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探析

2022-05-30 00:00刘慧聪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时期

摘  要:在高校教育体系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当中,要关注对学生的实际就业、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从而实现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基础理念。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二者在内涵与意义上的联系,充分利用高校课堂载体和就业辅导优势,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就业困难问题。文章系统性介绍了高校课程中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意义和二者的异同点,并详细分析了促进其整合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5-0185-04

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高校也積极开展了面向教育化的工作革新,利用更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思政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困难。在思政与就业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从心理上、思想上对学生的就业困难予以调解,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教育整合是一个复杂的探索过程,需要院校和教师共同结合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的最后一道关,为社会现代化发展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一、高校课程中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增强就业认知

由于高校学生对于就业择业方面的经验较少,在初次进入择业时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惑,通过院校集体组织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于就业方面的认知,在实现有效择业、职业规划等方面也能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就业是每一个毕业生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在面对纷杂的就业市场和相关信息时,学生往往会失去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有更为专业的院校教师进行指导纠正才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个人成长的工作。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展了面向就业化的工作改革,这也使得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有了更良好的基础环境,学生对于课程的认可程度也更高,这是毕业年级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经历的课程之一。

(二)拓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工作所包含的内容较多,除了文化知识和专业课程外,还需要关注学生在成长发育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通过教师指导等方式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思政课程对于学生思想和道德方面的规范具有积极意义,在就业指导工作当中灵活地融合思政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认知,在进行就业竞争时也能够成为学生的优势之一,更好地实现了素质化教育的内涵需求。在思政课程和就业指导的融合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照顾到毕业年级学生心理情绪浮动较大的情况,在进行择业选择时的一些困惑也能够通过教师更为专业的指导和解读帮助学生进行择优处理,使学生在离开校园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可以借助校园的力量进行把关和优化。

(三)培养复合人才

目前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技术型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行业市场的竞争,更需要院校的基础教育打造具有复合特性的人才,使其不仅能够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胜任岗位的要求,在职业道德、个人思想和政治意识等多层面上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对于企业而言,能够更好地胜任不同的岗位需求,特别是在面对从校园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过程当中,这类复合型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快速上手,企业在这部分新职工的培养教育方面所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成本更低,也是目前整个就业市场的人才招聘发展趋势,要求院校在进行人才指导和培养的过程当中考虑到这一需求。

二、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共同点

基于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在内涵价值上的联系和共同点,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教育的整合发展,实现以二者的共性优势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目标。

首先,思政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规范认知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融入社会和职场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这种思想上的约束才能更好地遵守相应的规则制度,这也是保障学生良性成长和发育的重要基础。在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不仅教授了学生在择业中的相关知识要点,更从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展开了有效的融合和引导,使学生在进入职场后能够快速适应。这种教学内容上的共同点是实现教育整合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课程体系建立过程中也需要依照二者的内在关联着手,进一步优化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其次,择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单纯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很难在海量招聘信息中选择最适合个人发展的企业,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帮助,院校也可以借助对应的资源帮助实现就业择优。在整合择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个人择业观念、能力水平等形成充分认知后才能更好地和企业之间展开双向选择,通过有效的思政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之前建立一定的基础观念,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心理落差感。在面对择业的挫折时,积极健康的心态也有利于实现快速调整,是每个学生在就业过程当中都需要经历的思想引导。

三、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整合中存在的不足

(一)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在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中,教学任务多是由本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完成,虽然这些教师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他们却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对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用人标准的调查不够深入,导致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只能停留在表面层次,对于学生的职业技巧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相对缺乏。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教育人员也很少会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导致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在面对就业挫折时,也极易产生负面思想和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就业是非常不利的。

(二)就业指导教育中思政教育针对性不足

在就业指导中渗透的思政教育内容应与普通思政教育内容不同,这就要求高校选择与就业相关的思政内容,比如,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怎样从容应对就业挫折、在面试时应注意哪些礼仪规范等,并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就业指导教育中,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在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中,教师所选取的思政教育内容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思政理论知识与实际就业相结合,影响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渗透效果。

四、促进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方法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教育

为更好地实现高校教育当中的思想政治引导和就业指导整合工作,教师必须要首先明确二者在教育本质上的共同性,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开展对学生的积极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在进行角色转变、社会就业的过程中更好的形成适应性。高校阶段的教育工作,更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思政引导和就业指导的工作当中,更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困惑点着手,与其共同解决,真正把学生在从校园转向社会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各类心理、专业等不同的问题提前在校园的课程规划体系当中予以明确,帮助学生建立克服就业困难的信心[1]。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当中,需要更好地切合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实現个性化指导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并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当中更好地运用相关的法规知识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在三方签订过程当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二)开展就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就业学习不能只依靠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浅显的探究,对于学生在实际择业与工作当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有效性明显不足。院校可考虑和地方对口企业之间展开良好的实践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在就业之前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模拟面试、就业实习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就业岗位的认知性,并根据这部分实践经验更好地对个人的职业追求形成规划[2]。许多大学生在初次参与就业实践活动时很难快速地进行角色转换,在一些对于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工作也很难适应理论到实践的运用,必须通过教师有效的思政引导消除学生的思想压力,不断纠正学生对于工作的畏难心理,更好地为后续的实际就业、择业等形成基础指导,更好地运用实践尝试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就业的认知水平。

