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零碳发展理念,做有科研潜质青少年

2022-05-30 10:48《环境生态学》咨询部
环境与生活 2022年9期
关键词:挑战比赛同学

《环境生态学》咨询部

2022年8月12日—14日,2022青少年“零碳未来”科学挑战四校邀请赛在北京举办,共有来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八一学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四所学校30名师生参与活动。

2022青少年“零碳未来”科学挑战四校邀请赛是面向在校高中生的环境科学挑战任务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共同举办,由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和《环境生态学》杂志社共同承办,旨在青少年中推广低碳与零碳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的形式鼓励青少年树立从事“碳达峰”与“碳中和”相关事业的远大志向,更好地发现热爱科学、具有科研潜质的青少年。赛事自发布以来,得到了各所中学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最终,有24名优秀的高中生在各校的选拔中脱颖而出,进入现场考核环节。

赛事过程

本次挑战任务赛勇于改革创新,使用了“随机分组”“命题任务”“限时完成”的新型考核模式,全方位地考核参赛同学的创新基本理念与素养、快速学习与应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与实验能力。任务发布采取报告讲座与规则讲解相结合的形式,为参赛同学了解挑战任务提供启发。同学们在聆听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达教授关于《零碳未来科学挑战》的讲座后,抽签分组、获取任务,制定计划、查阅文献、参与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总结、撰写报告、汇报发言。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同学们不仅熟悉了项目研究的科学方法,并且通过和清华大学的教授和学长们共同切磋收获了友谊、提升了自己。

答辩评分

此次挑战任务赛共分为两轮考核。第一轮为团队赛,第二轮为个人赛,两轮考核结束后,最终评选出本次挑战任务的各项奖项。在此次活动中,参赛同学通过讲座启发、文献调研、方案设计、实验分析等步骤,齐心协力完成各组挑战任务,充分展现出了积极探索、踏实严谨、团结协作精神。评委老师对各组挑战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肯定并进行精彩点评。

挑战任务赛题目的全新设计,能够全方位地考核参赛同学的创新基本理念与素养、快速学习与应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与实验能力。参赛同学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通过比赛增长了碳中和、碳达峰相关知识,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友谊,还检验了自身的课题研究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更在比赛过程中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融入团队我是核心力量

受邀参加此次挑战任务赛的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有6名同学经过三天两轮的激烈角逐,取得了丰厚佳绩。其中,逄书凡同学获得个人组一等奖,尤弋远同学获得个人组二等奖,逄书凡、尤弋远、杜文鹏、于欣洋四位同学获得优秀团队奖,杜文鹏、于欣洋、颜心怡、田家瑞四位同学获得最佳协作奖,天津市第二十中学获得最佳组织奖。

逄书凡

“零碳”是必要的,我们小组的工作课题是“如何将工业废气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转变成实用的有机物,来作为有机化工的原料”。

经过两天一夜的研究与讨论、学习与总结,我组顺利完成全部的工作计划,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效果。一步步走来,不论是设计计划,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汇报……在每一步工作中,我组始终秉承着安全、严谨、科学的精神理念,尊重比赛规则,尊重参赛对手,努力拼搏,公平竞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丰富了学识,开阔了眼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了绿色低碳的重要性,大家都对零碳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零碳的目标终将实现,我们必将拥有零碳未来!

尤弋远

三天两晚的活动已接近尾声,回想这三天的低碳创新之旅,我受益良多。

参赛第一天,我们组员就快速磨合,培养默契。开题后,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我们共同查阅资料,并尝试用自己的知识推导方程,寻求突破点。同时,面对繁杂多样的数据,我们设计实验来选取最恰当的取值。发挥自己的长处,专攻成果文件、工作计划等材料的文职人员和探索新方法、寻求新思路的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场团队博弈中,侧重考量团队的合作能力。大家乐于共同讨论,而不是特立独行;乐于分享,而不是锱铢必较;乐于为组员当“绿叶”,而不是为夺取眼球而刻意展示自己。在30小时的计时任务中,我拓宽了专业知识,提升了个人素养,也收获了难忘的友谊。

颜心怡

时间转瞬即逝,两天前的“零碳未来挑战赛”开幕式对我来说还宛如刚刚发生过一般。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和研究的方法,取得了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得到的经验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视野的狭窄,促使我更有热情的去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在此我要感謝我的指导老师,他们能用看到每个人的长处,是我们实验成功中不可或缺的领路人;感谢我的队友,我们的团结协作是取得实验圆满成功的必要条件,虽然来自不同学校,相识仅仅两天,我仍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感谢我们的带队老师,谢谢她对我们的照顾;感谢我的班主任,谢谢她对我的认可,给我这次参加比赛的机会。相信我以及参加比赛的同学,在未来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田家瑞

我感到无比荣幸能够代表自己、代表学校参加此次比赛,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风采,为组内贡献力量,为学校争得荣誉。在此过程中,培养了研究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为未来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我和其他三个学校的五位同学组成团队,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相互了解,为项目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大家分工协调,在30小时完成了一个庞大的课题研究任务,期间经历了很多次的推翻重来,但大家始终没有气馁,虚心向观察员请教,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报告文件,虽然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但是充实、有意义,最后也顺利完成了任务。

此次比赛,不管从赛制设置,还是题目评判标准,都是非常专业、非常科学,也很有趣的,开拓了我的眼界,也希望今后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运用到此次活动中所学习到的一切。

杜文鹏

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三天两晚的活动转眼间已经结束,此次活动给予我深刻的印象。

初次拿到的任务是有关计算碳汇量,我们并不懂得其含义,于是我们从定义出发,再到计算碳汇量的中间方程,然后一步步的联立所得计算碳汇量的方程。在此过程中,不同的方程估算的碳汇量不尽相同,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助教老师给予我们提示锦囊,告诉我们此次任务的结果是一段区间,并不是估算出一个精准的值。拨开云雾见月明,我们通过一步步的放缩范围,终于得出一段可信区间。在后来的成果汇报时,也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认可。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提升了个人的学科素养,也让我们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正如评委老师们所说,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于欣洋

在全球气温上升的今天,碳中和成为了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它在无形中关系着人类的未来,对于碳中和的研究也变得迫在眉睫。

根据本组课题任务目标,我们共同研究讨论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通过对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得到了二氧化碳有机转化率实现最大值的条件。

我们组本次活动中从任务分配,到设计并执行实验,再到做分析报告都体现出了团结的氛围,我认为这也是本次活动我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活动中每个人积极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思想,集思廣益,为团队做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

在未来实现碳中和的漫长道路中,秉承严谨的科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相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未来,一定会有更加杰出的学者提出更加高效的方案来。

猜你喜欢
挑战比赛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