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2-05-30 22:09:03印晓莉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分针环节数学知识

印晓莉

对正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所形成的关键时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引领学生热爱学习,为后续持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构建数学积极情景,有效培养学生积极性

当前积极心理学的讨论如火如荼,然而在实际中,大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方法过于单一与死板,比如在课堂某一特定时段,让学生集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也有教师会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等,此类行为则存在刻意性,无法达到理想教育效果。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融入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特点出发,有效利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数学学习环节中。教师尝试将数学知识借助情境方式展现出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善于发现其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打造高质量数学课堂。

比如《克和千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打造数学积极情景,比如洗衣液上标注净含量5千克,苹果箱子上标注净含量为25千克,从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继续展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称量物体的“秤”,继续展示“盘秤、弹簧秤、体重秤”等,引领学生展开数学探究,教师为学生讲述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之后让学生称重出一千克的物品,引导学生体会一千克的物品究竟有多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秤的重要性,继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称重单位,比如经常听到的“斤”“两”等表示物体的重量,比如两斤苹果或者二两茶叶等,教师继续为学生讲述单位换算知识,一斤苹果等于十两,同时一斤苹果也等于五百克,那么两斤苹果则等于一千克。当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数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互动,各自称重自己所带来的物品的重量,之后选择合适的秤进行称重。最后环节小组成员对于体重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认为如果我使劲往下踩我的体重可能会增加一点,如果我单脚站立的话体重可能就会轻一些,其他学生对于此做法提出了疑问,人的重量是一定的,无论如何改变,只要你站在了体重秤上,那么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自己全部的重量,不会因为形体的改变而增加或者减少。学生在生活情境学习活动中了解克与千克的知识,并运用所学习数学知识积极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质性问题。

二、组织数学探究活动,挖掘学生积极潜力值

数学活动理念之一则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探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进行观察,提出猜想,大胆推测,有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打造数学探究活动环节,引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在深入探索中感知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喜悦,从而获得自豪感与成就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充分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力值。教师设计数学探究活动中,首先设计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欲望,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最后设计数学知识验证环节,从而确保数学学习环节的严谨性,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高效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比如《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平移现象,比如电梯上下移动、窗户左右移动以及缆车前后移动等,之后回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比如摩天轮、大风车、旋转门等,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平移和旋转有何不同之处呢?

学生1:我从数学课本中得知平移物体是沿着一个方向进行运动,它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而旋转物体则是向着四周做转动,其方向则发生了变化。

学生2:我家的闹钟就是在做旋转运动,闹钟每旋转一个小格子,就是走了30°,如果闹钟的指针旋转一圈则是360°。图形的旋转一般有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等。

学生1:我家的闹钟从12点绕到1点的时候,则时针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

学生3:那我们在描述旋转的时候,应当说出旋转点、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一般是说出物体是绕着哪个点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老师:同学们,大家请观看大屏幕,大屏幕上的风车绕点o 逆时针旋转了90°,之后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180°,那么当风车完成旋转任务之后,每个三角形都有哪些变化呢?

学2:大风车经过旋转之后,它的形状以及大小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唯一变化的则是位置。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环节,在讨论环节中掌握数学知识点,认识图形运动等知识点,从而进一步形成了完整性数学知识框架。

三、设计数学游戏环节,积极体验数学新颖性

在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游戏环节,推动学生亲身经历与感受,便于学生深刻掌握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长久下去,由量变转变为质变,引领学生通过单纯兴趣转换为深层次的乐趣学习。同时教师注重引领学生全方位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当然在数学游戏环节中,教师善于借助无意识注意规律展开教学,重点遵循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恰当的游戏活动,有效激发学生个人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轻松学习,达到数学理想教育目标。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中,重点关注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让游戏活动变得具有思维性,从而引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与探索,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

比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捉迷藏小游戏,展示课本中操场的一角,让学生围绕操场寻找角,并将其标注出来。

学生1:老爷爷拿着剪刀修剪树木,老爷爷的剪刀中有一个角。

学生2:老师手中拿着三角尺,三角尺中有三个角。

学生3:小朋友正在踢足球,足球框中的一个角也是角。

学生从图片中找到了不同的角,并认识了角,教师继续引领学生对于所学习的角进行深入探索,询问学生一个角中究竟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呢?学生对于角进行观察与分析,认识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对于角进行持续了解,发现两条线都是直线,而且都是从顶点出发的,在深入学习中对于角的认识更加加深了一层。

当学生对于角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创编顺口溜:“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记住,先画顶点后画边”。从顺口溜中了解角的画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力。最后环节中,教师为学生设计数学游戏闯关题,率先完成数学闯关任务的学生可以获得对应奖励。在数学闯关游戏中帮助学生训练数学思维,深化学生对于数学角的知识的认识,也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持续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积极学习动机性

在如今现代化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師应当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方式的应用应当建立在传统教学方式上,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方式,重点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力。同时教师也应当清晰意识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知识,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抽象思维尚不完善,教师则可以利用动画形式展开,为学生感悟数学基础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便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同时动态数学画面可以让学生深入观察,善于捕捉有效数学信息。

比如在《认识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情景,展示视频,视频中一位教师正在给学生上课,其中有一块钟表特别醒目,上面对应时间,究竟是几点呢?学生从视频中产生了疑惑,因而想要持续进行深入探索,教师则可以趁热打铁,借助信息技术方式将钟表单独放大,为学生展示分针,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之后继续进行放大设计,为学生呈现一分、两分、三分、四分,帮助学生动态了解与认识分针,之后从分针进行延伸,帮助学生认识三十分钟等于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则是六十分钟。学生对于分针有一定认识之后,借助动画的方式动态展示时间变化的过程,让学生从4分开始数,了解分针变化的时间,充分认识时间与了解时间。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站在积极层面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改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力,促使学生数学学习环节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猜你喜欢
分针环节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画分针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巧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