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张澜。汇聚于张澜身上的每一个点,都是长篇巨制的道德文章。或许是在我人生中,有二十多年从教经历的缘故,最让我感佩不已的是,不论时光如何流逝,也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作为一名伟大教育家,作为民盟“教育世家”奠基人,他就像天上一颗耀眼的恒星,永远璀璨夺目。
原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说:“如果把民盟比喻为一个大家庭的话,那么,我们民盟就是一个‘教育世家,而且代不乏人。”张澜先生是“教育世家”当之无愧的开创者、奠基人。他毕生从事教育,无论是倡导西学,推动教育救国,还是担任成都大学第一任校长,大刀阔斧进行大学教育改革,或者是提倡民主办学,大力发展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他都身体力行,先行先试,实践上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独树一帜。
教育救国,一生呕心沥血
张澜年轻时所处的时代,正是多事之秋,国势日危,民族危亡的巨浪将他推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1900年后,张澜因办私塾成果显著,被推荐为四川官派留学生,进入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学习教育。留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钻研“西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张澜的知识结构,开阔了他的思想视野。他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教授“孔孟之道”,要“救国”必须先“救人”,“国”要正义与文明,先要有一群充满公正和文明精神的人,“国”要自由平等,先要有一批懂得自由平等精神的人。回国后,他视升官发财为身外之物,到处奔走,历尽艱辛,大力兴办新学,传播先进思想,为唤起民众的觉醒,推动反帝反封建民主主义革命高潮兴起,打下了较好的思想启蒙的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我们的国家已迈上了教育强国新征程,在我们缅怀这位伟大先驱的时候,作为新时代民盟人,就是要更好地赓续他的血脉,强化“强国”必须先“强民”意识,在工作中,多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诤言、献良策。
致力改革,一路披荆斩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诗句都可以作为张澜生平的诠释:张澜不仅把自己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而且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特色教育之路上披荆斩棘。
1905年,张澜回到家乡四川南充,任职顺庆府官立中学堂,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参照日本学制,他制定了一系列严格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大力提倡勤学朴实、遵纪守规的新学风。在课程和教法方面,他锐意改革,在保留经、史、子、集等传统课程的同时,增设了算学、理化、外语、图画、体育等新课,聘请德才兼备者来任教,甚至聘请了外国教员。张澜的新式教育,把朱德从一个跋涉在科举道路上的旧式学生转变成了一个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新青年,并由此走上了救国救民最终创建新中国的道路。
这样的教育吸引人、培养人、造就人。近十年,我们的校长、老师出国学习已是常事,国外的学校考察过、国外的教育理论钻研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融入中国老祖宗的好方法,再与本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都在一步步实施着。若想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新的势能,还是要向教育大家张澜学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学以致用。让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自己的脑袋里长出来,让优秀的办学思想与方法真正落地生根,而不是一味跟风,依葫芦画瓢、人云亦云是创建不出优质的学校、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
倡导新风,一向身先士卒
已故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张澜先生是1955年逝世的,到现在已半个世纪。一个人,去世这么长时间了,大家都还记得他,缅怀他,写纪念他的文章,出版纪念他的书,举行纪念他的活动,这说明他还活在大家心里。”我时常在想,我们民盟这位先贤凭什么活在人们心中,就是因为他可贵的“师德”,学高为“师”,身高为“范”,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一向重视身教,言行一致,倡导新风,身先士卒。
1917年,张澜先后创办了南充初、高等小学和南充端明女塾。这两所学校的创办实在太艰难了。他一方面说服有声望人士带头把子女送入新式学堂,对贫苦人家的优秀学生减免学费。另一方面,他更是多方搜集图书资料,把自己的图书、挂图和从日本带回来的各种仪器贡献出来。更值得称道的是,张澜还亲自讲授“修身”课,以大量的成语典故来说明自强不息之类的人生道理,通过议论时政,激发学生“学好本领,振兴中华”的精神。张澜以一己之力解决了办学中的诸多困难。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新时代,党中央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张澜办学的精神与行动,就是一座师德师风建设丰碑,是当下的每位校长和老师学习的最好教材。他为教育的所思所虑,所想所做,上下求索,令我们汗颜,更值得我们认真去品味、深思和学习效仿。
(责编 周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