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英文
每次乘飞机,起飞或降落时,眼底总是滑翔翻转着一顶硕大的矩形草帽。草帽四周全是整洁的村庄与现代化的楼群,心里纳闷,如此金贵地段,何以没有大开发?不过大开发三个字,我如今是懒得听的,因为有的开发好了,有的开发糟了。
后来参观那个矩形草帽,才知道没被开发的原因是国家重点文物:顺陵。阔大壮观,尤其那只雄健威猛的石狮子,堪称国之重器,无愧东方第一狮。只是这顺陵,过去居然没听说过,却也不惭愧。连我都没听说过,猜想钱学森也未必知道。司马迁更不知道,因为这是唐朝的王陵。
顺陵埋的哪个皇帝?不是皇帝,却比皇帝厉害,因为能生出皇帝来。而且生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因此有条件死后享受帝王待遇。
武则天母亲姓杨,出身好,起点高,但名字不详。有一个传说是叫杨牡丹,可能因为终老于牡丹之乡洛阳的缘故吧。她是隋朝部级官员的女儿,自幼聪慧高颜值,精诗善书。这样的女子,不难想象眼头是高的,提亲虽多而难中其意。加之隋唐朝代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也自然影响了她的婚事,以至于成了老姑娘。
有个叫武士彟的人,經商致富,见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便倾囊相助,人也一并入了伙。大唐建立,武士彟成了开国功勋之一。可他中年丧偶,带着两个男孩子,日子过得凄惶。李渊要关心老同事啊,就出面撮合,便让他娶了杨牡丹。此时,武士彟46岁,杨牡丹44岁。虽为续弦,牡丹夫人还是很满意的,毕竟有了归属。于是竭尽妇道,小心地抚养丈夫原配生养的两个男孩。
结婚刚一年,就生了个女儿,看来大龄未必影响生育。次年,亦即公元624年,牡丹娘子46岁时又生下第二个女儿——高龄产妇啊,压根没想到生了个后来的一代女皇!
杨牡丹跟武士彟生了3个女儿,无子。夫妻生活了13年,武士彟死了,葬回山西。此时杨牡丹57岁,生活之艰辛不必多言。当然经济上是没啥问题的。
武则天14岁时,因才貌双绝被选进皇宫,成了李世民的贴身秘书班子成员之一。初开始杨牡丹不同意女儿进宫,一是她太疼爱这个女儿;二是女儿活泼有余、心计不足,担心入到宫里吃亏惹祸。岂料武则天去意已决,因为她是天生的政治迷。面对权力而且是权力中心,她的向往可以说是个本能,一如明知是火飞蛾不扑谁扑?
杨牡丹养大了三个女儿,她们依次离开了。丈夫前妻的两个儿子,也早已有了各自世界,做了官员。武则天小时,三姐妹经常受到来自两个哥哥的敌意。后来她借了冠冕堂皇的茬子,报复了他们。
杨牡丹孤身一人吃喝不愁,但寂寞是可想而知的。精神问题怎么解决?一心向佛了。
盛唐时两个首都,西都长安,东都洛阳。设立两个首都,一因幅员辽阔、东南方经济后来居上,便于中央政府管控。庞大的官僚机构流动办公,也大大缓冲了长途物流压力。第三点是武则天个人情绪,她偏爱洛阳是因为长安让她因追逐权力而干了不少血腥事,不堪回首,想尽量忘掉。
杨牡丹去世时,武则天恰好46岁,她母亲也正是她这个年纪生出她的。十多年前,她荣升皇后,协助羸弱多病的丈夫唐高宗处理朝政,遂将母亲以王妃规制下葬。为何没有安葬洛阳?为何没有移回山西与父合葬?史家考证去。
过了二十年吧,武则天完全具备了称帝、且以国号周取代唐的条件。众爱卿都有眼色,纷纷上奏,说办就办了。既然当了皇帝,皇帝娘的坟墓就不该再叫王妃墓了。马上有臣子上奏,建议提拔她母亲;另一大臣说得按章法来——鬼晓得什么章法——应先擢升她父亲。于是武则天追封其父武士彟为“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杨牡丹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
此事定后,原来的王妃墓就须比照帝王陵墓扩建了。这就简单了,工程队们争着揽活儿呢,反正不用担心皇家拖欠工钱。
于是,女皇母亲杨牡丹的陵墓成了唐朝最大的帝陵。猜想扩建一开始,碑文《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就同步开始起草了,反复修改多次才定稿。何以如此说?因为碑文皇皇四千三百余字,定是依武则天的意思越改越多,与后来她自己的墓碑一字不著反差强烈。
原碑早在明朝大地震时碎裂。清朝洪水泛滥时,老百姓搬去填堵渭河大堤了。如今只发现零星碑块。
上网一搜,甚好,居然搜出碑文内容。开篇一通哲学,接着赞美杨、武两族之高贵来历,拽出双方祖上名人轮番褒奖。总归辞采绮丽,音韵悠扬,如说杨牡丹“资灵月魄,毓粹星宫,承茂祉于瑶筐,降仙仪于金屋”。其中一个细节说,杨牡丹小时候写了一件手札,内容相当励志,不让人看,藏进墙缝里。后来修葺住宅时被匠人发现,一时传播开去,获赞曰:“此隆家之女矣!”
