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研究

2022-05-30 10:48陈波高学勇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

陈波 高学勇

[摘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客观上要求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立足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进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遵循思想引领力生成机制的基础上,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人民立场、强化制度保障、树立网络阵地意识和坚定乡土乡民的文化自信为着力点,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提升路径,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9-0010-06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具有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新型农民的系统工程。作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农民如果不能“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1]。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发挥思想引领力功能,从而激发和增强农民介入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主体意识,就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变量,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质量。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辩证互动

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凝聚党员与农民思想方面的影响力,構建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协同发力的良性互动格局。

(一)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

其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是筑牢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治理现代化取得历史性、全方位的成绩。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与时俱进,掌握农民思想状况变迁的规律和趋势,各级党委(党组)要宣传好乡村治理现代化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做好党在农村地区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战略部署。时代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理论使命感,迫切要求其进一步提升思想引领力,搞好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讲好农村地区的故事,增强农民积极投身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的自信心。

其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必须进行农村治理创新。当前,农村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资本下乡、科技入户和人员流动使得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复杂多变,给乡村治理带来诸多挑战。首先,商品交换主张的效率优先、金钱至上原则,冲击着乡村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农民群体行为失范现象频现。其次,封建迷信、宗教思想、宗族观念泛滥,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争夺话语权。“不信马列,信鬼神”“庙堂比支部多”“书记乡长不如族长”等现象触目惊心。最后,抖音、快手、王者荣耀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农村地区大面积渗透,消解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放大社会舆情的发酵,异化“小镇青年”的三观。这些问题都是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在思想层面的表现,农村基层党组要努力改变思想引领力的滞后、软弱状态,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力的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其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夯实政治基础。“思想引领力的首要含义在于指导群众举什么旗、走什么路”[2]。我国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的,不管其具体的实践进路多么千差万别,但是根本的政治取向是实现全体农民的共同富裕,保障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巩固工农联盟的社会主义政权。乡村治理现代化既不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能走回封建主义的老路,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管农村的原则,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只有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功能,才能在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为何实现现代化等关键问题上强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底色。

其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思想引领力是一种柔性凝聚力,可以通过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随着乡村治理现代化向纵深推进,广大基层党组织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去武装农民头脑,统一思想认识,同心同力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展示思想在塑造信仰、信心、信念过程中的奠基性作用,用高质量的思想引领力凝聚意志、引领前行,使乡村治理中的各参与力量自始至终拥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筑起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万里长城。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的基本框架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庞大社会工程。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嵌入乡村治理现代化,通过显性和隐形两种方式引领社会思潮,不断优化乡村社会治理,形成了交相辉映、相互彰显的动态统一体。因此,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的分析既要置身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进程,又要借助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分析的“望远镜”“显微镜”,在二者同频共振的整体视域中加以探讨。

(一)问题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思想引领力”这个概念。研究者基于不同的学术视野和路径对其进行了理论阐发。一是目前的普遍做法是从思想本身出发,将侧重点放在“思想引领力”的“力”上,运用分析和综合模式,对其进行静态化、结构化的抽象阐释,认为思想引领力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力构成的抽象统一体。例如,“党的思想引领力主要是指理论创新的能力和理论武装的能力”[3],“从结构来分析,思想引领力至少可以由建构力、创新力、传播力、解释力、整合力、凝聚力以及战斗力七个要素构成”[4]。这种静态化、结构化抽象阐释模式对思想引领力的内涵阐释要么失之于简单化,无法揭示思想引领力的完整内涵;要么失之于复杂化,即将思想引领力从结构上划分为建构力等七种力的合力,其中传播力和解释力、整合力和凝聚力之间的界限何在,各自的重叠问题如何解决。同时,更关键的是这种静态化、结构化抽象阐释模式忽视了从动态生成的角度透视思想引领力的发生问题。二是鉴于上述静态化、结构化抽象阐释模式的问题,有些研究开始强调思想引领力具有“动态性”“渐成性”等特性[5],这是对静态化、结构化抽象阐释模式的有效补充,可以说是一种“内在”的超越。但究其实质,侧重点仍在“思想引领力”的“力”上,仍然局限于思想引领力的自身性质层面,未能实现研究侧重点从作为性质、性能的“力”向作为过程、行为的“引领”的过渡,缺乏在具体、生动、艰辛、博弈的现实场域中探讨思想引领力的丰富内涵,研究的广度、深度、温度仍有待拓展。

