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澄
大学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各式各样的社团了。我选择的社团名叫“中华茶艺传承协会”,我们简称它为“茶协”。我加入茶协时并没有过多考虑,不过是有熟识的学长推荐,觉得这样能待得舒心一些,因此加入社团的时候都没让学姐学长们过多介绍我就签下了名字。
可如今回望过去,我非常庆幸自己来到了这里。茶协让我明白,美丽与温暖是可以传承的,它会给我们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记。
初识茶协,被“美丽”震撼
加入“茶协”是大一时候的事。那时的我,对于茶艺其实并没有多少了解,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面对学长学姐们的问话,我显得十分漫不经心。但是,接待我的社长学姐却没有丝毫敷衍,她示意我们坐下,坚持要为我和我的一位不想入社的同学分别泡一杯茶。
温杯洁具,洗茶,泡茶,沏茶……学姐身姿挺拔,手腕如蝴蝶般轻盈翻转,茶水倾泻而下,她用指尖将茶杯托起送到我面前。我几乎愣住了,被身旁的同学提醒才慌忙接过这杯茶。当时喝下的铁观音是什么味道我已经忘了,但学姐泡茶时的优雅动作和倾倒茶水时溢出的清冽茶香却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我在心里给了那杯茶一个不太合日常用语习惯的形容词——“美丽”。
是的,在我心目中只有“美丽”这个词才能配得上这样的茶。也就在那一刻,我的心情从漫不经心变成了庆幸。为了如此美丽的一杯茶,也为了学到如何将一杯茶变得如此美丽,之后的我,几乎场场不落地参加了社团活动。在社团里,我学习到了什么叫中国茶道,了解了让那杯茶变得分外美丽的东西叫“茶艺”。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社团活动时,学姐并没有立刻教大家泡茶,而是站在讲台上向底下懵懂的新生们解释什么是茶,什么是中国茶道。学姐说,唐朝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烹茶饮茶,也就是在此时出现了“茶圣”陆羽和他所著的《茶经》。每个时代都有主要的饮茶习惯,唐时煎茶,宋时点茶,明清时泡茶,每种方式背后都蕴含着独有的时代文化。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学习茶艺不只是体味美丽,更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传承。
从社员到副社长,茶文化带给我更多
“茶”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时,前后常缀着类似“淡雅”“平静”这样的形容词,或许是因为与茶接触多的人也会变得温和而有耐心。我的社长学姐便是如此,她在每场活动中手把手地教授我们最基本的茶艺知识与技能,把自己所掌握的一切一点点掰碎揉烂,摆到毫无基础的我们面前,供我们汲取。她会耐心地纠正我们反复犯的错误,但从不指责。
温杯洁具,洗茶,泡茶,沏茶……一切与我们在社团招新处见到的没什么不同,但自己上手时却不免手忙脚乱。我们学习茶艺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状况频出,取茶叶时茶叶洒了一桌子,拿不准注入热水和结束浸泡的时机导致茶泡不好,沏茶时被茶具烫到手……但慢慢地,我们从中学到了如何使急躁的心静下来,学会了如何将匆忙而颤抖的手变得平稳。当我们能泡出一杯合格的清茶,并把它送至唇边时,总追赶着我们前进的时间便真正慢下来,悠悠地在茶杯周围盘旋而不流失,予以我们片刻的宁静享受。此时的我们对待自身,也多了一份温和与耐心。
那时,我常常想,大学生活总是与高中时我们边做题边畅想出来的样子不同,高中时所羡慕的自由仿佛与曾经井井有条的生活做了“等价交换”,当学习与生活的一切都要自己来安排时,我们难免手忙脚乱。上课、做作业、自学、锻炼、娱乐……这一切都会进入我们的生活日程,时间就在其中大张旗鼓地流逝,当你反应过来时,不免怅然,深感被时间追着跑的疲惫。而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总能从茶协的活动中获得久违的宁静。或许正是贪恋这样难得的宁静,我才能坚持参加这在旁人看起来十分“无趣”的社团活动。
