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天博,专栏作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诗词达人”,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六强,上海东方卫视《诗书中华》四期擂主。
在上一期中,我们谈到了《饮中八仙歌》中以“事”托“人”的人物描写方法,今天,我们再继续看看这首著名唐诗中,画龙点晴的“用典”。
当我们描写一个人的时候,基础的方法是描写这个人的外貌,将他的长相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但看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就会发现,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极少,只有写崔宗之的时候,说他“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这里值得一说的就是“用典”。
“白眼望青天”,说的是魏晋名士阮籍自诩“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而诗中的崔宗之比起狂傲的阮籍更胜一筹,直接“白眼”望向了“青天”,活脱脱的狷狂跃然纸上;接下来的“皎如玉树临风前”广为传诵,更成为了千古名句,这也就是成语“玉树临风”的由来。
一个“白眼”传典,一个“玉树”成典,崔宗之是谁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古文人雅士的精神气质一刻而成,传世千载。
抓住性格特点,简省笔墨,突出衬写人物性格里的特殊之处,笔到意连,这是用典的妙处。这样借典刻画出的人物,更为生动立体,透着叠加和穿越的力量;重彩的点厾,让人似乎嗅到了唐酒的陈香。
《饮中八仙歌》还写了两位著名的人物,一是“诗仙”李白,一是“草圣”张旭。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喝酒写诗并不稀奇,但天子召见,李白不应,反而说自己是酒中仙人,这样的狂放不羁、不畏权贵的性格,这样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君王的人物形象,杜甫捕捉得入木三分。大碗喝酒,大笔拽词,放歌逐浪的浪漫主义夸张呼之欲出,李白的性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千百年后仍栩栩如生。
诗中另一个比肩人物是“草圣”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描写的是张旭饮酒之后,放浪形骸、“脱帽露顶”、以发代笔、泼墨狂舞的潇洒文人形象。懂得欣赏张旭书法的人,便体会得到其挥毫泼墨、落纸如烟的现场代入感。
无论是“白眼望青天”的崔宗之,“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还是“脱帽露顶王公前”的张旭,一个个“饮中八仙”典故串连起了风流故事、雅士精神。
适当地用典,丰富了人物的性格联想,厚重了点滴文字背后的人文历史,成就了一代大诗人的笔下奇观,是诗歌中的别开生面之作,也堪称学习写作的绝佳教材。
天博老师小课堂:
1.提到饮酒,自古就有诗酒不分家之说,除了《饮中八仙歌》中的人物外,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和酒相关,比如写山水田园诗的陶渊明,他不但自己喜欢饮酒,还曾写过著名的《饮酒》组诗;还有一位你可能没想到,就是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她后半生坎坷漂泊,经历国破家亡,常常借酒消愁。找到这些文人与酒相关的经典诗作,分析一下他们的“用典”,试着用自己的文字解释出来,或者循着他们的写作模版,自己来一个套用练习,感受一下写诗填词的文字乐趣,积少成多,你慢慢便会有了自己对于字词的独特理解,就会有自己独到的运用。欢迎发来你们的评论或诗作。
2.用典,是高考古诗词中的常用考题,加强用典知识的积累和用典的练习十分有必要。用典的理解不到位,典故的出处不清、意蕴不明,直接会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欣赏,也会造成答题失分。试着去找一下《饮中八仙歌》中人物的经典故事,结合《饮中八仙歌》的人物描写,写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我眼中的诗酒人物________”。
3.人物描写中的用典例句练习——
(1)“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例】翩翩少年,玉树临风,青春里所有的美好,都印在了他大大的眼睛里。
(2)“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例】记忆中的爷爷,都是喝着老酒,在啧啧的品酒声里,幽幽地忆着往事。偶作上一两段小诗,高兴时便一个人摇头晃脑地念念,還不忘记自嘲一下:“呵呵,李白斗酒诗百篇,唯我夏夜无长眠哈!”
爷爷是我们家的一宝——酒中仙哩!
(3)“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例】在他那弯弯的俏眉毛下边,长着一双笑眼,平时看上去文绉绉的,要是甩起大字来,一只与他极不相称的大提斗提得老高老高,游丝引带,落纸如烟,一会儿工夫一幅大字书法便告完成。这时大家都打趣地说:“真可以称作大书法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