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木资源的STEAM课程实施路径探索

2022-05-30 22:41:25卢筱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

[摘 要] STEAM课程是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个要素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把这五个要素整合起来的方法则是通过项目或者问题把跨学科知识串联起来,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开发和实施STEAM课程对于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积木是STEAM课程中的重要资源,将积木资源融入STEAM课程中是可行且必要的。基于积木资源的STEAM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六个活动流程:创设情境,引出任务;铺垫经验,丰富认知;设计图纸,大胆表征;探索材料,自主建构;分享交流,多元评价;拓展活动,经验延伸。

[关键词] 积木资源;STEAM课程;课程实施

一、幼儿园STEAM课程实施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助于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STEAM教育理念是在STEM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TEAM课程是对幼儿科学探究、技术应用、工程思维、艺术设计、数理运用进行多维度塑造的教育模式。STEAM课程一般采取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个问题进行持续性探索,并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核心知识,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区别于传统的幼儿园课程,既可以补充幼儿工程与技术教育的缺失,又注重幼儿科学、数学能力的实际应用。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以思考为纽带的综合行动结构,而不只是静态的知识结构,STEAM课程中的项目式学习恰恰是随着幼儿发展而动态变化着的,这也与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发和实施STEAM课程有助于推进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

(二)有助于提高幼儿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STEAM 教育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种融合式的STEAM课程对幼儿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STEAM课程的学习,幼儿不仅能获得丰富的多领域学科知识,还能形成跨学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在真实情境中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STEAM素养

尽管当前对STEAM教育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是涉及幼儿园STEAM课程实践的研究仍相对较少,许多幼儿园教师对于STEAM理念的理解僅仅停留于表面的认识,STEAM教育能力略显不足。有学者指出,缺乏 STEAM 专业师资培养机制是我国 STEAM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通过实施幼儿园STEAM课程可以使教师加深对STEAM教育理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STEAM教育能力,提升自身的STEAM素养与STEAM教育效能感,从而培养出一批对STEAM教育具有独到见解的专业师资。同时,一些学前教育专家可以以此探寻培养专业师资的机制,从而使幼儿阶段的STEAM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幼儿园STEAM课程实施中的资源利用

积木是常见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幼儿园中的使用率极高,常常作为游戏材料被放置于建构游戏区和户外自主游戏区中。积木游戏也是幼儿较为喜欢的创造性游戏之一,幼儿用积木材料可以搭建出多样的造型。将积木资源用于STEAM课程,既便于取材又可以增添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此,将积木资源融入幼儿园STEAM课程中是可能且必要的。

(一)积木资源用于STEAM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积木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低结构游戏材料被幼儿园广泛应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建构主义视角指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积木游戏对儿童的身体、逻辑和社会认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为课题实验园大、中、小班幼儿根据年龄特点准备了形式、大小、色彩、构造不同的丰富的积木资源,供幼儿个体建构及集体建构。积木资源用于STEAM课程可以将教育活动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之后幼儿仍可在建构区继续对游戏材料和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索。积木资源的便利性与实用性使得在STEAM课程中使用积木资源具有可行性。

(二)积木资源用于STEAM课程的需求分析

3~6岁儿童学习的方式与特点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将积木资源用于STEAM课程,给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不仅能增进幼儿对核心知识的了解,更能提高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将外部经验内化于心。另外,积木资源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首先,积木游戏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带给幼儿的是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其次,通过操作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的积木材料,既能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又能让幼儿搭建出更为生动、形象、有趣的造型,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最后,积木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数学和科学的相关经验,整个搭建过程就是一个工程和技术的完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获得认知层面的相关经验,还能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科学态度。

三、基于积木资源的STEAM课程实施路径

基于积木资源的STEAM课程有别于传统的积木搭建活动,该课程以STEAM理念为引领,以积木搭建游戏活动为载体,以项目主题和真实生活情境为起点,引导幼儿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提升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创造性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以“河狸奇妙镇”中的项目主题活动为例,进行了课程实施的研究和尝试,探索出了一套幼儿园STEAM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STEAM课程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中会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而实现目标。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任务意识较强。STEAM活动任务的学习方式可划分为“问题—探究”“怀疑—验证”“模仿—改造”“想象—创造”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指向不同的活动目的,其中想象—创造型任务是对已知经验的深度加工,这被认为是提高儿童高阶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STEAM课程中幼儿的主要任务是想象—创造类型,通过完成此类任务可以促进幼儿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基于积木资源的STEAM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应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搭建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应保证情境的完整性,避免有头无尾,给予幼儿良好的活动体验,为项目之间的衔接打好基础。

