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
摘 要: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视域,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时要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将理论化教学与实践化教学有机结合,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比例,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主观能动性,深化学生的数学素养。因而,文章以“小学数学”为研究对象,对于“学习进阶理论视域下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学习进阶理论;小学数学;动手操作
一、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视域开展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意义
(一)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视域,教师通过实践操作教学,引导学生抓住数学教学本质,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找一找、绕一绕、拼一拼等活动,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信息技术的运用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深化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遵循数学教学基本环节:情景引入—揭示课题—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实践操作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有基础练习和提升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视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一是要关注课堂语言的规范,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二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三是要关注教学的设计,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学习进阶理论视域下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路径
(一)开展多元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将学习进阶理论与多元化教学理论有机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例如执教《5的乘法》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口诀,利用5的乘法口诀熟练口算关于5的乘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同桌讨论、自主编写、巩固练习等课堂操练形式,让学生找规律,并学会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教师执教的《比一比》以小学生熟悉的碰碰车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在课堂最后,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教师执教的《10的乘法》,以跳远游戏作为切入点,感知跳几次就是几个10,几个10就是几十。通过观察探究因数和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让学习更具主动性。在习题部分,通过多层次、多样的练习设计,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及时将新知识运用到实处。整节课环环相扣,准备充分。执教《平方千米》时,通过三年级已有知识引入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支架。通过设疑,引入新授“平方千米”概念。通过“一轴四馆”面积的多种求法,多角度解题,让学生感知理解“1平方千米”的概念。同时,教师运用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举例,引导学生形成对此概念的量感。
(二)基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开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目标明确。通过三个操作活动贯穿本课:有剪一剪、描一描、画一画等活动。首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接着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画扇形,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所创设的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改变了枯燥的课堂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猜一猜的游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课堂结构上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特别注重知识点的小结。教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动手操作能力,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汇报形式多样,趣味盎然。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积极发言,进行有效动手操作,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圆满地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课堂上,教师从古人计数、结绳计数入手,创设分苹果的情境,鼓励学生说怎么分苹果、怎么分西瓜、怎么分圆,让学生亲身经历几分之一产生的过程,认识它的意义。接下来教师通过知识迁移,由图形辨析到概念建立使活動层层递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思路清晰、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新知,强化了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从日常生活中搜集了常见的图形,通过创设乌龟赛跑的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并对学生渗透了在生活中处处讲规则的德育。课堂中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展示成果,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初步了解、掌握测量图形周长的多样化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习题设计,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融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其中“做一做”的环节,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根据单元主题,优化实践操作教学
在几何实践教学中,动手操作一定要围绕学生图形概念的获得,基于各个单元的主题进行教学,供学生操作的资源要尽可能丰富,让学生自主选择、甄别操作素材,在对实践操作的多次调整和修正中逐步构建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对于概念本质的自主建构和深度理解。同时,教师还应强调,在图形概念建构中,要加强学生辨析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教师前期精心准备,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重难点,认真设计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立足生活,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把平面图形分类,引入课题《认识角》;从剪刀、钟面、红领巾等学生熟悉的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再回归生活,从教室里面、生活中去找角。在体验的过程中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画一画、玩一玩,激发学生兴趣,再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形成深刻印象。教师准备充分,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基础上,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层层递进,建立了角的模型,让学生对角有了正确、完整、充分的认识。
教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借我校二(1)班学生上课。本课分为“认识角”和“认识直角”两个活动环节。无论是角的认识,还是直角的认识,教师都创设了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搭一搭你眼里的“角”、辨一辨哪些是“角和直角”、如何精准判断“直角”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比较清晰地建构角有“顶点”和“两条直边”的概念本质,激发了学生对于几何学习的浓厚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从两根透明长方形彩带可以交叠成什么图形的问题情境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知——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实践,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等特征,并在活泼多样的分层练习中感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本质理解。
三、结语
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习进阶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进行动手操作,结合数学模型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完善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拓展性思维与发展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吴会珍.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技能结构化教学行与思的优化路径分析[J]. 考试周刊,2021(45):88-89.
[2]杨建华.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法研究[J]. 才智,2020(13):66.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