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整理)
“轮椅女孩”王馨瑶:用乐观和勤奋敲开北大校门
人的一生,总是起伏不定,因为命运总喜欢和我们开玩笑,它先给你痛苦和折磨,后又对你百般眷顾,让人捉摸不透,被北京大学录取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花季女孩王馨瑶便是其中的一位。
六岁时,王馨瑶因意外受伤,只能以轮椅代步。尽管行动不便,但她依然坚持回到校园,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年级时,王馨瑶到北京进行复查和康复,当时妈妈带她参观了北大的校园。燕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给王馨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大的校园特别美,人文气息也特别浓厚。”从此,王馨瑶便一直向往北大。
因为行动不便,王馨瑶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面临着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别人洗漱可能只需要十分钟,王馨瑶却要花上一个小时。每天的康复训练则要占去王馨瑶更多的时间,而由于腰部力量不够,每学习一会儿,王馨瑶就需要休息一下。
那些被迫牺牲掉的学习时间,王馨瑶只能利用一些碎片时间补上。一小段闲暇时间,王馨瑶也能安排上背诵课文,以及将一整套题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完成。王馨瑶和时间赛跑,将苦难化为前进的动力。而父母的陪伴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也给了她克服困难、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
除了学习,王馨瑶也尽可能地克服困难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自己的人生积累宝贵的经验财富。
12年来,王馨瑶为了能顺利完成从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的学业,付出了很多努力,也经历了很多常人没经历过的痛苦。班主任、历史老师白钢说:“馨瑶是我教过的第一位既‘特殊,又‘普通的学生。说她‘特殊,是因为她身体上残疾,只能坐在輪椅上上学,很多时候班级的老师和同学需要对她有特殊的关照和爱护;说她‘普通,是因为她虽然身体活动受限,但她却像每一个热爱生活的高中生一样,心向阳光,充满力量!”
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王馨瑶如愿以偿地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在北大老师送给王馨瑶的书中,扉页上写着北大人文讲席教授李宗焜亲笔题写的勉励之词:“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求学漫谈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凡人的世界也不是平静无波澜的。
45°人生哲学理应是每个不满足于现状的平凡人都应拥有的智慧态度,它不是对粗糙生活的苦心包装,也不是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更不是向未来妥协的借口。45°人生哲学更像是应对社会差距的坚实外套,而它的内里,是一颗有着平和喜乐、梦想希冀的永不愿停歇的心,“大智若愚”莫过于此。与其沉陷在不如意的现实里,不如放眼长量,发现果壳中的浩瀚宇宙。这就是智者精神。如果没有这种智者精神,我们也许会在对现实的抱怨里打转,我们也许会只顾感受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空虚,而畏惧前路的艰难,愤懑贫瘠的现在。
人生不是固定的方程式,也没有唯一的答案。45°也许意味着,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一切都拥有无限可能。
人生是旷野,不是狭窄的赛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但不论哪条路,只有保持平衡,才能走到更远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