓;夏洛称第三课为“光彩照人”,主人夫妇甚至为出征的小威尔伯奉上牛奶浴,好在夏洛及时教导小猪成人前的最后一课——谦卑,名气并没有使得小猪骄傲自大,名气没有毁了他,威尔伯最终获得了蓝带特别勋章。虽然没有得到蓝带头奖,但是他赢得的特别奖铜奖章足以保住其性命。
其实威尔伯明明可以逃出谷仓,重获新生,追寻自由,但美味的剩饭菜绊住了他,威尔伯选择了安逸的生活。蜘蛛靠织网捕食猎物,靠自己过活,把命运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它教给威尔伯的第一课。谷仓的日子并非事事如意,老鼠坦普尔顿戏弄他、小羊崽们嫌弃他、老山羊告诉他,朱克曼家最终会吃掉他。忧心忡忡的威尔伯,整日郁郁寡欢、水米不进,孤独的小猪不再为衣食无忧的物欲蒙蔽,不要食物,要爱、要朋友。直到夏洛成功打响了他天选之猪的名号,用炙热的友谊保护了威尔伯,威尔伯可以安度余生,可夏洛的生命却画上了句号。夏洛的死亡宣告故事暂时落下帷幕,“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點有意义的事情”,夏洛的离去教会小猪“成长”的最后一课——感恩、传承与生命的意义。
(三)《吹小号的天鹅》: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
作为童话三部曲的终章,《吹小号的天鹅》成书于1970年,故事讲述了哑天鹅路易斯在天鹅爸爸与人类小孩萨姆的帮助下,学习人类语言,以小号发声,最终成为比肩知名乐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小号演奏家。当代文学大师厄普代克称《吹小号的天鹅》“最无拘束,娓娓而谈”“故事给了小朋友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关于成长的寓言”。和斯图尔特、威尔伯一样,路易斯先天就失去了那引以为傲的高亢嗓音,天鹅不会说话,怎么恋爱呢?天鹅怎么可能学会读写呢?关于未来的种种“迷思”困扰着路易斯。
成功的家庭教育为路易斯以后的人生保驾护航。“……感觉自己强大、高兴、坚定、神气、自豪、成功、满意、有力、出众——就像已经征服了生活那样,具有一个崇高的目标。”路易斯当然可以选择留在父母身边,但他可是斗志昂扬的野生天鹅,路易斯要靠自己圆梦。在萨姆的帮助下,路易斯独自前往人类世界学习,离家的路易斯实现了从童年向青春期的过渡。路易斯聪慧肯学,用自身实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将象征着知识的石板和石笔挂在脖子上,这是第一次“救赎”。小伙子路易斯对天鹅小姐塞雷娜一见倾心,奈何语言的障碍将他们阻隔。爱子心切的天鹅爸爸不惜铤而走险,放下道德尊严,强取小号,把被夺取的东西还给路易斯,从此小号就是他的声音。在崇高目标引领下的路易斯踏上为父还债之路,承担责任标志着路易斯从青春期向成年的过渡。路易斯在夏令营打工、助演、被动物园邀请常驻,从加拿大到波士顿再到费城,他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路易斯实现了在社会层面的第二次“救赎”。
在《吹小号的天鹅》中,主人公不仅自我“成长”,更成了“精神引路人”,助力他人的“成长”。路易斯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他主动还债;在旅途中解救平果·斯金纳;在故事的结尾,路易斯解救了心上人塞雷娜,他心心念念的爱情与自由终于实现了。路易斯说,“天空是我的起居室。森林是我的客厅。寂静的湖是我的浴缸。我不能一辈子留在栅栏里面。”实现自洽的路易斯从自渡到渡人,这是“成长”的例证。
四、结语
巴赫金在《小说理论》中指出:“主人公的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的性格,在这一小说公式中成了变数。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小老鼠斯图尔特,虽生为侏儒身,但心怀鸿鹄志,他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勇敢追求在他心中美好的玛加洛,他一路向北方进发,踏上成长之旅,探求生活中的“真”;小落脚猪威尔伯在飞天蜘蛛夏洛的帮助下一举成名,亦师亦友的夏洛教会威尔伯智慧、勇敢和生命的本质,于是在精神领路人的带领下,小猪威尔伯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并在人生旅程中觅得来自友人的“善”;最后,哑天鹅路易斯把命运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先天的缺憾并没有击溃他,路易斯在人类社会中摸爬滚打,获得知识、财富、荣誉,最终与塞雷娜建立美满的家庭,完成成长的进阶之路,获得生命中的“美”。因此,纵向归纳E·B·怀特的幻想王国的进化演变,发现路易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自由的向往是在实践夏洛用生命教给威尔伯的道理;路易斯追寻塞雷娜,恰似斯图尔特对玛加洛的幻想,在路易斯身上,作者用诗性正义的笔触,将一切的遗憾画下完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巴赫金.小说理论[M].白春仁,晓河.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美]E·B·怀特.精灵鼠小弟[M].任溶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美]E·B·怀特.夏洛的网[M].任溶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美]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M].任溶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5]马力.唯有崇高,方能得救——读E.B.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J].昆明学院学报,2019,41(04):16-19.
[6][美]M·H·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M].朱金鹏,朱荔.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张国龙.成长小说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郭玉鑫,女,本科在读,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