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焕武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展开生活化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适应时代发展、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进一步清晰教学目标、充实丰富的课堂教学、尝试项目教学等形式、创设生活化情境、设置生活化的任务及作业等,并且在最终的教学评价中展开生活化的评价。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性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面临着全面的革新。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借以生活化内容充实课堂、丰富课堂表达,也建构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联,全面启发学生的信息化思维,契合素质教育理念与发展。本文即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展开探析,以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革新思路。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实施意义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中,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引入生活素材、配合实践性作业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丰富信息技术课堂表达,并辅助完成教学任务。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及观察,会发现其具有积极意义,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结合,此时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普及,更应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启发学生信息化意识、拓展学生信息化认知,使学生适应于信息化时代,具备信息化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化与生活的关联,才能以小学阶段学生的能理解的形式去接触到信息化时代,以小见大、以生活的思考去窥探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变化。
生活化教学以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表达。借以生活化素材,能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具有专业性的信息化知识变得贴合实际,以简单的方式解析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大量生活场景、生活案例、生活素材的加入,能使信息技术知识不再是隔着计算机的知识,而是切实贴近生活的技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并且逐渐形成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等模式,且多數会以教师计算机为中心做示范,然而多数时候,教师认真地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观察,实际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多数情况下难以实现教学的展开,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内容的加入,能活化课堂,使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以此完成学习任务。
生活化的教学能对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做革新与优化。反思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排课、课堂组织等诸多问题,需要逐渐做以优化。在生活化下,为课堂增加了鲜活的气息,使学生有更为生动的体验去完成相应的知识。在学习中,也更契合信息技术发展中对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却忽视了人文素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技能技术,同时还要塑造学生人格,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育,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
2.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技术技能的要求也更加重视。因此在小学阶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想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进行有效提升,首先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生活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将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体现出来。
3.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并不符合。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难运用到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甚至学生很有可能忘记这些知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想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进行有效提高,就要创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重新认识信息技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有效地掌握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探索,通常是基于教材的内容补充、情景设计、任务练习等,这也意味着,想要使课堂浑然一体、不断优化,应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明确教学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转换能力相对薄弱,加之一些教师在探索生活化教学时往往会难以把握度,课堂过于注重生活素材引入,却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由此,教师既要把握生活化素材在课堂中的度,也要把握其融入的时间、方式等,以此完成学习任务。在当前的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能保障课堂整体思路清晰、节奏明朗,以便指导课堂,并且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化素材更好地结合。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教材做进一步的研讨,选择其中的内容、环节等做出优化。很多时候,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有很多知识点相对专业,是小学阶段学生难以驾驭的,也是需要教师做一定分类的,如哪些可以作为基础知识、哪些可以作为拔高训练,哪些可以做拓展互动。清晰的目标能使教师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以此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便于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
(二)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素材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也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素材。在素材选择中,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喜爱的事物,如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游戏,就可以作为教学的场景被引入课堂。如游戏抓鱼小游戏、托马斯游戏等,就能进行进一步设定,进一步的优化及运用,使其服务于课堂,并且完成对学生思维逻辑的进一步建构。在另一方面,则可以运用生活化的内容解析知识点。如在认识键盘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指导学生认识Shift键。这个键能帮助完成键盘的上下转换,如数字“1”和标点符号“!”就是同一个键,用Shift做以上下转换。此时,教师就可以形象生动地将此解读为“单双杠”,而借以Shift键做以变形转换。这样意味着键盘标注的每个键盘都有文字都有意义,并且可以借助Shift做以转换。类似的,将专业的教学内容、信息化语言用以生活化素材做以解析,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以此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逐渐熟悉计算机内容。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是各学科教学都在不断探索尝试的方法。在以往计算机教学中,很多教师理解的计算机课堂本身就是交互的,然而这种交互本身就是死板的,往往是计算机界面在动,而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动。而真正的教学情境,应是借以外部的场景变化,启发学生跟进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在日常学习或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尝试将其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参与、感知。比如,有些学校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会要求教师或家长对行程表、信息表进行填写,此时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在学习WPS相关办公软件或是Excel表格后,自主制作相应的表格等,真正实现活学活用,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捷。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动画作品、影视作品的剪辑作为背景,或是学生的校园生活等,在熟悉的场景下引导学生。
(四)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在运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启发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发现信息技术服务于生活的例子。此时教师可以积极地启发学生,为学生搭建起接触知识的路径,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间。例如,在学习画板工具时,教师先准备一个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果园场景,并且逐渐为学生发布“任务”,如农民伯伯需要采摘树上的果子,需要什么工具呢?这样,启发学生画上一架梯子,以帮助农民做好采摘。再如,想要把果子运送到河的对岸,应添加什么呢?此时有些学生尝试去画上一架桥,有些则尝试画上一艘小船。这样,学生的思维是沉浸在教师构建的情境中的,同时行动上是在完成对画板等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整体而言,在学习中,启发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完成相应的学习规划。在生活化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即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服务于生活,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目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未来学生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各个方面,即整个成长环境都是信息化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启发他们去发现现有的生活并尝试去改变。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参与课堂学习。
(五)尝试项目式教学
尝试组织开展项目教学,本身也是对课堂的一种革新。生活化情境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此指导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进一步与学生互动。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鼓励学生深度学习和互动,这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在项目完成中,学生之间能相互沟通交流、思维碰撞,共同完成相应的知识学习,以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日常的学习及互动中。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素材,并适当拔高。小学阶段学生会处于一个认知阶段,然而完全契合其认知的选择或许未必能调动他们的兴趣,适当拓宽学生视野,找到合适的项目,能吸引学生投入其中学习。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时,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去设置自己的课表等基础的操作,然而想要做进一步的拓展,使学生“踮一踮尖”才能够到的,就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设置。例如,在学习项目式教学下,指导学生做一些如理财表,对自己过年的压岁钱、日常的零花钱等做以管理;或是启发学生借助简单的公式,做暴雨的“救助表”等,这些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最终落脚都是公式、格式等。组织学生尝试项目教学,在生活化的体验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以此完成学习任务。
(六)布置生活化作业
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也是当前小学计算机教学应做出的尝试,使课堂与课下相关联。信息技术本身就与生活紧密关联,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计算机知识。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并不参加最终的考试,也鲜少会关注其课下的组织安排。加之按照当前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安排,可能是一周或两个星期一节课的排课,如此长的周期学生可能很难掌握知识点。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布置生活化的作業,如在学习E-mail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启发学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一项“网络交朋友”的故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给“陌生的”同学网友发一封邮件,如写上自己的心事、自己的联系方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设置,以此完成知识的巩固。在学习了打字练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练习,在下节课后组织开展“打字比赛”,设定某篇学生的课文或者是诗词等,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或者主动去记录键盘表及指法,进而掌握打字技能。生活化作业的加入,实际上是一个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过渡,不仅在课堂有生活化素材,学生也尝试将课堂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
(七)进行生活化评价
生活化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中,点评环节是师生交流、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的环节,这个过程是交流,也是鼓励和启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打破课堂的沉闷氛围,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挖掘出学生学习中的亮点,给予鼓励;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通过积极的启发去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生活化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的要求。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以对或错去判断,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教学下,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使评论的语言带温度、有情感,真正使学生深度投入学习,与教师达成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语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实施,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变化,也能更为全面地推动日常教学工作的革新与启新。在组织教学中,将生活素材带入课堂,充实课堂,也将知识点带出课堂,拓展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以此完成所学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提升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