(二)生成机制

实际上,“思想引领力”的侧重点不在作为性质、性能的“力”上,而在作为过程、行为的“引领”上。它强调的不是一个最终达至的可能状态,而是在“引领”这个过程、行为中作用发挥的现实程度。思想引领力在“引领”过程和行为中,与各种影响和制约它的现实因素展开较量、博弈,在攻守、妥协之中,不断释放、强化“听党话、跟党走”的一系列指令,在不断的循环中同化对手、证成自己。之所以如此,是由思想引领力自身的生成机制决定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而言,思想引领力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对深层次的物质利益关系和作为中间层的制度体系的反映。“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6]。作为对物质利益关系和社会制度的主观反映形式,思想引领力起初只是单纯的抽象形式,是空洞、贫乏之物,是“自在存在”。它需要通过劳动、实践等途径,在实践、认识、实践和正反合的循环过程中去充实自己。一方面,它将自己“对象化”到外物中,认识自己;另一方面,它将“对象化”的存在物纳入自身,充实自己。如此,循环往复,在与各种现实因素的博弈、较量中,它将自身原初状态的贫乏、空洞转变为充实、盈满,实现了自己与外物、主体与客体的和解,转变为“自为存在”(见图1)。

(三)具体因素

一是思想本身。毋庸置疑,思想自身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是决定思想引领力效度的最直接因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用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彰显出来。二是利益驱动。“思想、动机和行为,都可以从其利益的驱动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和深层的意义”[7]。利益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思想是利益的反映和表达。利益是思想引领的原初起点,是思想引领力效能提升的根本因素,直接关系到破解思想引领问题的成效。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必须精准切入农民的利益痛点,否则单纯形式化的思想引领终将流于虚幻。三是制度保障。作为反映和表达利益的主观意识,思想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受心理状态、身体情绪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它需要用制度来保障自己。制度作为一种带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刚性约束力,是思想引领力的可靠护城河。“如果没有经常的措施来灌输对典则和其当局正确性的信仰,成员们可能很快就失去对输出的那种应该感”[8]。四是传播渠道。思想创新是根本,渠道赋能则是支撑。新兴互联网技术和手段推动信息传播渠道跨越Web1.0、Web2.0阶段来到Web3.0阶段。与网络传播渠道的工具性、中立性相比,其价值属性日益明显,其地位也从党建的工具手段转变为党建的重要思想阵地。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适应Web3.0时代的传播理念,运用融媒体、社区化沟通平台,将Web3.0时代的互联网传播渠道蕴含的巨大变量转化为赋能思想引领力“润物细无声”的巨大能量,决定着思想引领力发挥的效度。五是乡土乡民。思想引领力作为一个“理论掌握群众”的生成过程,不能脱离农民的心理发展状况。“人们做出自己的选择时所依据的基本心理模式,才是开创变革的真正着力点”[9]。经过长期发展,农民的思想世界吸收了大量现代文明的要素。但是,尽管工业化、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有效抑制了小农意识,但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自私自利的个人价值取向与以公共利益实现为取向的乡村治理之间的张力仍然紧张;尽管科学、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乡村社会,但深受熟人礼俗社会的影响,农民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和处事原则在面对科学与迷信、民主与权威、法治与人情的碰撞、冲突时,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于给面子、讲人情、论血缘、看亲疏的传统框架中。

三、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路径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就要立足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视域,遵从思想引领力的发生机制和生成逻辑,从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的诸博弈要素着手,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协同发力。

(一)加强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在理论學习和深度思考方面着力,而不是停留于简单的搞宣传、喊口号,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取向中,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烈实践性,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思想的普遍性和当地的实践基础、地域特色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理论学习心得写在广袤的田间地头。二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究其实质是农民的现代化。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关键是在农民原有的传统认知结构和心理世界的基础上培育现代社会理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使之融入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各个环节,引领和整合农村地区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形成思想引领的“同心圆”效应,说到底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通过各种途径坚定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重和信心,自觉转化为自己行为选择背后的价值取向准则,这样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提升就会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守人民立场,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激活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活力

一是在发现问题中,畅通农民利益表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实效性。当前,乡村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农民的利益表达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不正义现象深恶痛绝。在农村地区,侵犯农民合法权益、暴力执法、践踏农民人格尊严、村级公权力腐败、社保分配不公的事情时有发生。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必须对农民的利益诉求、维权行为、社会情绪做出及时有效的表达和反应,时刻关注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和反映的新特点,同一切侵犯、漠视农民利益的错误思想言行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从而增强思想引领力的实效性。反之,如果缺乏畅通农民利益表达的思想机制,农民心理委屈和不满情绪的累积、扩散容易使他们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乡村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党在农村地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产生心理上的动摇。二是在解决问题中,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深度说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农村部署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增强了农民对党的思想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必须把教育引导农民的问题与解决生活难题、生存困境的迫切需求统筹起来,形成发挥思想引领力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在解决农民的柴米油盐酱醋、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功能发挥的穿透性,以美好生活的“利益杠杆”撬动农民的思想“疙瘩”,从“事实胜于雄辩”的层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效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而言,小农思想、自私自利、封建迷信、宗法观念等都是物质生产状况和生活水平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也终将随着农村地区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民生水平的日益提高而消失。

