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黎音 周君生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它已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这“三高”之后的第四高。而高尿酸血症,又是引发痛风的最主要原因。
所谓痛风,是指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值得一提的是,高尿酸血症如果没有引发急性关节炎等症状时,不能称之为痛风;只有出现了这些症状,才能叫痛风。临床统计,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约10%会发展为痛风。
痛风不仅可以引起疼痛性关节炎,还可以引起痛风石、尿酸性肾病、痛风性泌尿系结石、高尿酸血症、动脉硬化症等,同时会参与糖尿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心衰等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对痛风的治疗。
我国传统医学对痛风早有认知。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描绘:“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意思是痛风因热邪灼伤血液,气血亏虚,加之久居寒湿之地,经络不通受阻,不通则痛。明代张介宾在其撰写的《景岳全书》中论述:“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意思是说那些平素过食辛辣肥甘味厚的人,脾胃容易受损,进而致运化失调,酿生湿浊,久郁生热,湿热壅盛于下焦,停留于关节之处而见红肿热痛。清代医家林佩琴在其编著的《类症治裁》中阐明:“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说的是风寒湿痹留滞于经脉,壅闭经络,久郁生热,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
综上可见,痛风多数属于热痹,湿邪、热邪流注于关节是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具有正虚邪实的特点,虚主要指患者多存在气血不足及肝肾亏损之象,实主要指患者多脾虚湿盛,进而引发淤毒结聚的情况。因此,对于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治疗应该以除湿清热、祛邪扶正为要;对于痛风间歇期的患者,则应该以补肾养肝及健脾排酸为要。下面分别推荐两种情况下的具体遣方用药。
急性发作期 白茅根、老鹳草、黄芪、金银花各50克,车前子、泽泻各30克,当归、丹参、苍术、白术、黄柏、陈皮、木通、地龙各10克,川芎、牛膝各5克。水煎服,每天1剂。如果患者舌质转红,说明开始显效。
痛风间歇期 金钱草、土茯苓各60克,黄芪、山药、熟地各30克,大血藤、泽泻、白芍、白术各15克,泽泻、茯苓、地龙、秦皮、牡丹皮各10克,杜仲、当归、乌梅、续断片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药周期控制在20天。
要注意,痛风有一个特征,就是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必须避免危险因素,防止痛风复发。这就要求患者做到:饮食均衡,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以低嘌呤饮食为主,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及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限制饮酒,男性≤2个酒精单位/日,女性≤1个酒精单位/日(1个酒精单位约合14g纯酒精,相当于12°红葡萄酒145ml,3.5°啤酒497ml);腎功能正常者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