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清音 小中见乾坤

2022-05-30 10:48温从瑜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竹楼写景文人

温从瑜

山水散文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对象,句法灵活、形式自由,不必讲究用韵。从内容上说有游记、行记、亭台楼阁记等,从文体类型来看,包括了记、赋、序、书等。古代山水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者的心目中,自然山水与人格气质相互融通,山水能影响、感染人,反之,人也可将山水精神化,从而达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高中语文课本编选了很多经典的古代山水散文,内涵十分丰富,值得师生细细品味。《黄冈竹楼记》是宋代文人王禹偁创作的一篇亭台记,属于广义上的山水散文,这是2017版语文新课标规定的72篇必背篇目之一。下面就从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学习角度,初步探究古代山水散文的教学方略。

一、“以我观物”,品山水特征

阅读山水散文,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山水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的山水,不再是纯粹客观的自然山水,而是已经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染上了明显的主观色彩,这也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和鉴赏:文章中的山水有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几个特征?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王禹偁在开篇记叙了竹楼修建的工序和经过,接着描绘了当地的山川地形,用他独特的景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意境美妙的小竹楼。

【学习任务创设】

1.拍摄一组优美镜头:用自己的语言,补写完整句子并作出解释

这是一组表现   的镜头:。

知识补充学习: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概念。

以下根据学生课堂互动整理:这是一组表现开阔山水的镜头,大全景出现竹楼和周围的山、江,画面转向室内,从窗口拍摄远景山,镜头拉到近景水。

这是一组表现竹楼众声的镜头:近景拼接——急雨、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要集中展现不同活动的不同声音。

这是一组表现谪居胜概的镜头:全景展现人物“手执《周易》,焚香默坐”的场景,特写切换至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远景展现“夕阳下,素月升”。

2.比较阅读《醉翁亭记》,体会王氏写景之匠心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从上句可见,《醉翁亭记》中的写景比较纯粹。而《黄冈竹楼记》写了很多人的活动和发出的声音,景中有人。与欧阳修写景相比,王禹偁更注重把自己融入景物中,有些声音的描述,如“碎玉声”,已经不只是纯粹客观的了,而是为了突出景中有一个“我”。与其说王禹偁在“写景”,不如说他在“造景”。

【任务创设理念】

任务1:以拍摄镜头为抓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景物特征。通过对文本的筛选、整合、概括,在阅读与表达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2: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辅助学生理解,了解不同作家写景的不同特点,在比较学习中深化认识,为后续的解读奠定基础。

二、“以物观我”,读文中之人

品读山水特征,是读懂山水散文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以物观我”,解读山水背后的作者内心。新课标强调:在阅读与鉴赏时,要让学生“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因此,阅读山水散文时,必须要读懂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思,这是阅读这一类文章的关键所在,也是真正提升审美趣味和鉴赏力的重要步骤。

【学习任务创设】

1.思辨质疑,自由发言

针对学案“在一方山水中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绪”这一问,有同学说王禹偁是个潇洒文人,躲进小楼成一统,闲适自如;有同学则读出了淡淡的孤独感。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如有其他看法,请加以补充。

2.比较阅读《醉翁亭记》,体味有声世界传达的不同情思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任务创设理念】

通过比较阅读和学生思维的碰撞,体会到王禹偁内心的孤独。《醉翁亭记》的声音体现的是“众声喧哗”的热闹感,而小竹楼里的声音都是王禹偁独处时一个人的感受。下文“消遣世慮”就是内心不平静的体现。因此,远离尘世、地处荒僻的小竹楼,和被贬谪的作者一样,不受人重视,得不到赏识。可见该小竹楼,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住所,而是像作者的朋友一样,给予他心灵的慰藉。要引导学生多涵泳,品读山水散文中穿插的议论、抒情之笔,从而体会出作者隐含在山水物象背后的情感。

三、“物我互观”,赏文人世界

文学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风俗、哲学思潮等紧密联系的。“物我互观”,即要在“人”与“物”的互衬中,读懂山水散文中蕴含的整体文人情怀与社会风貌,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习任务创设】

1.结合文本,知人论世,探究孤独之“源”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宋史》)

作者希望小竹楼能永不朽,就是希望自己能坚持这种守正不屈的性格,这又非常契合竹子的内涵。这是一种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体现,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正道直行却被贬斥的愤恨和不平。

2.头脑风暴,举一反三

品读山水,就是品读文人身处困境时抱持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回顾已学的古代山水散文,说出你还记得的作家和他笔下的山水世界。

以下根据学生课堂互动整理: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一片幽静,生机盎然,更多了一种随性,体现出作者隐逸的洒脱和劳作之美,而王禹偁则体现出更多的儒家坚守。

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八记》之景,大多是在极度荒凉、常人难以到达之处,环境比“小竹楼”还凄清,想来柳宗元的内心,比王禹偁更痛苦。

【任务创设理念】

品读山水的多维度内涵,让学生读懂山水背后的文学世界,这是教学这一类文本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让学生从一个文人走近一群文人,从一篇文章读懂一类文人的心态,才能真正读透山水散文。

总之,山水散文的阅读教学,要通过不断涵咏、咀嚼山水的英华,体悟作者的情意、文人的群像和时代的风貌,读出小小一方山水中蕴含的大乾坤。唯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读懂山水散文,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中学

猜你喜欢
竹楼写景文人
绿色的竹楼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文人与酒
写景的妙招
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
文人吃蛙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