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四友”与初唐后期的诗歌声律化

2022-05-30 10:48:04胡文俊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诗歌

胡文俊

关键词:文章四友 近体诗 诗歌 声律化

近体诗成熟于盛唐,但其定型却非一日之功,也非一蹴而就,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自从诗歌诞生以来,它就沿着自身的轨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行进,在接近唐朝的时候,似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速度开始逐步加快。从永明体到宫体诗,从沈约、萧纲到阴铿、何逊,直至庾信、王褒等人,诗歌正稳步地朝着近体诗的目标进发。这时的诗歌,在题材上,已有山水景物、行旅闺怨、边塞风光等方面的扩展;在手法上,已有情景交融、对偶用典的渐趋完善,客观上已为诗歌的近体化做了充分而又必要的前期准备。但这时的诗歌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还有两个问题亟须解决:一是粘对的规则,特别是粘式律的规则还没有形成;二是体式上还未统一,虽然句数上已以八句、十句居多,字数上以五言、七言为主。不过这一切都不打紧,就留给包括“文章四友”在内的初唐诗人来努力解决好了,稍经初唐的加工和润色,近体诗的定型已是指日可待了。

一、“文章四友”及其诗歌创作

初唐阶段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止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存续大约百年,是唐诗的充分酝酿和初步形成时期。初唐的前五十年可以说是主要延续齐梁绮艳诗风的余韵,大体属于宫廷诗的时代;后五十年则是逐步变革诗风,承继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为盛唐之音的到来做出了必要铺垫。这一时期,诗坛没有像盛唐的李白和杜甫那样特别耀眼的明星,人们经常提起的代表性诗人主要有“初唐四杰”、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人。他们在转变诗风、探求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做出了一定贡献,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做好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必要准备。

其实,初唐时期还有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文学群体,那就是“文章四友”,包括崔融、李峤、苏味道和杜审言四人。他们都是学而优则仕的士人作家,文学风格基本相近,在武则天时期的文坛有较大影响。他们创作的诗歌在艺术上特色鲜明,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才华,有力地推动了唐诗的发展。即便与同时期的代表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相比,他们也毫不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有所超越。特别是他们在边塞诗、咏物诗的创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近体诗的发展、定型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盛唐诗歌的繁荣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可以说,“文章四友”是初唐时期重要的文学群体,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在初唐诗坛影响巨大。他们的诗歌创作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政治遭际联系紧密,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较为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初唐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从中可以大致窥探出初唐政治格局对文学的影响。

“文章四友”留存下来的诗歌,依据清人彭定求等人编纂的《全唐诗》来统计,崔融存诗18首,李峤存诗209首,苏味道存诗16首,杜审言存诗43首。虽然数量上并不算多,但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看,异彩纷呈。依据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大致可分为应制诗、边塞诗、贬谪诗、赠别诗、山水诗、咏物诗、挽诗和咏史怀古诗等;体式上则有古体诗,有近体诗,有五言,有七言,有律诗,有绝句,可谓诸体兼备,各具特色。

二、初唐后期诗歌近体化进程中的主要突破

正如“永明体”的出现是南朝时期对近体诗的突出贡献一样,初唐时期,特别是初唐后期的诗歌也有重大突破,在诗歌理论及创作上对近体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是诗歌理论方面的突破。这时的“上官体”创始人上官仪写有《笔札华梁》,从对偶的角度提出“六对”和“八对”的说法,随后元兢在《诗髓脑》中明确指出“换头”“相承”和“护腰”的方法技巧,以使诗歌全篇粘缀和谐,解决了声律整体性的问题。崔融也有《唐朝新定诗体》一书问世,虽然如今已经佚失,但还有很多内容被转载,论及诗歌的“九对”和“十体”更加细密。这些理论的提出,都说明人们对近体诗的研究已登堂入室,诗歌的近体化已是水到渠成。

二是近体诗创作实践的突破。以前一般人都认为近体诗的成熟定型主要是由沈佺期、宋之问完成的,但现在也充分认识到了杜审言等人的重要作用,如元人方回《瀛奎律髓》卷四认为:“(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皆唐律诗之祖。”a其实,事实也的确如此,从现存的诗作来看,以杜审言为代表的“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等人一样,创作的近体诗不仅在合律的数量比例上,还是在整体的艺术成就上,都能证明近体诗已基本成熟,甚至可以说五言近体诗已达到成熟和定型。在久视元年(700),武则天率随从同游登封附近的石淙山时,一时興起,赋诗一首,随从群臣也随之各自唱和一首,共计17首,都是七言八句。虽然其中失粘和失对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但除杜审言未能随侍赋诗外,其余三人崔融、李峤、苏味道以及沈佺期、薛曜的五首诗作却是完全合律的,从这次的诗歌唱和不难看出“文章四友”在七律定型中起到的推进作用。

