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军
杭州龙井茶叶
中國是最早发现和食用茶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海外饮茶历史最早的是日本,其次是伊朗和印度。欧洲饮茶,从十六世纪开始,由传教士引进。由于各国地域、气候及文化背景不同,茶叶传入之后,饮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特殊风貌,与中华饮茶诸法相映成趣。
日本的茶道文化深远绵长,品味的不仅仅是茶,而是茶香和茶趣,以及喝茶人的曼妙礼仪。那天,我与朋友到东京都的一家茶道馆,刚跨进大门,就被一个身着粉色和服的女孩带到等候室里候等。朋友事先提醒过我:“想在茶道会上喝茶就要先学会当地的茶饮文化,否则你可能喝不到茶。”
我知道在异国他乡,要入乡随俗。茶道馆很讲究,茶道老师会介绍进茶室的一些规矩,比如:“不能戴手表戒指,不要损坏珍贵的茶具,为了保持气氛宁静,手机也得关掉,脚上还要穿上白色的袜子”。
我们被带到院内一个小水池旁,轮流用一个小木勺子舀起一杯水冲手漱口,这是茶道中所谓的“去污垢”,然后才能进入到茶室中;接着还是一道接一道地行礼仪。看到茶道老师时,宾客们还都要行礼、说些“欢迎”的话。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就附和鼓掌。茶道老师从表情看出我是外国人,知道我不习惯他们的礼仪,示意我可以放松点随便坐,然后开始介绍茶道的历史渊源文化。讲完之后,她的女弟子就开始在旁边给我们做沏茶准备。
茶室地面是用四张榻榻米铺就的。女弟子首先捧出甜点送给客人品尝,然后取出茶叶,介绍该茶的品名和特点,客人则依次相互传递,在鼻子旁嗅赏,再将开水倒入空壶内,把壶体温热,名曰“温”。将水倒入“茶船”(即紫砂茶盘中),在碗里舀一小勺“抹茶粉”,在旁边的小木炭炉上开始煮水,接着用一个小木茶刷不停地前后刷动,然后把起泡沫的“抹茶”放入青瓷碗中。听说刷茶是日本茶道里的功夫活,技艺好的刷得又快泡沫又多,茶的味道也更加清香。
水沸后,茶道老师按照一定的规程顺序冲沏,用木制茶匙往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只装大半壶。她们右手拿着暖瓶提手,左手时而握着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和续水,时而用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侧身把水倒入杯中。欣赏泡茶人翻覆如蝶的巧手,是对茶道文化的咀嚼;倒水、续水看似比较简单,但却体现了对宾客的尊敬。
日本人认为茶道中的茶,是“天地间之灵物;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为侣”,包含着他们的美学观点和做人的精神寄托。
在英国,几乎人人都喜爱喝红茶,它也是世界最大的红茶进口国。
说起英国人喜爱红茶,还得上溯到17世纪初期。那时,法国及地中海一带国家盛行喝葡萄酒,德国则把啤酒看成是“国饮”,唯独英国尚无流行的饮品。于是,当荷兰人将从中国带来的红茶打进英国市场时,红茶从此便与英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英国的水质较硬,呈弱碱性,饮用起来口感不佳,但当此水与红茶混融时,味道就变得芳香浓郁起来,这奇妙的结合使得红茶在短时间内一下子上升到了“国饮”的地位。英国的气候是全欧洲相对比较差的,一日数变,冷暖不匀,有时一日温差达20℃以上,并且多雨,使得英国人在工作日下班后很少参加户外活动,这就给英国人的下午茶创造了条件。自从19世纪中叶,公爵夫人安娜在家中频频用下午茶招待客人后,英国的上层社会竞相仿效。不久,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用下午茶招待各国使节,下午茶便成为英国人的第一休闲活动了。