(二)铺垫经验,丰富认知

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STEAM课程往往会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科学原理。如果不提前渗透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概念和知识,那么STEAM课程将难以顺利推进下去。例如,在小班活动“神奇的直升机”中,如果活动前幼儿对飞机的类型与直升机的造型、构造等内容缺少认知,幼儿就无法形成对直升机的整体认知,更无法自己设计和动手搭建直升机模型。为此,教师通过多元的方式丰富幼儿对直升机的认知,首先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增加飞机模型及玩具供孩子摆弄,让幼儿熟悉将要建构的飞机的造型、结构等,不断获得与直升机相关的真实体验。其次,教师采用实物展示、图示、视频等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丰富的感知和欣赏进一步积累认知经验。最后,对于课程中搭建的难点部分,教师要重点介绍,加深幼儿对重点搭建部分的理解。必要时教师可示范搭建,但需要说明的是,示范搭建有时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走入模仿搭建的怪圈。所以,教师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设计图纸,大胆表征

建构图纸的设计既能检验幼儿的核心经验,也能培养幼儿的工程思维。通过设计图纸环节,可以巧妙地培养幼儿的计划思维和任务意识,使幼儿明确自己的搭建目标。设计图纸也是一个艺术性表征的过程。在绘制图纸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和搭配色彩,围绕STEAM课程主题进行艺术创造与表现。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计划的水平和能力不同,所以具体的计划要求也应有差异。例如,在小班活动“神奇的直升机”中,幼儿在绘画表征上略显吃力,便不能强求幼儿去进行绘画设计,画出搭建的直升机的重要部分即可,不必要求图纸的美观性,幼儿能初步感知和欣赏色彩就可以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不仅应设计出完整的计划图,对图纸的绘制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图纸并不是设计完就可以抛之脑后的,由于STEAM课程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或项目进行多次探究,因此在建构完成之后可以将建构作品与设计图进行对比,随着活动的深入不断更新设计想法,对图纸进行丰富和完善。

(四)探索材料,自主建构

STEAM课程中运用的积木不同于幼儿平时使用的积木,除了平时常见的普通形状积木,还有一部分是特殊积木,有着固定、连接、旋转、镶嵌等功能,此外还有科技类的积木材料,包括齿轮、弯管、轮滑等,尤其一些材料是固定搭配,需要组装才能使用,如果幼儿没有相关的建构经验,那么对幼儿来说建构难度就会很大。所以在建构前探索和熟悉材料尤为重要,预先对材料进行探索,可以增加对积木材料特性的了解,降低建构难度,提高建构效率和建构的积极性。可以先让幼儿自主摆弄积木,了解积木的形状、大小、颜色、功能等特性,在探究中不断找到快速整理、收纳积木的方法。

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初步萌芽,不能实现抽象概念层面的理解。为此,基于积木资源的STEAM 课程重在思维启蒙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即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培养其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基于积木资源的STEAM 课程时,首先要掌握3~6岁学前儿童的不同发展特点,对幼儿的搭建活动进行有重点的观察,观察幼儿作品是否与设计图相符,观察具体的搭建过程中幼儿如何运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关注幼儿是否能从STEAM课程中获取有益的核心经验,尤其要从STEAM课程角度出发,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工程意识和问题意识,不能把基于STEAM课程的积木建构等同于普通的建构游戏,以此打开指导思路,把握指导要点。其次,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上,可以采用角色分配的方式,每次活动让幼儿扮演设计师、建构师等不同的角色;另外,運用视频示范的方法,通过观看其他幼儿合作完成搭建的视频让幼儿讨论并理解合作的益处。最后,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上,教师应关注幼儿创造力的精致性、抽象性、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在发展幼儿问题解决的能力上要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重视幼儿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发展。

(五)分享交流,多元评价

幼儿根据建构主题及目标和设计图完成了搭建活动后,教师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及交流作品的环节,也是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提炼经验的环节。此环节教师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分享交流活动,如小组代表分享交流、实物展示交流、视频回放交流等,教师要给予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但不能将分享交流对象仅定格在作品本身,而应引导幼儿关注同伴的表达能力,还可通过作品命名、功能介绍、建构过程分享、故事创编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高级思维的发展。

教师对幼儿在STEAM课程中的行为表现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着重关注幼儿在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通过观察与访谈等形式了解幼儿动态的活动状况。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应围绕活动总体目标对幼儿的多维高阶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

(六)拓展活动,经验延伸

尽管STEAM课程活动是基于积木资源完成的,但课程目的并不是完成某个作品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力的提升、STEAM经验的掌握运用和STEAM素养的提高。因此,STEAM课程的理念和价值,不应仅存在于积木游戏活动中,还要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自然地整合、应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的相关知识。例如,将STEAM课程中学到的经验迁移运用到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和生活实践中,能够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战营,陶玉凤.开展幼儿园STEM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新课程研究,2018(36):5-7.

[2]胡畔,蒋家傅,陈子超.我国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6(8):22-27.

[3]王巍,袁磊.幼小衔接阶段基于项目的STEAM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3):51-58.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学科带人头专项重点课题“基于积木建构的幼儿园STEAM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ZXZD023)。

[作者简介]卢筱红(1971—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
《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研究
考试周刊(2017年4期)2017-01-19 16:15:37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1:38:57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6:33:10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分析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19:03:44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13期)2016-06-18 08:52:50
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解与实施
“广—收—聚”模式提振高中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实施活力的实践与启思
社区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基于会展设计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