碑文里如此描写44岁初婚之际的杨牡丹:“风闺少女,袭兰蕙而驰芬;月幌仙娥,韵珩璜而动步。光生绮殿,比桃李而增鲜;影发春楼,视云霞而掩色。”明显模仿宋玉《神女赋》和曹植《洛神赋》。紧接着大摆武士彟(已提拔为无上孝明高皇帝)为大唐所立功勋……却有这样的句子:“咸亨元年八月二日,崩于九成宫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不是死在洛阳吗?
总归碑文颂皇母之美之慧、之仁之爱、之母仪与教子有方。必不可少的是:兼颂今皇。这类文字适合配乐朗诵,凭韵律足可引人,因其细节太少,则没法打动人。
我之所以阅读碑文,就想看看杨牡丹女士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结果失望,文中未见丝毫的血肉。
不过,为凑字数,且请读者恩准我动用小说家笔法,还原有关碑文诞生的某个场景:
武三思:陛下,圣体安好?臣速来听旨。
武则天:这又不是朝堂,叫姑妈亲切——你考虑考虑,你奶奶的碑文谁写合适?
武三思:天下才俊哪个不在姑妈心里,用不着侄儿举荐。
武则天:你就改不了拍马屁的毛病!骆宾王骂我的檄文,那多有文采呀:“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可惜畏罪,不知藏哪儿,找不回他了。
武三思:我大周人才比西瓜还多呢。
武则天:陈子昂——你小子嫉贤妒能,把人家整进大牢了。
武三思:侄儿错了,这就放他出来。
武则天:胡闹!关人、放人都得找个理法才行,不然何以服众!
武三思:那碑文?
武则天:你是监修国史,文字也还行,写你奶奶自有感情,任务就交给你吧。
武三思:侄儿深感光荣,只怕才疏学浅写不好……
武则天:不说了,去吧,姑妈近来常犯困。
杨牡丹是武三思祖父的继室,虽然叫奶奶,却无血缘关系。但起草碑文是政治任务,不可马虎。他召集了一帮写手,每成一稿必呈圣上。待御批后再加工,再呈。女皇虽日理万机,然而十分在意这件事。她本就绝顶聪明,无上权势又愈发刺激了她的创造性思维,居然发明了18个汉字!碑文里用了16个,另一个咋绕圈子都没用进去。至于她专为自个名字发明的那个“曌”字,不便用进碑文。如今也就这个“曌”字传了下来,却没人敢用——
这给我们一个启发,文化,尤其是文化的核心元素汉字,指标既满,于是超稳定性,于是至高尊严,任何人休想加塞的!
如此颠来倒去地打磨,打磨得篇幅超长,挺幽默的。不管了,长就长去,无非石碑整大些,刻字匠多费些时日罢了。
女皇令杨牡丹的外孙,也就是女皇亲生的儿子李旦(唐睿宗),书丹。
对碑文的大体评价是:纵然文采飞扬,仍难掩官样文章底色。不过,也能看出杨牡丹同志确实器识过人、德才兼美、慈爱贤淑。更看出女皇对于母亲的深情与感念。
在那样一个人均寿命有限的年代,如果没有良好的人生观,没有健康的饮食起居习惯,没有通脱达观的处世之道与精神境界,不可能寿比南山。
人老怕寂寞,寿星杨牡丹却热闹得很:昼夜飞机盘旋上空,四海肤色闻之欲瞻。
顺陵位于咸阳市洪渎塬上,属地于如今的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何叫顺陵?我想到一句谚语:顺者为孝。女皇传奇一生,全因母亲生养与教诲,怎能不表达无限的孝顺之心呢!所以叫顺陵。
——选自《散文百家》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