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2022-05-30 22:09:03黄静飞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导图思维能力

黄静飞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散培养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思维发散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探索能力的提升。在小学科学课程知识学习中,需要有效地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扩展、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科学认知情况,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知不足

当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为学生讲述一些科学知识和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认知。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让学生简单地了解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对于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并不重视。甚至,不少的小学科学教师对于发散性思维的相关知识没有系统地了解,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自然不会有良好的效果。思想上对发散性思维培养认知不足,直接影响小学科学教师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不重视。

(二)发散性思维培养方式不科学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训练的过程中,仅仅是让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想象,并没有客观、真实、科学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方向存在很大的偏差。例如,在学习小学科学知识内容时,教师喜欢采用对某项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设想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式的锻炼。但是,这种没有依据的想象,只能是想象。学生对线索的把握、科学条件依据等方面的应用不足,使得学生的思维跳跃度很大,畅想的内容也仅仅能够理解为一种“想象”。总之,没有科学的条件、客观的依据开展的思维拓展,无法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探索的精神,使得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

(三)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不熟练

当前,部分教师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也比较重视,并且也在积极地尝试拓展思維导图的应用范围。但是,现在的思维导图应用熟练度依然不高,常见的几种思维导图反复利用,使得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中缺乏新鲜感。另外,长期使用仅有的集中思维导图进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使得思维导图与科学知识内容的拓展不相符,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无法有效地被思维导图指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锻炼。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不熟练所导致,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加大精力去进行思维导图相关知识应用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思维导图应用熟练度。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对科学课程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践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让学生对科学知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且对科学课程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地掌握。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展示课程知识内容时往往采用“板书”的形式,并且在板书的过程中为学生简单地罗列科学课程知识内容。这种板书的教学形式,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对科学课程知识内容无法全面掌握,那么教师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训练时就很难推进。对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科学课程知识内容时,一定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将课本教材中相对复杂的知识展示,采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对课程知识内容有一个全局地把握,对进一步地思维拓展起基础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这节课程时,课本教材中为学生讲述食物的消化过程,使得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困难。教师将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并且采用“树状思维导图”为学生在黑板上板书食物的消化过程。“树状思维导图”能够将食物进入到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先后顺序,并且进入到每一个消化器官后产生的反映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这种“树状思维导图”就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那么学生对“食物的消化”相关问题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二)在课堂导入中应用思维导图活跃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为学生设计有趣的课堂导入,并且在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充满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带着想象和期望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在以往的课堂导入设计中,教师将“趣味性”的设计元素加入得非常多,但是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远远不够。虽然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对本节课程中的科学知识内容没有进行有效思考,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没有思维主线,那么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难得到锻炼。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要将思维导图融入进去,让学生在课堂导入中感受到兴趣的同时,还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让学生在进一步的科学知识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利用大脑进行推敲反思,从而实现发散性思维锻炼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认识磁铁》这节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内容有一个浓厚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磁铁的认知进行总结,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气泡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气泡思维导图中不断思考,并且将自己想到的磁铁的性质和特征在气泡思维导图中填充。学生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绘制气泡思维导图,并且在自己的脑海中快速运转,思考“磁铁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特征?”当学生在脑海中想到生活中常见的高铁、指南针、马达、发电机等相关事物时,学生就会尝试将这些事物应用的磁铁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不断地丰富气泡思维导图,学生对磁铁的认知和了解也越来越多。学生通过气泡思维导图对“磁铁”有了自己的感知之后,在进一步的科学知识学习中,就会不断在脑海中搜索课程知识与气泡思维导图中内容的联系,从而有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发散性思维锻炼。

(三)在课堂活动中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索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发散性思维锻炼的机会。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往往通过自由讨论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和思考的机会,但是教师发现这种自由讨论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思考方向与课程内容偏差太大,不利于学生对科学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小学科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讨论设定一个主线,那么学生的思考方向就不会存在很大的偏差,学生的讨论效率和效果都会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水》这节课程知识时,本节课程中主要讲述了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内容有一个更深入地认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为各个小组准备了之前已经制作的有关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化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有关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特征和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按照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且逐一地讨论水和水蒸气的转化、水和冰的转化、冰和水蒸气的转化,相互之间转化存在的不同点也进行討论总结。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方向也不会偏离,从而保障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的效率和效果。当然,最主要的是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有了归纳、总结和发散的意识,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更强。

(四)在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发散性思维绝不是仅仅指从一个点不断地向外扩散这么简单,而是让人的思维从一个点不断发散为基础,然后形成多个点,点和点之间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体系。在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每一个单元的科学知识点都是存在联系的,而这种联系的建立、想象和发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好方式。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讲述完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后,也习惯于对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但是往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生没有自主建立单元知识体系的机会,使得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缺少了锻炼的机会。针对这一问题,小学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单元进行归纳总结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例如,在学习《食物与消化》这单元知识之后,为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体地把握,让学生将本单元的“食物”“营养”“消化”“饮食与健康”等相关知识建立一个体系,教师让学生独立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一个初步的“树状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未制作完成的树状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程中的“食物”“营养”“消化”“饮食与健康”相关内容进行填充。学生在独立完成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根据树状思维导图中的一个点进行思维发散,将这些点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对“食物和消化”的单元知识有了一个整体地把握。另外,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归纳的时候,学生还能够将生活中的常识与课程知识内容建立联系,从而扩展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结束语:

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发散性思维锻炼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时,要重视思维导图的设计和应用,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与思维导图的应用相融合,让学生的思维在每一个课堂环节中都能很好地发散,真正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导图思维能力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蜗牛看牙医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能力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