如今,喝红茶已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享受。英国著名作家西德尼·史密斯在他的作品中写道:“红茶是一种伟大的饮料,如果没有红茶,世界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我真庆幸我能在红茶问世后才出生。”作家乔治·吉辛在《草堂随笔》中写道:“英国家庭里享受红茶与面包黄油以及其他小吃,是英国人一天中最大的乐事,也是英国人两代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的确,在依然存留着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客厅里,傍晚的夕阳温馨地照进屋内,停留在晶莹润细的茶具和碎花桌布上,女主人沏上牛奶红茶或柠檬红茶,伴以爽口的点心,然后是轻松闲适的交谈,然后是边喝边沉思或者是聆听女主人的一曲优雅的钢琴,实在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在英国的许多重要社交场合,常用下午茶来代替宴会。例如英国人的结婚仪式一般都是下午14时或15时在教堂举行,然后以下午茶来招待来宾。以茶代酒,气氛既隆重又轻松,并且可避免难堪的酗酒场合。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说:“红茶是我产生灵感的催化剂。当我提起笔来的时候,若无红茶相伴,便不会有一种清新安定的感觉。”
家是英国人的堡垒,特别是在黄昏细雨或阴霾刮风的日子里,面对着壁炉中暖暖的炉火,边喝茶边看书或与友人聊天,这是多么温馨的感受!红茶有一种不同于酒和咖啡的蕴藏美、和谐美。红茶代表了英国的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大部分英国人喜欢喝清红茶(仅放糖),中国的祁门红茶香气近似乌龙茶,汤色略带黄绿色,味道清爽,在英国的销路很好,仅次于锡兰红茶和印度茶。在一些重大的社交场合(如婚礼、过生日、宴请重要客人及亲友等),英国人多半以“正统”的英国奶茶来招待宾客,这也是英国家庭主妇的一门必修课。
伊朗人特别喜欢饮茶,不分男女老少,每天都离不开茶,许多伊朗人一天喝十五六杯茶是最平常的事。因为伊朗禁酒,他们便以茶代酒,况且茶还能提神、健身、醒胃、清肠,何乐而不为呢。
在伊朗的大小城镇,到处都有卖茶的茶室或茶铺。伊朗茶铺是干什么的?这和国内差不多:社交场合之一。朋友聊天话家常,恋人幽会诉衷肠,生意伙伴讨价还价,在伊朗茶室都能见到。茶消费是伊朗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笔开销。他们最喜欢喝红茶,伊朗国内的红茶产量远远不够国人的饮茶消费,每年大约有1/3的消费量,需要从国外进口。
所谓一方一俗,伊朗人饮茶和中国有许多不同之处,归纳起来有三大特点:
首先是饮茶见汤不见茶。斟到茶杯里的茶汤是一杯纯净的红橙色的茶汤,一点茶叶末也没有。茶壶里的茶叶经过过滤,斟入茶杯的茶汤是泡好的纯茶汤,可以直接饮用。不需要像盖碗茶那样,还要用茶盖撇去茶葉,或者用嘴吹开茶叶才能饮用。按照茶道的理念,看着茶叶在开水的冲泡下起起伏伏,这也是一种乐趣,可以感悟人生。不过伊朗人将这些过程全部省掉了。伊朗人泡茶用的水壶分为大小两个,小茶壶安放在一个巨型水壶的顶部,用大水壶沸腾的热水汽蒸熏着茶壶,使得茶壶里的茶汤总是热乎乎的。
其次是就着糖啜茶。新浸泡的红茶略带苦涩味儿,因此伊朗人饮茶时,常常离不开糖。他们不是将糖放进茶杯里浸泡,而是将糖直接含在口中,就着糖啜茶。伊朗饮茶的糖,有的是薄薄的结晶体,饮茶时咬一小块,再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内的甜味儿中和。有的是方糖,他们的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拿着糖块,蘸茶,放进口里,等它在嘴里欲溶未溶之际,便啜茶入口与糖中和。在啜茶时,口里的糖融化得快慢,决定着茶汤的甜淡程度。这种由饮茶者控制饮茶甜味程度的饮茶法,使伊朗人觉得十分惬意,因为似乎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