(三)构建教育协同发展

在教师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过程当中,需要有包容且综合的思想认知帮助学生在繁杂的就业信息中选择更合适的企业,也要运用思政教育的方式,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竞争。在进行教育体系的协同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从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内涵出发,真正从学生在择业、面试等不同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予以有效整合,利用规范、健康的思政理念指导学生完成就业[3]。教师在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当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结合个人教育经验和对人才市场的了解给出最为有效的建议。教育体系的协同发展在本质内涵上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其中的思政教育更偏向于对学生思想成熟性的引导,而就业则是和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相关的一项具体内容,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促进高校教育体系完善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激发学生主观意识

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是使其适应角色转变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心理和思想方面的引导上能够帮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水平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事业上的目标。在初期进行择业和简历投递时,学生会面临一系列较为复杂且细节化的问题,不同企业在面试和奖励筛选时侧重也有差异,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教师要重视积极运用思政引导的方式对学生的极端想法进行纠偏,运用更加平和且包容的心态面对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4]。学生是最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和个人特长的,教师在引导的过程当中,需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其能够在后续就业的过程中运用方法并克服不同的困难。在对学生的主观意识激发过程当中,教师应多考虑运用正面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并真正在就业和择业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知。

(五)教学机制高效整合

在高效实现面向就业化的就业指导教育过程当中,必须要从教学机制出发灵活地融合思政教育的主体内容,确保二者在教育的主旨上更具有一致性。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一些较为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参与校园招聘会等工作,充分结合学生在面试和投递简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并和院校的辅导员、教师等展开就业专业方面的知识交流,使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就业指导过程当中能够更加专业[5]。另一方面,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具有动态化、发展化的过程,教师需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信息,了解择业困难后才能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院校可考虑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班级群内建立就业问题收集和动态记录,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高效地从思想、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进一步完善院校整合教学机制。

(六)积极拓展教学载体

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当中,对于互联网等技术的利用率更高,能够更好地为教育整合拓展载体和丰富渠道,为实现思政与就业指导的融合形成更好的技术支持。教师可考虑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广泛的搜索与就业相关信息的方法,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提供一定的便利性。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辨别就业信息的真假性,一旦出现有骗局等情况能够更好地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权益,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在就业指导过程当中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6]。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不应仅局限于大学的课堂,而应随时和学生的招聘、面试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更具体系化的指导。教师在进行教学载体的应用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网络的沟通方式更加便捷快速地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使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得到更好的保障。

(七)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仅停留在初次的面试和择业等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竞争,并利用健康且积极的思想心态予以面对,规划更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道路。在进行思政和就业指导的融合过程当中,要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放在更为关键的地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运用积极的思想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7]。学生在具体的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各具差异,只有个人能力发展后才能更好地应对不同企业在招聘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问题,这也是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远大教学目标,进一步凸显了思政与就业指导整合发展的优势。

(八)提供就业咨询服务

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生毕业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门必修课程,更是学生实现从校园到社会转变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服务之一,院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就业咨询服务场地便于学生随时在遇到择业困难时,能够通过教师专业的引导解决难题,也能更好地体现院校对于学生的关爱和保障[8-9]。就业指导教育教师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专业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不仅要结合每一年度毕业季的人才市场招聘情况,更需要结合本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不同专业的对口度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还需要关注运用一些思想教育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的就业选择能更契合其个人的能力水平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走好从院校到社会的第一步。

五、结语

高校教育中的思政与就业指导整合难度较高,在进行课程规划与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主旨思想和内涵联系,促进学生更好的择业就业。在进行就业实践活动中,高校要重视和对口企业达成良好合作,根据学生在实践当中的具体表现做好思政方面的引导和纠偏,使二者能够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主观意识和基础能力的激发培养,在校园内开展专业的就业咨询服务以解决学生就业困难。

参考文献:

[1] 罗旭. 如何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 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07):61-62.

[2] 叶晋利. 新时期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探究[J]. 现代文际:学术版,2017(19):135-135.

[3] 郭玉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73-74.

[4] 张俊武,陈庆玲.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探析——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04):95-97.

[5] 于潇贺,王虹.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5):56-57.

[6] 龙玥. “互联网 +”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6(24):22-23.

[7] 牛天宇. 如何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與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 南方农机,2018(10):240-242.

[8] 夏启明. 如何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 青春岁月,2019(04):77.

[9] 戴梦雅,朱丽丽.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研究[J]. 散文百家,2018(09):96.

(荐稿人:薛江谋,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刘慧聪(1987—),女,硕士,南阳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创业就业管理等。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新时期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