(三)坚持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相统一,让制度回归正义本身,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的制度保障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让思想引领坚实有力。制度是“反映和体现某一文化的价值的行为规则。价值和规范共同塑造了一个文化的成员在其环境中的举止”[10]。如果说思想引领力是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现代化认识并且做出正确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软约束”,那么,制度则是将思想引领力的“软约束”逐渐硬化的“硬规定”。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运行的生态体系中,二者是相互穿插、互为支撑的。因此,“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11],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必须在制度落地上下功夫。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巩固为圆心,将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的价值取向和基本主张融入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农村基层党组织廉政建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事调解等制度的落地实施中,在制度的运行中传递出科学、民主、法治、公平、公开等现代化社会治理理念,用制度推动思想引领力的真正发挥。二是敬畏制度权威,让制度回归价值正义。从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等制度设计的理念方面而言,是以现代社会科学、民主、法治原则为指导的。但是,制度在乡村社会的本土化运行中都会受到存留至今的传统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12]。立足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势力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迫使农民采取送礼、打招呼、找熟人、走后门等好办事、办事快的功利主义行为选择。制度及其所承载的科学、民主、法治的现代化社会理念落地艰难。当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最紧迫的任务是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削弱宗族势力、封建迷信、人情债等对制度运行的绑架,弱化短平快等功利化、工具化和实用化倾向,使其复归承载科学、民主、法治、公开等现代化社会理念的“正义”之路。

(四)树立网络阵地意识,构建Web3.0时代的农村网络传播渠道,提升数字化赋能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效度

一是面向Web3.0时代信息传播特点,牢固树立网络阵地意识。Web2.0时代,信息交互遵循“读—写”模式。但随着海量信息资源的增加,Web2.0时代的“读—写”模式无法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精准获取,无法做到人与信息间的个性化配置。自2005年Web3.0概念提出后,信息资源的生产、配置、交互在凸显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之时,也越来越“去中心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隐匿化、碎片化趋势明显。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成为事件主角,以往的单向宣传早已不合时宜,现在只能在揣摩受众个性化兴趣点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式互动来引导舆情。面对这种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和参与式互动意识,及时、主动研判Web3.0时代网络传播渠道的新特点,提高自己主动参与、有效互动、知网用网的意识和水平。二是实现“三个转变”,构建Web3.0时代的农村网络传播渠道。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施思想引领的过程中,要由过去主要依靠“宣传”“灌输”等显性方式转变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寓教于日常生活,实现思想引领方式的转变;其次,通过简洁明朗的村民话语,用“小镇青年”的话语方式,用多元化的信息载体,例如文字、音视频、网络语言、表情包增强思想引领的感染力,实现思想引领信息载体的转变;最后,在公务栏、黑板报、墙壁宣传语之外,打造电子政务、直播栏目、短视频等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留言、实时在线互动,改变过去单向传输模式,强化农民平等对话中的参与热情,实现官方话语与基层民间话语沟通桥梁的转变。通过“三个转变”,化解Web3.0时代传统主流媒体被动失声的局面,构建立体、真实、生动的农村网络话语渠道。

(五)坚定乡土乡民的文化自信,通过“选择、继承、创新”的辩证过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以文化成”的效能

一是正视“文化失调”现象,增强乡土乡民的文化自信。思想引领力是在把握农民心理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改造力,实现农民主观世界认知结构的现代化置换。但是,这一置换过程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历史传统与文化惯性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积累和演变,乡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力量,影响着该文化场域内部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城乡二元对立的背景下,城市的异军突起黯淡了乡村自身的价值,现代社会理念与传统乡土文化处于不对等状况,“新的文化特质引入之后,不能配合他原有的模式,于是发生失调的现象,称之为‘文化失调”[13]。这种状况制约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纵深推进,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思想引领功能,以理論上的清醒,造就农民文化心理上的自觉自信,加强农民在传统和现代、批判和发展、创造和转换方面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处理好“选择、继承、创新”的辩证过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以文化成”的效能。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过程中,现代社会理念与传统乡土价值追求的交锋,不应是“断裂、取代和超越,而是和谐相容于现实文化之中”[14]。乡土文化保持着农民群体对传统的集体意识,反映着其对未来的共同期待,是助推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可资利用的宝贵精神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推动乡土文化挖掘模式由过往自上而下式向自下而上式的转移,构建官方话语体系与地域乡村民间话语体系的融合发展机制,引导农民更好地遵循“选择、继承、创新”的辩证过程,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主动寻求融入和创新生活价值,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与现代化社会理念相衔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以文化成”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2]陈翔.新时代“思想引领力”的伦理精神[J].理论导刊,2021(5): 28-34+48.

[3]左慧琴.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大庆社会科学,2020(1): 72-76.

[4]刘明.论党的思想引领力及其构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4(2): 11-17+63.

[5]张丽莉.党的思想引领力源于思想生产力和思想说服力[J].河北学刊, 2020,40(6): 221-226.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82.

[8]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71.

[9]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54.

[10]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赵旭东,齐心,王兵,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0.

[11]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8-01-12(1).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1.

[13]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232.

[14]赵旭东.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及其转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3):111-124.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研究
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意义研究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挑战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家族化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