三、“文章四友”与近体诗的定型

“文章四友”在《全唐诗》中的存诗共计286 首,其中属于近体诗的266 首;属于古体诗的20 首,分别为崔融5 首,李峤13 首,杜审言2 首,苏味道存诗无古体。崔融的近体诗占其存诗的72.2%,李峤93.7%,杜审言95.3%,苏味道100%。因此,从近体诗上看,“文章四友”整体上为93%,超过沈佺期的80%,宋之问的73%,加之“文章四友”所处时代略早于沈宋,这就不难看出“文章四友”在诗歌近体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不仅数量上的近体诗多,诸体皆备,“文章四友”在近体诗上取得的成就也影响巨大。仅就五律而言,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四中说,初唐的五言律诗中,像杜审言的《早春游望》《秋宴临津》《登襄阳城》《咏终南山》,李峤的《甘露殿侍宴应制》都“气象冠裳,句格鸿丽,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窠臼”b。崔融存诗不多,但诸体皆备,特别是有一首用七言形式写成的排律《从军行》,从格律上说严格合律,在当时极为难得,应为现存唐代最早的七言排律。全诗笔触流畅,描绘了西北边关的壮丽景象,抒写了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情景之间水乳交融。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就给予了“初唐七言律,反难得如此流丽”c的高度评价。崔融还有一些五言律诗及排律也都合乎诗律,如40 句20 韵的《哭蒋詹事俨》和20 句10 韵的《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两首现存五言排律,尽管很长但都合乎粘式律,确非用偶然之作所能够解释的。至于其他的五言律诗也有不少合律,如《咏宝剑》《韦长史挽词》等。其《吴中好风景》一诗,还被闻一多先生认为是从古诗到律诗过渡期间的绝妙佳作。d他的诗作,或清新淡逸,或情真意切,意境深远,显示了其深厚的近体诗功底。

李峤存诗除了无七言排律之外,兼具各体近体诗,尤善五律,现存五律一百六十四首,其中五言排律就有二十余首,是沈佺期、宋之问以前创作五律最多的诗人,也影响较大。如《甘露殿侍宴应制》:

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又如《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两首虽为应制之作,内容上并无新意,但在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颇有可取之处,律度严谨,结构精致。或写环境的幽雅恬淡,或写君威的浩荡,既有笔触纤巧,又有气象恢宏。至少从音律上的谐和、辞藻上的清丽,就能看出李峤诗歌由初唐向盛唐转变时的成就和贡献。

苏味道可能是因为存诗不多的原因,16 首诗均为近体,而且大多音律和谐,形式工致,表现出较高的创作技巧,应是推动了诗歌近体化进程的有功之臣,所以《新唐书·宋之问传》中就赞叹“苏李居前,沈宋比肩”,其代表作当为《正月十五夜》,常被收入各种文学作品选本: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五律,描写的是长安城的元宵节夜景,全诗选取了元宵之夜极具代表性的景象,火树银花同明月星辰相互辉映,艳丽出行的游妓与随处可闻的歌曲交错其间,对仗严密,韵味深远,巧妙生动地展现了元宵佳节的盛况,勾勒出初唐时期的欣荣景观,的确是吟咏元宵的佳作。

至于杜审言存诗43首,仅2首古风,其余41首是近体诗,对近体诗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历来对其评价也很高。如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四中也提及:“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e杜审言有3首七律,3首七绝,较好的是七律《春日京中有怀》。虽然其七言诗格律上并不是十分协和,但都还对仗精巧,意蕴隽永,确对七律有所贡献。

相对于七言诗,杜审言在五言诗上尤其是成就非凡,43 首诗中有五律28 首,五排7 首。据韩成武、陈菁怡统计,宋之问的五律、五排的合律度是83%,沈佺期85%,苏味道53%,崔融70%,李峤85%,而杜审言高达94%。宋人陈振孙曾在《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提到:“审言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f虽有一点言过其实,但大体还是不错的,因为杜审言仅两首诗的声律不够谐和,一首《赠崔融二十韵》中“草深穷巷毁”一句失粘,一首《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颔联失对,尾联失粘,由此可见杜审言对五律及五排定型的贡献巨大。

代表杜审言五律成就的是抒发游宦江南时感思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此诗被胡应麟在《诗薮》中认定为初唐五言律中第一。g此外,其晚年流贬峰州时也佳作不少,如《渡湘江》《春日江津游望》等。

当然早期的一首《经行岚州》,也是很有特色: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此诗应为杜审言早年任隰城尉时因公途经岚州所写。诗中着力刻画了边城特有的气候和景象:同中原的暮春景象相比,边地还是一派犹如隆冬的春寒景象,这时冰雪尚未融化,春雪又在飘舞,更不用說有群芳绽放了。但是边地也有边地的妙处,潺潺的溪水在流淌,其水声悠扬似琴;耸立的峰峦在眼前,其山色淡雅如画,诗人恍入胜境,似乎要忘却行旅的艰辛,倒有心旷神怡之感。全诗景色描写清雅明丽,深沉的感情寄寓其间,回味无穷。

由上不难看出,对于近体诗的发展和定型,“文章四友”功不可没。他们把握了诗歌演变的发展方向,既受到了宫体诗和与乐府歌行的影响,又能够加以创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努力探索,在表现手法上,风格趋于多样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技巧已较为娴熟,对仗用典更是严密细致;在体式上,对格律做了艰辛的探索,诗歌近体化倾向十分明显,对律诗特别是五律的成熟与定型贡献颇大,为诗歌的近体化起到了积极而又巨大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诗歌
诗歌不除外
马元诗歌10首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0:50
诗歌写作怎样学?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52
诗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诗歌是光
海峡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每一个“远方”都唱出了自己的诗歌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2
跟着诗歌畅游道里
金桥(2018年8期)2018-09-28 02:30:02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诗歌论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