我捧着茶杯,嗅着茶香,静静看着社团活动中的新生越来越少,台上的学长学姐的面容越来越熟悉,紫砂的茶具洗了又洗,终于有一天,当某次社团活动里全是熟悉的身影后,社长学姐对我说,你做社团下一届的副社长吧。
亲历招新,传承“美丽”
十月的社团招新是我成为副社长之后,为社团做的第一件事。
在放手去做之前,我是有过焦虑与踌躇的。茶协不像动漫社和话剧社,能够以精心的打扮与热烈的色彩吸引人的眼球;也不像乐队与吉他社,连上音响,拿上乐器,就能抓住人的耳朵。茶协唯一可以用于展示的东西只有茶艺,可这不是可以拿去大街上炫耀的东西,它只能在自己应在的角落里静默,期待有缘人发现它的美丽。
学姐看出了我的紧张和顾虑,对我眨了眨眼,说:“别担心,我也会帮忙的。”看着她澄澈的目光,我感到一阵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克服了紧张的情绪。
进入社团仿佛就是昨天的事,今天的我却已从帐篷外走到帐篷里,从茶案前坐到茶案后,角色的转换多少有些让我不适应。我不是一个善于与人交谈、镇得住场面的人,但我心里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副社长的责任。太阳渐渐升高,招新广场上全是陌生而稚嫩的面孔,当接触到他们好奇地看过来的目光时,我必须立刻打起精神为他们展示我们社团的风采。
我和其他负责人没有制作传单,也没有站到显眼的位置招揽新生。我身着一套素净的汉服,盘好头发,端坐在茶案后,温杯洁具,洗茶,泡茶,沏茶,手腕如蝴蝶般轻盈翻转,茶水倾泻而下,在洁白的杯具中晃荡。不知什么时候,在茶案前驻足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当我抬头的时候,便有略带羞涩的声音响起:“学姐,咱们这是什么社团呀?”我回以友好的微笑,边以指尖托起茶杯递出去,边温声向聚拢的人群介绍社团,声音是出乎我意料的自信。
我隐约明白这份自信来源于哪里。当我做这一切的时候,已经卸任的学姐正坐在我的身后。她只是用自己温和的目光望着我,就能叫我挺直腰背,大方开朗地与陌生人谈话。招新结束的当天,我们收获了写满好几页纸的新生报名名单,同样是新上任的社长说这下能买更好的茶叶了。学姐看着我们笑,冲着我眨了眨眼:“你看,我幫忙了吗?你这不是做得很好吗?”
是的,我做到了,我不明白自己是怎样做到的,但当学姐告诉我下次社团活动时需要我自己从台下走到台上去讲解茶文化时,我却不再担忧。后来的社团活动她果然没有来,我的声音还有些颤抖,我的讲解偶有失误,但没关系,我的腰背依旧挺直。我知道这一次次的活动给予了我什么,我的自信在其中被一点一滴积累,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声音不再颤抖时,它早已长成参天大树。
我有时感觉相较于初入社团的自己,我变了许多,有时又觉得没有,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一直在泡茶。在后来的社团活动中,我一遍又一遍地教着新入社的学弟学妹们泡茶,当一杯茶泡好时,我会垂眸盯着面前的茶具,看水汽从杯中携着茶香冉冉上升,看它在空气中氤氲,看它模糊掉时间,又渐渐模糊掉茶案的另一边坐着的人的面容。坐在我对面的人究竟是谁呢?我恍惚地看着,水汽升腾起来前,我看见的是学姐,水汽消散后,却显出的是学妹腼腆的笑容。
“学姐,这杯茶泡得好漂亮,我也能学会吗?”她问我,一如我当初。
尾声
离开茶协后,我又去看了一次招新。我站在学弟学妹们背后,看他们热情饱满地向新生们介绍我们的社团。曾经询问我她自己能否泡出一杯漂亮的茶的学妹,正坐在我的正前方,身姿挺拔,微笑着面对好奇看过来的人群。温杯洁具,洗茶,泡茶,沏茶,手腕如蝴蝶般轻盈翻转,茶水倾泻而下,一杯溢着清香的乌龙茶被她用指尖托起,递给呆望着这一切的学弟。
我止不住唇边泛起的微笑。我不知道当初学姐在我身后坐着的时候是不是在笑,大概是吧,她大概也想起了自己坐在桌后向我们介绍社团的时候的情景吧。招新广场上,青春年少的学生们来了又去,可依旧有什么重要的东西留下了,被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学习、传递。或许是技艺,或许是能力,又或许是参与社团活动时独一份的心情。
体会温暖,体会美丽,并将这份温暖与美丽不断传承下去,我想,这就是在大学里参加一个社团的意义。我也真心希望即将踏入大学的你们,能够在大学里找到这样一个群体,它会让你的大学生活变得如此难忘,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