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诗特殊形式的押韵

2022-05-30 10:48吴振尘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押韵儿童文学

吴振尘

关键词:儿诗 押韵 儿童文学

儿诗押韵的依据,一般采用的是十三辙。2005年中华新韵颁布,它的十四韵和十三辙的区别,是把后者的一七辙分为齐韵和支韵。如果作者通押齐韵和支韵,也不为错,实际上儿诗押韵采用的标准是十三辙。

儿诗尤其是儿童叙事诗,押韵体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特殊情况是相对于常规的隔行押韵、逐行押韵、抱韵等来说的,往往以一节四行为押韵的判断根据,这是参考近体诗绝句的押韵形式的结果。下面主要结合儿诗作品进行特殊形式押韵的总结,所使用的名词是根据韵律情况所创造来的。

一、特殊表现的押韵

跨节的特殊押韵有复韵、节韵、承韵,一节之内的特殊押韵有句韵、续韵等。

(一)复韵 重复两行在各节中,至少两次以上,这样能达到循环重复的押韵效果。如鲁兵《小桃和小荠》的第21、22节属于复韵的情况:

天黑了,/ 小桃怎么还不回家? / 爸爸说:/“准在小荠家做习题。”

天黑了,/ 小荠怎么还不回家? / 爸爸说:/“准在小桃家做习题。”

就每一节来看,不能形成押韵。两节一起看,明显有个重复的韵律在里面。句式相同,只有人名不同。这种情况,只能用循环往复的复韵来解释了。

(二)节韵 节韵又称遥韵,指的是前一节(上章)与下一节(下章)的每句句尾分别押韵。如安徽桐城儿歌《车水车水》:

车水车水呀呀,/ 车到河中央央。/ 老天不下雨,/ 车死河边柳。

车水车水呀呀,/ 车到高田汪汪。/ 老天不下雨,/ 收成照样有。

这首儿歌中,如果单独看一节里的四行,行尾字无法押韵。前一节可以看成是押句首韵,但后一节就不能押句首韵了。因此,只有从前后两节一起看,每句/ 行的尾字是押韵(可重复字)的,这是以节为单位押韵。节韵相比常见的隔行押韵有点远,或称为遥韵。

(三)续韵 偶数行之后又加一行,仍押偶数行的韵,可以视为续韵。如在3行一节的诗中,第3行继续第2行的韵;在5行一节的诗中,第5行繼续第4行的韵。

如于之的《小翅膀的诞生》第四部分“风雨”第2节:“鸟妈妈不怕/ 蓬起羽毛/ 护着宝宝”,第3 行延续第2行的韵。又如鲁兵的《老虎外婆》的第12节:“大老虎,/ 吃馍馍,/ 吃了一个要一个,/ 吃了一个要一个,/嘴里还叫肚子饿。”其中,第5 行继续第4 行的韵押韵,是为续韵。

(四)承韵 承韵主要是针对每节2行的儿诗的押韵情况来说的,这种押韵除了自身两句可以另押韵之外,往往用第2行的尾字承接上一节末行的尾字的韵,是为承韵。

如鲁兵的《两只小鸭捉鱼去》第17—19节,都是每节2 行。每节尾字是“巴、呀、妈”,押发花辙。这种承接上节押韵的现象,可以看作承韵。鲁兵的《 老虎外婆》 第4—7节都是每节2行,其节尾字是“说、朵、我、着”,押梭波辙。再如林焕彰的《汲水的声音》:“天还没完全亮,/ 母亲用木桶汲水的声音,/ 打破天空——// 那声音,久久才回到/ 我童年的耳中。”第2节的尾行用“中”和上一节尾字“空”押韵。这也是承韵常见的用法。

(五)句韵 句韵是指不同于传统近体诗的偶数行尾字押韵(可谓行韵),而是以现代标点为标记的句末字为押韵字。作为句子结束标志的,有句号、感叹号、问号和省略号等。

如柯岩的《爸爸的味儿》第12节:

“别,别价——好儿子,/ 把爸爸的味儿好好攒着……/ 我明年,明年一定回家。”/“好,好!咱们大男人说话可得算话,要不——/ 要不,我也攒不住啦……”

这节6行有三句话,尾字是“着、家、啦”。“家、啦”明显是韵脚押a韵,着(zhe)可以是乜斜辙,与发花辙通押。

二、不押韵的补救——拗救(拗韵)

