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华
提起当代作家铁凝,就不能不说其代表作《哦,香雪》;解读《哦,香雪》,就不能不谈香雪为之青睐的铅笔盒。铅笔盒不仅承载着香雪的精神追求,也需要读者透过它挖掘内藏的意蕴。小说告诉我们一群大山里的女孩子,每天晚上等待着她们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香雪则是在火车靠站的一分钟时间内,毅然踏上列车,用辛苦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自动铅笔盒。铅笔盒在香雪的口中被称为“宝盒子”,并成为凸显香雪美好形象和高尚精神文化的追求载体。因此,铅笔盒不再是普通的物体,而是承载着梦想与渴望、激情与奋斗的小船,带领香雪奔向未来,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铅笔盒来展现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与精神风貌,是读者另辟蹊径探寻深幽处的指南针,值得研究一番。
一、连贯文章主题,衔接自如
文似看山不喜平,跳出平铺直叙,需要作者调节好文章的结构,在收放中让读者随之而观,情感也随之而动。以一定物象作为载体,对文章结构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并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读者需要从铅笔盒中挖掘其对文章结构的作用,通过串联来解读其对文本主题的串联与衔接。这样的衔接也更加锁紧了人物、情节、环境,使文本内容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读者准确理解小说内涵奠定了基础。
铅笔盒作为《哦,香雪》中的物象,始终与主人公香雪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香雪在学校因没有铅笔盒受到嘲笑,香雪上车换铅笔盒,香雪拿着铅笔盒夜归。这是以铅笔盒为串联的主线,整体上是一种正序陈述。香雪在学校受到伤害则是文本的插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香雪为何只钟爱铅笔盒的缘由。作者先将香雪在学校受到伤害放在一边,而是给读者始终留下这样的疑惑:香雪为何如此痴迷于铅笔盒?需要读者去深思,因为受到伤害使得香雪会去询问铅笔盒的价格;因为受到伤害,她发现火车上的铅笔盒后,会跳上火车用四十个鸡蛋去置换她梦寐以求的自动铅笔盒。如果小说在一开头就说出香雪在学校受到了嘲笑与伤害,就好似把谜底揭穿,自然就索然无味,也难以与“火车开进台儿沟”衔接。这就是作者的放,通过这样的收放结合,让文本变得如此不平,并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注意力。通过这样层层蓄势来揭示谜底,自然能让读者对作品所要描述的内容有了解读的冲动。
作者运用铅笔盒巧妙结构文章,调控叙事的节奏,张弛有度,能产生一种自然的神秘美。香雪举着铅笔盒回到台儿沟作为小说的结尾,作者运用浓墨重彩予以描述,不仅丰满了香雪的人物形象,也营造了诗一般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无疑将读者的心收纳其中。
二、丰满人物形象,承载梦想
物象从来都不是为了写物而写物,而是展现与之相关的人物形象。从审美学角度出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有动态性格的生成,也需要有特色的形象展现。小说中的物象在塑造人物方面有着丰满人物形象、烘托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等作用,让人物的形象呈现动态、圆形,不断丰满,而非干瘪的素描。通过侧面展示的方式展示人物形象,无疑会让主人公有更多的可圈可点之处,使得形象更加饱满真实。
香雪的形象是什么?一个考上初中的学生?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儿?还是一个执拗的山村少女?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香雪都是兼而有之。不过,倘若非要找出香雪的与众不同之处,恐怕非“自动铅笔盒”莫数了。铅笔盒治疗了香雪自卑的心灵创伤:香雪被同学们取笑一天吃几顿饭,上学为什么不带铅笔盒。香雪被询问后表现得有些笨拙和迟钝,可见香雪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女孩子。香雪明白台儿沟是如此的贫穷,她的内心因此不能平静了。为此,香雪下定决心打听自动铅笔盒的价格,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通过打听价格,香雪想方设法用鸡蛋与火车上的人交换,同伴说“不值当的”,这说明其他小姑娘都已经自卑认命了,唯独香雪不肯低头。她要换铅笔盒,这也是她由害怕到勇敢,由犹豫到坚定自信的转变。当香雪夜归的时候,心中也是害怕。不过,当她举起闪闪发光的铅笔盒时,心里感到很满意,不再害怕了,跨着大步一直向前走。香雪也想好了怎样欺骗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了它……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这是因为香雪心目中的铅笔盒有着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作用。
铅笔盒是香雪成长的见证物,更是香雪不可缺少的好伙伴。铅笔盒给了香雪融入现代文明的勇气与自信,给了香雪改变人生命运和家乡命运的憧憬。当香雪“捧着铅笔盒,迎着对面人群跑去”的时候,不难发现香雪已经跨越了自卑、封闭、落后,走向了自信、开放、进步。铅笔盒让香雪的形象高大起来,为其增添无限的美丽。
三、饱藏情感意蕴,言意共生
言已尽而意未了,这是所有深度文章的共同“卖点”,也是值得回味的地方。铅笔盒作为《哦,香雪》中的物象,已经不再是一个实物,而是被赋予了象征意义的宝贝。铅笔盒蕴藏着无限的意蕴,能引起读者产生共鸣,能让读者在品味中产生一种通感,产生震撼。铅笔盒作为少女香雪的宝贝,自然成为她精神的寄托与理想追求的“航标”。
铅笔盒在《哦,香雪》中的意蕴表现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首先,蘊含着摆脱落后、对融入现代文明的渴望。作者曾说:“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香雪在学校的受害留给她的是痛苦记忆,但香雪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寄希望于铅笔盒是如此坚决,让我们为之动容。其次,对知识和文化的一种追求。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发卡、小手表是物质的需求,而铅笔盒则是知识的象征,拥有知识就可以上大学,就可以坐上火车到处跑。这是一种来自内心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与追求。最后,象征了香雪的觉醒,表现了自尊自信的青少年一代。香雪换铅笔盒不仅包含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也是为了找回失去的尊严及与同学平等的关系。当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的时候,香雪把装有鸡蛋的篮子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这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和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香雪夜归后在仔细端详了铅笔盒后,消除了害怕,感到“心理很满意”,也幻想着“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这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强,是对未来的渴望与自信。从这样的高度解读小说,自然也会有这样的感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起点,才会有未来的辉煌。”
“铅笔盒”在《哦,香雪》中好似一个杠杆,翘起了读者的无尽遐想,让香雪成为读者心目中求真、求善、求美的“天使”。铅笔盒蕴藏着丰厚的意蕴,对文章结构起到调节舒缓的作用,又推动着小说情节张弛有度地发展。铅笔盒更能展示香雪的美丽想象,凝聚了意义,赋予了香雪精神追求。铅笔盒是“一个宝盒子”,闪烁着耀眼光芒,和少女香雪成为不可分割的姐妹,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