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祝雄
《社戏》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重在回忆作者少年时的看戏经历、反映乡土生活,具有浓厚的诗化、散文化色彩。该篇小说通过生动的语言、人物经历刻画了多个鲜活的人物,这也给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提供了诸多启示。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社戏》人物鉴赏的突破策略。
一、品味语言,解析鲜活的人物形象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诚然,歌颂人性的光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从语言这一角度入手能够更好地解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语言品味可从多个角度入手。
1.朗诵:感悟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朗诵是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最直接的方式,能够引领学生走近人物,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社戏》中有一些精妙绝伦的对话,从中能够反映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诵这些语言也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解析人物形象。从教学要求来看,《社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小说叙述的内容,而且也要求学生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在活灵活现的声音中活化不同的人物形象。在朗读过程中,我们也可采用同句异读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例如,孩子们在阅读“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們又都是识水性的”这些内容时,部分学生的语气比较平淡,读不出双喜想要急切写包票且自信的情感。还有一部分同学能够深入理解这一内容,将重心放到了“!”上,读得干脆响亮,能够突出双喜的大胆与魄力。还有一些同学配以肢体动作,在阅读该句过程中以拍自己的胸脯表示胸有成竹,这也便于其他学生更好地解析双喜的性格特征。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我还让学生分析上述文本阅读过程中需要停顿的地方,如在“船”“迅哥儿”“我们”处停顿,通过这种朗诵方式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双喜的心思。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双喜心思的缜密,他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而且每个层面都分析得井井有条。在实际朗诵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文本内容重复读,如“又大”“向来”“又都是”,重复阅读这些词语也能使学生感受打包票的实在。在“若叫大人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们熬夜,是不合情理的”这句话阅读过程中,学生要读出既担忧又为难的语气,通过这种方式能感受文中的母亲希望“我”去,但是又担心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不去,后续请人也比较难为情,通过了解母亲这一矛盾的心理能为后续解析双喜的人物性格特征做铺垫,了解双喜写包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迅哥儿的安全。
2.赏标:鉴赏标点符号,把握人物内心独白
文章中描述六一公公与双喜交流过程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请客?——这是应该的。”在引导学生鉴赏六一公公这一人物形象时,可从语言入手,对比这句话中如果没有破折号,语意有什么变化,对于人物性格解析有什么影响。通过深入解析六一公公话语中破折号的含义,学生能发现六一公公对于“请客”这件事是不了解的,或者压根没有想到,然后发出反问的语气。如未加破折号,这句话的语速比较快,而破折号的加入能够更好地凸显六一公公的心理活动。对于六一公公心理变化这一“空白”点,可以结合适当的语境想象他的内心独白:这些孩子虽然吃了我家一些豆子,但毕竟孩子们大老远来这里,我也应该尽地主之谊,不能太过于小气,说不定孩子们吃了我的豆子还会给我宣传一下呢!通过让学生想象六一公公的内心独白也能感受其对自家豆子的信心,将生意人看中自家货物的心理描写得呼之欲出。
二、分析人物,突破人物鉴赏困境
《社戏》整篇文章简练质朴,但人物形象却比较鲜活,这种“天然去雕饰”的神来之笔,是源于对生活、对人物最细微、最细腻的观察与感悟。对此,在鉴赏人物过程中,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总结人物鉴赏的方法,进而突破人物鉴赏困境。
1.解析“写包票”中双喜的性格特征
外祖母与母亲都不同意孩子们独自乘船去看戏,为了说服他们,双喜写了包票。在大家都不信任的情况下,他坚定地说:“我写包票!”面对大人的担忧,他作出了三项承诺:第一,“船又大”,这句话可以看出船体积之大,也能间接反映船的稳定性比较好;第二,“迅哥儿向来不乱跑”,说明孩子们应该稳重,这种情况下也降低了落水几率,使大人更加放心;第三,“我们是识水性的”,这也间接说明,如果有意外情况出现,船上的人都识水性,如果迅哥儿不慎落水,也能迅速将其救起。从双喜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心思缜密,讲究以理服人,能够说服大人。在孩子们上船后,他们做好了分工,作者提到“我坐在舱中”,这也能间接体现其他孩子对作者的关怀,能够保障他的安全。在划船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分工也不同,对于年幼的孩子,将其与“我”安排到船舱中,能够护他们周全,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则在船尾来回交替划船。从话语中,我们也能看到孩子们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可见双喜的智慧。文章中一些看似朴实无华的句子,蕴含着大智慧,体现出孩子们的性格特征,对于解析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对此,在人物赏析过程中,我们要将孩子们的语言内容放到重要位置,深度品味语言,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逐渐领悟文章的主题。
2.解析“智对六一”过程中双喜的人物形象
文章中六一公公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子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面对六一公公的责问,能够听出语言中的两层意思,一层为责问孩子们偷豆子一事,另一层为责怪孩子们不好好摘。双喜在与六一公公交流过程中,避重就轻,只回答了一个片面问题,碍于面子,他没有道歉,而是斩钉截铁地说:“是的。”然后说了一句:“我们请客!”他指出合村都是同姓,是本家,既然是一家,那么豆子也是公共的。受害者在双喜的巧嘴里成了幸运儿。通过这种方式转移了六一公公的注意力,然后又一句:“你把我的虾吓跑了!”话风突转,将话题从“豆”转移到了“虾”,这种情况下,双喜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原告变为被告,陷入十分尴尬的领地。聪明的双喜将“豆”与“虾”画了等号,偷豆与吓跑虾两件事扯平,如果硬要深究,豆可以用自家的赔,但你把虾吓跑了,这要怎么赔?从中可以看出双喜的智慧,沟通过程中,六一公公立刻转怒为喜。
综上所述,《社戏》中的人物鉴赏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通过赏析语言,揣摩人物对话的场合与语气,能够更好地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特征。从语言与事件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解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突破小说中人物鉴赏的困境,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更加生动灵活。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元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