拗救是根据作品实际提出的,相对于诗歌押韵的传统,是不押韵的。拗救是对不押韵的补救,客观上仍然起到了押韵的效果。因此可以把拗救当作一种特殊形式的押韵,视为拗韵。

传统诗歌格律理论中的拗救针对的是句中的平仄,这里借用来解决儿诗作品实际中出现的行的押韵问题。在现代儿歌的分行中,偶数行应押韵而不押韵,却由前后两行押韵来救,这节是拗韵的主要表现情况。

如鲁兵的《小山羊和小老虎》最后一节:

逃呀,逃呀,/ 小老虎摔了一大跤,/ 疼得“啊呜啊呜”叫;/小山羊呢?/ 凑着门缝往外瞧,/乐得“咩咩咩咩”笑。

这一节的第4 行应押韵而没有押韵,第3行、第5行押韵来救,仍收到押韵的效果,是谓拗救。一般情况是用下一行来救,如用上一行一起来救效果更好。

鲁兵的《小桃和小荠》第20 节前2 行不押韵,前4 行尾字是“公、说、飞、鹂”,“说”字不押韵,用“飞”字来救。“飞”(灰堆辙)、“鹂”(一七辙)可以通押,是为拗韵。

罗丹的《迎客松的传说》第14 节的尾字是“了、令、命、弹、竞、紧”,第4行的“弹”应押韵而不押韵,第5 行可不押韵却押韵,在阅读的效果上是有韵的,可以视为补救,是为韵救。第15节也属于这个情况。行尾字是“神、问、心、浴、筋、孙”,第4 行的“浴”应押韵而不押韵,第5 行可不押韵却用“筋”来押韵。

三、两个特殊形式的押韵问题

(一)多行一韵 多行一韵就是超过2行以上却只用1个押韵韵脚,既与偶数行尾字押韵的常规有别,也与上述的句韵有别。

鲁兵《下巴上的洞洞》 的第2节:“如果/ 饭桌是土地,/ 而且/ 饭粒会发芽,/ 那么/ 一天三餐饭,/ 他呀/ 餐餐种庄稼;/ 可惜/ 啥也没有种出来,/ 只是/ 粮食白白被糟蹋。”这12行的韵脚是“芽、稼、蹋”,尽管有押韵的效果,但押韵行数增多,就略显松散。

过于松散随意的分行,容易导致不押韵的现象。如《扫帚姑娘卖花郎》第3节第5—14行:

这儿只听见/泉水叮叮咚咚,/山雀叽叽喳喳;/这儿只看见/绿树丛中白粉墙,/孤零零的一户人家,/院门前/歪歪斜斜站着几株柳树,/院墙里/争先恐后探出几枝杏花。

这一节押发花辙,符合韵脚的有“喳、家、花”,10行3个韵脚,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押韵了。这也是儿诗小说化而非诗化带来的问题。

(二)楼梯诗的押韵 任溶溶在儿诗集《给巨人的书》中的押韵,很多作品采用了楼梯诗的形式,其押韵也体现了非常规的特点。

《没有不好玩的时候》共5 节,每节开始都是重复的句式:“一个人玩,/ 很好!”之后把一个人改成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许多人,如前所说,可以看作是重复手法的复韵现象,它不与本节和上一节的韵脚押韵。这首诗另一个特色是使用了作者经常采用的楼梯形式,如“一个人玩,/ 很好!”的重复句子,“很好”不仅分了行,而且与“玩”字后的逗号对齐,像楼梯。楼梯诗的形式据说是由马可夫斯基开创,影响到我国诗人。在儿诗领域,其他诗人是偶尔采用,任溶溶是经常使用。楼梯形式让诗的每节篇幅加大,让通常的偶数行尾字的押韵判断标准产生变化。这首诗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第7 课,题目修改为《怎么都快乐》,内容分为4 节,去掉了楼梯形式。

任溶溶代表作《我给小鸡起名字》,全诗2 节,每节4 个押韵行,最后一行采用的是楼梯形式。这种楼梯形式与儿童给小鸡给名字、逐个认出是哪个小鸡的情形相符合,如果用正常的形式排列,也不会影响意思的传达。

频繁的分行和楼梯形式,都是追求特别的视觉效果的结果,“语言的巧妙排列,让诗歌变得好看”。从押韵的角度看,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甚至把诗变成了文字游戏。表达随意、语言松散,发音容易结巴,加大了篇幅,基本上没有必要。任溶溶获大奖的《你们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并没有采用楼梯形式。

猜你喜欢
押韵儿童文学
押韵押出韵味儿
押韵小精灵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我给小鸡起名字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