再次是饮茶时常与水烟相搭配。在伊朗的茶室都备有五色斑斓、宛如工艺品的长颈水烟壶。这种水烟不同于香烟,是绿色环保烟。水烟烟味不大,增添了香蕉、橙子、菠萝、草莓等水果味。在饮茶的同时,吸着这种水烟,风味独特、甜香可口、馥郁清新,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英伦三岛选中了中国的红茶,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却挑选中国的绿茶,并创制出特有的薄荷茶。
西北非诸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周围,天旱少雨。炎炎赤日,茫茫沙海,使得解渴消暑成为突出问题。北非人又以肉食为主,食用牛、羊肉而缺乏瓜果蔬菜,因而尤需饮茶,以解渴去腻消食。加上该地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严禁喝酒,使得茶的饮用更为普及。
摩洛哥的饮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他们喜好中国的绿茶,尤其是浙江平水珠茶与中国峨眉茶。喝茶的方式,有冲泡,也有煮饮。浓浓的茶汤中加入方糖和薄荷叶(或薄荷汁),三者交融体,称为“薄荷茶”,使人饮后提神解渴,浑身凉爽。
摩洛哥一日三餐,每餐都饮茶,集市上茶室比比皆是,饮者不绝如缕。每逢宾客临门,摩洛哥人必敬甜茶。每年过节,政府也必以甜茶(通常是1公斤茶叶加10公斤白糖煮饮)招待各国贵宾。日常社交的鸡尾酒会,也必在宴后再饮三道茶。因此,许多人嗜茶成癖,少则一日三次,多则每天十多次,须臾不离。茶被摩洛哥人视为生活中的最大享受。
南美神秘国度阿根廷,有一小片红色的土壤生长着一种世上罕见的神秘植物――马黛茶。不喝马黛茶就不算来到了阿根廷。马黛茶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而且大量出口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国家。马黛茶是一种常绿灌木叶子,而阿根廷温润潮湿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很适于这种树木生长,加之当地人有爱喝这种茶的传统,使之成为最大的马黛茶生产国。
采茶人
当地传统的喝茶方式很特别。一家人或是一群朋友围坐在一起,一把泡有马黛茶叶的茶壶里插上一根吸管,在座的人一个挨一个地传着吸茶,边吸边聊。壶里的水快吸干的时候,再续上热开水接着吸,一直吸到聚会散了为止。
吸茶用的茶壶是重要的茶具,也是当地人很重视的家庭用具。阿根廷人认为,使用什么样的茶壶招待客人,比喝马黛茶本身还重要,就像西方人待客讲究餐具一样。一般平民百姓使用的马黛茶壶大多是竹筒或葫芦挖空制成的,壶上不加什么装饰;吸嘴一般是金属管做的,镂空椭圆形的管头插入壶中,起到过滤茶叶的作用。而高档的茶壶则是一种艺术品,有金属模压的,有硬木雕琢的,有葫芦镶边的,也有皮革包裹的,形状千奇百怪。壶的表层刻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并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宝石,在灯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吸嘴则有镀银的,或有一些艺术性装饰。外国游客大都喜欢到手工艺品市场买个马黛茶壶带回去留作纪念。
当地人泡茶往往放入很多的茶叶,外人初喝时感觉味道很苦,但习惯以后便不觉得,而且喝起来有一股芳香、爽口之感和提神解乏之功,这一点很像是中国的苦丁茶。在饮法上,现在喝马黛茶已不都是大家共用一根吸管,也有在壶里泡好后倒在茶杯里喝的,这显然更符合现代人的卫生观念。但当地人往往会认为那样喝马黛茶,就失去了“阿根廷风味”。
每年四至八月是马黛茶的收获季节,大量的马黛茶上市。马黛茶在当地还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即每年十一月第二周的马黛茶节,是阿根廷全国性的节日。节日里,在首都街头可看到许多着装漂亮的少年男女向行人赠送小盒包装的马黛茶,人们举行游行、聚会、宴会、民族舞会等形式来欢度节日。
韩国茶礼又称茶仪,是世界茶苑中别具风味的典雅花朵。“茶礼”这个术语的意思,是指“阴历的每月初一、十五、节日和祖先生日,在白天举行的简单祭礼”,也指像昼茶小盘果、夜茶小盘果一样来摆茶的活动。
韩国茶礼源于中国古代的饮茶习俗,并把禅宗文化、儒家与道教的伦理道德,以及韩国传统的礼节融汇于一体。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新罗时期,宗庙祭礼和佛教仪式中就运用了茶礼。创建双溪寺的真鉴国师(公元755-850年)的碑文中,就记载了有关茶的习俗:“如再次收到中国茶时,把茶放入石锅里,用薪烧火煮后曰:吾不分其味就饮。守真忤俗都如此。”
在高丽时期,朝鲜半岛已把茶礼贯彻各个不同阶层。最初盛行点茶法,就是把膏茶用磨磨成茶末儿,此后把汤罐里烧开的水倒进茶碗,用茶匙或茶筅搅拌成乳化状后饮的办法。到高丽末期,有把茶叶泡在盛有开水的茶罐里再饮的泡茶法。当时,高丽朝廷举办的茶礼有很多种,主要有燃灯会和八关会两种。
韩国提倡的茶礼以“和”“静”为根本精神,其含义泛指“和、敬、俭、真”。“和”是要求人们心地善良、和平共处、互相尊敬、帮助别人;“敬”是要有正确的礼仪,尊重别人,以礼待人;“俭”是俭朴廉政,提倡朴素的生活;“真”是要有真诚的心意,以诚相待,为人正派。
韩国茶礼侧重于礼仪,强调茶的亲和、礼敬、欢快。茶礼的整个过程,从迎客、环境、茶室陈设、书画、茶餐造型与排列,到投茶、注茶、茶点、吃茶等,均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给人以清静、悠闲、高雅、文明之感。
拉茶是由印度傳至马来西亚的,却在当地“发扬光大”。在马来西亚,不论是在像吉隆坡这样大都市中的豪华宾馆、酒肆,还是在偏远集镇大街小巷的“嘛嘛档”内,都可以喝到味道鲜美的拉茶。这是当地人最喜爱和饮用最普遍的含茶饮料。
所谓马来西亚拉茶,实际上是一种用特殊工艺制作成的奶茶,使用的原料通常是红茶。做法是先将红茶泡好,滤出茶渣,并将茶汤与炼乳混合:倒入带柄的不锈钢铁罐内,罐的容积在1000毫升左右,然后一手持空罐,一手持盛有茶汤的罐子,将茶汤以约1米的距离,倒入空罐。由于茶汤在倒入过程中,两手持罐距离由近到远,近似于拉的动作,故名“拉茶”。如此动作反复交替进行不少于7次,就可调制出一杯既有茶叶风味,又有牛奶浓香的马来西亚拉茶了。拉好的奶茶像啤酒一样充满了泡沫,喝下去很舒服。
采茶人
到过马来西亚的人,往往为了能饮到一杯茶香与奶香兼备、又香又滑的拉茶而感到满足。这也是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多元种族社会里,不论是华人还是马来人、印度人或欧洲人等,都酷爱饮用充满南洋风味的“拉茶”的原因。
在马来西亚,茶艺文化也渐渐融入大众生活,以促进精神文明、丰富多元文化空间、实践人文生活为宗旨的茶文化活动和交流。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拉茶还被改编成歌舞登上舞台进行演出。在布满南洋情调的舞台上,伴着轻弹慢拉、悠扬动人的南国音乐,歌舞演员手持茶罐,翩翩起舞,在优美的舞步中把拉茶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拉茶动作时而在胸前,时而在背后,拉茶距离由近及远,从1米多高处,乳白色的茶汤由上罐均匀、连续、准确地注入下罐,滴水不漏;这种技艺高超的动作,环环相扣,雅俗共赏,简直是一种精妙绝伦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